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练好太极拳猫步
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猫步的走法: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 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3、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 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脚,调整尾闾, 可感觉左脚心虚空,重量可卸掉,左脚仍可有轻灵感。4、左腿微弯,腰胯松开舒展开,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5、落步。右腿要松 开,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将触未触地前,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随后全脚掌踏实。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 向右侧略移,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6、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完全松开,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松大概就应该这样,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动 就不牵挂,心放下了,没有牵挂了,自然就松开了。这是俺自己的方法,欢迎借鉴),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 与脚背成钝角。有支撑八面之感。7、收步。右腿为实腿,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走猫步为 主,拳架为辅。猫步走好了,再练拳架事半功倍。走猫步分三阶段:1、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初练,对 自己的身体很模糊,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慢慢能听到自 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2、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具体操 作: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 腿。如果劲为十分,落步时前腿为0,后腿为10,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即使前腿成弓步。重心向下一沉即可将 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多长时间走一步?一分钟左右或更长,仔 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对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 累上n倍。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3、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可以再迈大步。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体会尾闾在 迈步收步时的作用。尾闾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4、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 观内听,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不然与做操无异。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我最近体会是:脸部松透,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真格的眼问鼻、鼻 问口、口问心,但这只是外像,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走猫步常见问题:1、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 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2、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 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3、平时不容易 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坚持锻炼 2、3个月,每日十五分钟,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4、练猫步前,平时也锻炼,可怎么走几步腿就发酸发软?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根平日经 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不用的肌肉放松,即使是 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
❷ 太极拳基本功猫步怎么走有图象
太极拳猫步走图象
❸ 如何练习走太极步
一、太极步的基本特点
太极拳的步法称为“太极步”,人们常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猫步”,如同猫或老虎走近猎物时的走法。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猫步有什麼特点呢?为什麼太极拳要走“猫步”呢? 这是因为“猫步”最符合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太极拳要求动作沉稳、松活、轻灵、协调、均匀、连贯、柔和、缓慢等等,猫步最能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要走好“猫步”,重要一点是要与平时走路区别开。两者既相通,又有不同。两者都是“走”.所以基本特点是一致的。但“猫步”是一种特殊的武术步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走路又截然不同.绝不能用平时走路的方式去走太极步。但是我们看到.在目前太极拳习练者中,还有不少人不会走“猫步”,不能把太极步与平时走路区别开,他们的步法体现不出太极步法的特点,也就影响了健身效果。可以说步法是当前太极拳习练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与平时走路相比,太极猫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导在腰
“腰为主宰”,“腰为轴,四肢为轮”。太极步要求双腿、双脚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也必须在腰的旋转带动下运行。腰不动,腿脚都不能自动。这是一个重要原则。例如由弓步後坐成虚步.提起脚尖,是在腰左右旋转带动下完成的:向外摆脚.也是首先转腰,脚随腰外摆。其他提步、上步、撤步等都是如此。“进退必有顾盼”,“顾盼”就是左右转腰。
平时走路也要转腰,但腰的主导作用不如太极拳这样明显,主要是腿的自主运动.
2.分清虚实
这是太极拳要领中另一重要原则.其重点又在两腿的分清虚实。任何步法都是虚实转换的过程.右实则左虚,左实则右虚。虽说虚实不是绝对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但实就要确实实,沉稳扎实,虚就要确实虚,灵活自如。实腿主稳定。虚腿主轻灵,只有这样才能虚实分明、自由运转.使两腿轮流得到放松休息。
平时走路也分虚实,但远不如太极拳这样虚实分明。
3.渐变式运行
动作缓慢、均匀、渐变是太极拳又一特点。步法中无论转腰、收腿、出腿、提脚、摆脚都是在逐渐变化中运行,似停非停,似行非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连续不断如行云流水。 “举按如有物.进退如有阻”,进退都是在克服阻力中进行,不能有明显的停顿、断劲,运行速度要与整套拳保持一致,这个速度是在起式中就决定了的.
