㈠ 小学劳动与技术 教学目标怎么写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回生应该学习答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怎么写
这题一定没答案~!首先,减后的结果一定是俩位数;其次如果结果是专40几,那么减法中的属俩位数必然都得比40大,比如第一个两位数是40几,但数字不能重复,所以后面的俩个两位数就必然只能是50几和60几,而60几减一个小于10的数怎么能得到40几呢;如果结果是其他的一样用这种方法可知,答案不存在~
㈢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㈣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怎么写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明确写出三个维度 知识和能力:1..2.3... 过程和方法: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2.3...
㈤ 怎么写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内为教学目标是容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㈥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想讲一个一位青年教师找我备课过程中的小故事:
这位老师备课的内容是《标准》新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开始就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她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了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表,钟表的指针可以活动的,非常精制,来教给学生认识钟表。我不忍心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很坦率地说:“胡老师,我还没写呢?不过,我知道要让学生认识整点和几点半。”我又问她;“你知道《标准》中规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吗?”青年教师回答说:“知道,那我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吧,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不够啊!”这时,我们又打开课本,课本中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安排了“小明的一天”,呈现了代表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起床、上学路上,在课堂上,午餐、课外活动、睡觉六幅情境图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这就说明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钟表。我问她:“你们班有同学认识钟表吗?”她说:“一半以上都认识,”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怎样激发学生体会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呢?青年教师有了好主意,她说:“我把课件中的钟表附上背景,家庭房间内的钟,学校大厅墙上的钟,火车站门前的钟……,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认识钟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在全班交流时,我要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这是6时,这是7时半。”我情不止禁地说:“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6时、7时半,就可以类推到7时、8时、……12时;8时半、9时半、……12时半,使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思想”。我们俩越说越兴奋,青年教师说:“我还想联系我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正好上午8时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2时上课,3时半放学,让学生在自己学具钟面上拨一拨。”我也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你可以让学生拨7时半,再问一问学生早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在上学路上),晚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随父母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青年教师接着说:“我还可以利用课本上最后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太阳大约几时升起,几时落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互相启发,不知不觉夜幕降临,青年教师告辞了,她高兴地说:“我知道怎样备课了,您能不能明天来听我这节课”。我欣然答应,第二天,我如约走进课堂,青年教师显得很轻松,同学们非常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愉悦。下课了,青年教师走到我跟前,告诉我,时间一点也不紧,我知道怎样制定和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了。她高兴地把我送出校门外,我走在路上,心里想:我们老师只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备课时要有实现整体目标这根弦,就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㈦ 小学语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怎么写
答:扫除阅读障碍(如,生字新词的认读),能读通课文(应多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根据年级的教学要求,理清课文的脉络,即:课文每部分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㈧ 小学语文教案分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怎么写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专意图、完成教学任属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㈨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