平时走路虽然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但速度比太极步快得多。
4.双腿始终屈膝
弓状是太极拳的基本形态,体现在步法上就是屈膝。双腿似直非直,似屈非屈,始终保持一定角度,曲蓄有馀,这就是双腿的搠劲。在步法运作’ 第一阶段是提腿,可分3个动作。①在左转腰带动下重心向前移,提起後脚跟;②重心继续前移,在後脚掌拧转中提起全脚;⑧重心完全移到左
腿,把後腿提到左腿侧。这个过程完全是在左转腰的带动下进行的,面向东北。
第二阶段上步,也分3个动作。①向右微转腰;②在转腰带动下圆活地向前30度出右腿,脚跟著地;③重心前移,全脚著地,成右弓步。第二阶段基本面向东。
统计全过程,共有腰转动4次:右转、左转、右转、前送。腰的动作有3种形式:左右转动、前後位移、上下起落。但都离不开旋转。重心移动3次:向後一次,向前两次。腿运行2次:一收一出,走一个弧线。提脚2次:前脚掌先起一次,後脚跟先起一次。碾脚2次:前脚跟一次,後脚掌一次。方向改变3次:正东转偏南、转东北、转正东。
二、几点说明
1.上述内容主要是针对外形动作
外形虽然重要,但太极拳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太极拳“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力”,讲究“先在心,後在身”, “以意引气,以气运身”,用的是内劲,练的是内功,本质上是意气运功。因此走太极步时,也要在松静、松柔、松沉的状态下,精神贯注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上,注意力集中,充分体现太极拳外柔内刚的特点,走出气势,走出功力,走出太极拳特有的韵味来。
2.步法不是孤立的
太极步不但与腰的转动密切相关,而且与全身紧密相联,特别是与双臂相系相吸,互相呼应,上下相随。太极步还要与呼吸配合,要与全身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劲。
3.前面所述有许多先怎样後怎样的提法。
似乎有悖周身一体的要求.实际并不矛盾
任何连贯的动作总是有先有後,不可能同时完成,中间都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又要连续不断,一气呵成,不能有明显停顿。
太极拳步法很多,除上步外还有进步、退步、撤步、开步、跟步、又步、盖步、垫步、侧行步等,步形除弓步外还有马步、虚步、扑步、歇步、丁字步、独立步等,各种步法都要按照上述要领去做,但具体做法有不同,笔者不再赘述。
三、常见毛病及其产生原因、改正方法
在目前太极拳习练者中,能走好太极猫步的人不多,很多人出腿僵硬像条棒子,与平时走路没有区别,这样既有损太极拳的形象,也影响了健身效果。现把常见的毛病列举如下。
1.腿脚局部自动,与转腰脱节。2.提腿不是先移重心,而是用力拔脚蹬地。3.在移动过程中身体前俯後仰、左右歪斜、突臀挺腹,不能保持中正。4.出腿僵直,不圆活。5.落脚位置不准,两脚间没有角度,也有的角度过大,向侧面出脚。6.双脚纵向距离过小,脚尖超过膝盖,後腿弯曲,形成跪腿。7.进退中身体有明显起伏,不能保持水准移动。8.提脚过高,也有的过低形成脚拖地。9.提腿出腿动作过快,与全身动作不协调,也有的中间停顿、不连贯。l 0.独立步起降不分明,立起後腿不伸展,下落时不先降重心。l l.低虚步(如海底针)、扑步时,身体过度前倾,形成弯腰。12.侧行步、收步时落脚不准(两脚应相距两拳),弓步时前脚不正等。
造成上述毛病的原因有三。
1.对步法不够重视。练太极拳者一般都比较重视腰部与上肢,至於步法有的人认为只要迈出就行了,既不认真研究,也不刻苦练习。殊不知,任何拳术下盤都是基础,步法才是重点,双腿既稳定又灵活是取胜的重要保证,同时两腿又是健身的重点,因此必须把步法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将步法作为一项基本功刻苦练习。
2.由於重视不够,研究少,很多人对步法的要领不甚瞭解,不清楚猫步应该怎样走,认为与平时走路没有什麼区别,以至存在许多盲点与误区。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太极拳步法的研究与学习,明确太极步的特点、要求与具体做法。
3.形成上述毛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功差,特别是腿部的功力不够。应该说太极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在练拳过程中双腿支撑著全身重量,在屈蹲状态与虚实不断变化中身体的重量又往往是主要由一条腿负担的,因此,支撑腿与膝盖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既稳定又运转自如。所以,多进行腿部的基本功锻炼至关重要。练腿的主要方法是站桩,练拳时要尽量慢练,“慢练是活桩”, “慢练出真功”。多练是走好太极步法的根本。
以上只是自己的肤浅体会,希望拳友们多在步法上下工夫,刻苦锻炼双腿的功力,用正确的太极猫步锻炼出健康有力的双腿来。
❹ 练习太极猫步的好处是哪些
练习太极拳的猫步主要有益于:
1、为练好太极拳打好基础。学会走好猫步,身体感觉、姿专势端正、属节奏掌握、基本的下盘转换等就都有了正确的基础,练太极会事半功倍之效。
2、纯净精神,提升注意力,学会“内听”收获感觉和体悟。尤其对初学者猫步动作相对简单,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简单的动作里面“内听”体察身体内在各骨节各肌群和筋肌拉伸次第转换圆转的感觉,体悟意识精细指挥控制身体相关细部和精神上联系身体内外相合的感觉。猫步“内听”找感觉的关键处一是由腰椎尾闾发动起次第圆缓联动;二是注意躯体的实际路线走的实际是微小外人目视不宜察觉的带螺旋起伏的水平8字弧线轨迹,走弧形才符合太极原理并利于体会肢体关节次第圆转,微有起伏才利于体会掌握松髋,圆胯。常见毛病就是只留意起落步,身躯直挺挺往前移动。三是需注意身体始终保持端正姿势,头顶悬,身中正,起落步需注意松髋、圆胯。
3、对下肢一些病患或身体心血管系统健康有一定强健促恢复作用。下肢运动会十分有利于缓和的加速全身气血循环,符合太极拳理的运动柔缓且注意心静和呼吸平稳绵长,对调养身心都很有利。
❺ 太极拳猫步怎么走
现把猫行步慢练法的练习步骤与要领介绍如下
当起始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右弓步专时,是先放松会阴穴属(指进步而言,而退步时则意松印堂穴,眼神向前下看)与右边腰胯,眼神向前上方看。
从右腿髋关节松至膝关节再松至脚底涌泉穴,右脚跟外撇45。待右脚跟、脚掌、脚趾贴地沉实稳固与身体协调后,腰胯缓慢向右转,一直转到左脚跟离地为止。二是先放松左肩,此时右脚应有更为沉稳的感觉。
练习的时候要将我们的左边肚子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腰部要向左扭转,练习的时候要头部向上提起。
此时左胯微向前向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一直转到左脚涌泉穴离地为止。三是后臀垂落下收向前溜些和左膝往前松点,此时左脚掌离地,只剩左脚趾点地。
四是徐徐轻灵地迈出左脚,此时依次放松左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背,左脚跟先点地。
五是意想把右脚的重量吸上至下丹田气海处再落于左脚,让右脚由实变虚,左脚由虚变实,一直松至左脚涌泉穴沉稳为止,同时稍为内扣点左脚尖和松落左胯,成为一个能八面支撑的左弓步姿势。
❻ 迈步如猫行,太极拳猫步如何练
都知太极拳走的是猫步,讲究“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尤其是练习连续上步的式子(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怎样才能走出猫行步?怎样在连续上步时体现出轻灵的步态,步换身随的腾挪气势,这是我们太极拳人苦苦追求的。
练习猫步首先要解决的是出步的基本方法,出脚时,脚踝要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领,与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脚跟(脚后掌)着地,前脚掌略向上扬(不要过高),此时胯根松开,劲力引向支撑腿脚下,前脚脚踝完全放松,将前脚掌落平后,屈前腿蹬后腿,重心前移成弓步。
要点是,向前迈步时,体重要坐在支撑腿上,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脚自然被送出。换言之,坐时臀部收敛,命门外凸形成腰弓,以腰弓的弹性将脚送出。弓步完成时,弓腿以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膝盖前弓万万不可超过脚尖,感觉全脚掌与地面贴平,俗称涌泉穴与大地接吻,脚上各个关节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澄甫先师之言不可不察。
最要紧处,一定要等前脚落平后再继续转腰向前弓腿成弓步,此时前弓之劲力是后腿松沉劲向前蹬出的一个沉中带转的不可抗的力,切不可不等前脚落平便一边落前脚掌一边向前弓腿移重心,此时产生的力量是一个由上向前下方落下的力且既不稳又无力。
其次,要注意前脚摆脚后重心前移准备上步时,后脚跟要随着重心的前移缓缓提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轻便地将后腿收回。
脚的外摆角度要略大于45度,以脚内侧对45度为宜。此时支撑腿的膝盖有一个向外侧的撑力,可以很稳定的支撑住身体的左、右转体,并消除迈步时带来的膝部的里外摇摆。
身体向摆脚侧的转体一定要适度,以能将后腿轻松收回为准。而向另一侧的转体则是要等收回的腿将要迈出的瞬间才开始。
注意:
所谓脚下走弧线,是在上步的过程中,由于转体(俗称转腰)和腿的收回与迈出两个动作自然复合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转腰只用脚?走弧线。还要注意以腰脊的开合带动四肢的收放。
❼ 太极拳基本功猫步怎么走
再有,眼光不来要溜来溜去源主要的还是看你们的服装和音乐的搭配。走模特步的关键就是要稳,头上放一本书,要和你们的背景音乐和拍,要有亲和力,走的时候不会掉下来才是好的,手和脚的协调也很重要,不是说抬得越高,或者是手摆开了就一定好看
❽ 太极拳中猫步怎么走如何走猫步具体视频指导
这种实证的东西最好是当面请益,不然光靠文字这么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对于内行来说有时候一句就讲清楚了,但外行不行,打上几千字也未必能明白!
❾ 如何练习太极拳猫步
猫步有文走,有武走.每天练拳之前,走个百八十步,是为文走,之後打拳,会觉得格外轻灵.我最初也是这个走法,也是这个体会,走猫步也有沉气的作 用,因为开始练拳尾闾不正,以前拳架的毛病翘著屁股,在猫步中改正。但走猫步时,尾闾倒正一些.所以初阶段走猫步涨功夫效果极好.我走了一万步,脚底下就 轻了.当然,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走到两万步,走出了屁股有往下一掉的感觉.
如果走猫步一走就是一两千步,就是武走.是增长基本功的 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其效果在跟人推手时可以表现出来,有人每天坚持走45分钟,一段时间後,跟大块头的人推手一点也不吃亏.进步之快让他们的老师都感到惊 讶.但在最初改拳的几个月,有特地去走。後来没时间,就少走。你想轻灵,猫步必不可少。
猫步文走要求走品质,要走的细.而猫步武走的要求是要有量.
猫步文走的好处是松关节,特别是髋关节.谁都知道松髋关节非常重要.
猫步武走的好处是松整条腿,皮肉筋膜骨头关节.腿的中间部位是膝盖.如果整条腿都松了,那膝盖一定是松的.如果腿上有哪儿还不松,那膝关节也别想松.松膝是个大问题,太极拳的发放也可以用膝盖发,但要你的膝盖松了以後才行,用膝盖发人,一屈膝人就发出去了.很多人看不懂,怎麼发出去的。
很多人的膝盖没有练松,到给练坏了.谈一下松膝的问题.
人在小时候,骨骼之间的润滑程度非常好,所以小孩的各大关节都是松的.之後虽著年龄的增长,各关节间的润滑程度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钙化.练太极拳就是要把 这骨节间的润滑油给练回来.有些人不练拳,但他们的关节一直是松的,骨节裏面的润滑程度一直保持的比较好.但太极拳要求的放松是在承受外力的情况下各关节 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装态.这样难度就有一些了.
膝盖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上面还有一块骨头叫半月板.因为膝盖是在整条腿的中间,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要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润滑程度不好,膝关节就会受力紧张.所以要想膝盖放松,首先要髋关节和踝关节放松.
把人体想像成一根竖立的圆柱,这圆柱只要有一点不正,就需要外力的扶持才能使其保持平衡,只要有保持平衡的外力,人体就不能彻底的放松.所以人体彻底的放松 的基石就是中正.这就又回到了一直强调的尾闾中正.我看过老前辈一个式子,金鸡独立.尾椎向下.全身放松,尾椎正了以後,髋关节和踝关节都松掉了,膝关节 自然也是松的.这时,理论上讲,你可以独立很久.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说明你还不懂太极拳的放松.这种滋味我尝到了.希望通过正确的练功也能尝这种滋味 到.
松这东西,人人都在讲,可是做到有几个。武术的要求不是放松,而是提高人体的自卫能力.不过太极拳的放松是一种在可以承受外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应对.
当然,膝盖的问题没有上面讲解的那麼简单.除了骨骼关节之外,其外面的皮肉筋腱也是大问题.就好像下中国象棋,在仕象全的情况下老帅是很安全的,如果仕象残缺不全,老帅在帐中一直会心惊肉跳.随著练功品质的提高人体的各种变化会反映在膝盖周边的肉腱筋膜上来,所以要适量的练功.肌肉神经的记忆力会告诉你什麼样的运动强度最好.要一点一点的增加.孙存周提著五十斤重的枪走八卦步,其重量也是要经膝关节周围的筋肉而导到脚下.
松膝的最好方法,就是猫步武走,否则你就要耗上二三十年的时间.尽管如此,能松膝的就是高手.看他们发劲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