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0学年上学期)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六年级:科学六年级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前面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包括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在此基础上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并展开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从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玩具电动机原理,然后以电能为中心认识能量及相互转化,再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贰』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1、根据学校整复体计划,统制筹安排,并认真执行。
2、首先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卫生工作,坚持清洁。
3随时迎接省市检查。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
5、做好实验室整理仪器和维修工作。
6、为本学期实验工作造好购买计划。
7、为保证学校实验的正常进行,为教师实验做好准备。
8、联系教师了解有关问题,及时补充和调整。
9、做好仪器上账工作。
『叁』 晶体光学与沉积岩岩石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一 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及矿物颗粒大小、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内容
偏光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及矿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目的要求
(1)熟悉偏光显微镜,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与校正。
(2)掌握矿物颗粒大小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
(2)矿物颗粒大小及含量的测量。
(3)用目测法测量矿物的含量。
四、实验作业
(1)反复练习对光、准焦及校正中心。
(2)进一步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3)练习在薄片中目估矿物的百分含量,测定矿物颗粒的大小。
实验二 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
一、预习内容
矿物颜色和多色性的原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方法。
二、目的要求
(1)观察颜色和多色性。
(2)熟悉解理等级,学会解理夹角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2)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
(3)解理的观察及解理夹角的测量。
四、实验作业
(1)黑云母、电气石、普通角闪石各有几个主色?从实习中总结出各矿物的颜色及颜色浓度。
(2)写出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解理完善程度、组数。
(3)根据实测写出角闪石、透辉石的解理夹角。
实验三 突起等级及折光率高低的比较
一、预习内容
矿物切片的边缘特征。
二、目的要求
(1)熟悉突起等级,掌握不同等级的突起特征。
(2)认识贝克线和色散效应,学会利用贝克线和色散效应确定相邻物质折光率的相对大小和突起正负。
三、实验内容
(1)矿物边缘、糙面及突起等级的观察。
(2)用贝克线、色散效应法比较矿物折光率的高低。
四、实验作业
(1)绘出薄片(D-001)中矿物的形状、解理、突起等级。
(2)说明薄片(D-005)中石英、透辉石的突起等级,并说明确定依据。
(3)绘图说明薄片(D-010)中石英、钾长石接触处色散效应的颜色分布情况,说明二者的折光率相对高低及其正负。
实验四 消光、干涉、干涉色的观察及干涉色级序和干涉色升降判断
一、预习内容
消光、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及干涉色级序的特征。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正交偏光镜的装置和调节。
(2)观察消光和干涉现象。
(3)认识Ⅰ~Ⅲ级干涉色级序和高级白干涉色的特征。掌握各级序干涉色的特征。熟悉并掌握直观法、楔形边法及利用试板确定干涉色级序的方法。
(4)利用色谱表,求得矿物双折率。
三、实验内容
(1)正交偏光镜下观察的准备。
(2)消光与干涉现象的观察。
(3)准确消光位的确定。
(4)干涉色的观察。
(5)判断干涉色级序。
(6)判断干涉色级序升降。
四、实验作业
(1)总结各级干涉色特征及识别经验。
(2)写出透辉石(薄片D-005)的最高干涉色级序并简述判断方法。
实验五 双折率的测量和光率体轴名的测定
一、预习内容
矿片中矿物双折率的测量方法和光率体轴名的测定方法。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测定矿片中矿物的双折率的方法。
(2)学会确定光率体轴名称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双折率的测量。
(2)光率体轴位置和名称的确定。
四、实验作业
(1)写出橄榄石的最大双折射率。
(2)绘图表示透辉石具一组解理切片和两组解理切片的光率体轴名称和位置。
(3)绘图表示电气石和磷灰石最高干涉色切面上的光率体轴名称和位置(可以在课外进行)。
实验六 消光类型、消光角及延长符号的测定
一、预习内容
消光类型、消光角及延长符号的测定方法。
二、目的要求
(1)认识各种消光类型。
(2)学会消光角及延长符号的测定方法。
(3)观察双晶。
三、实验内容
(1)观察磷灰石、角闪石、电气石、白云母不同方向切面的消光类型。
(2)测量磷灰石、电气石、白云母的延长符号。
(3)测普通角闪石、透辉石的消光角,确定其延长符号。
(4)识别(示教)简单双晶(辉石)、卡式双晶(正长石)、聚片双晶(斜长石)、格状双晶(微斜长石)。
四、实验作业
(1)画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消光类型。
(2)画图表示磷灰石、电气石、白云母切片的延长符号。
(3)写出普通角闪石、透辉石的消光角,确定延长符号。
(4)综合磷灰石、白云母、透辉石的消光类型,推断其所属晶系。
实验七 一轴晶与二轴晶干涉图的观察和应用
一、预习内容
一轴晶与二轴晶干涉图的形成机理。
二、目的要求
(1)学会使用锥光装置。
(2)认识一轴晶垂直光轴切片的干涉图,利用干涉图测定光性正负。
(3)认识二轴晶垂直锐角等分线Bxa切片、垂直光轴切片干涉图并用以测定光性符号,估计2V。
三、实验内容
(1)锥光镜下观察的操作程序。
(2)观察金云母的干涉图特征,并测定光性正负(薄片D-017)。
(3)观察石英(示教)斜交光轴切片的干涉图特征,并测定光性正负。示教石英、白云石斜交光轴(光轴出露点在视域中)干涉图特征。
(4)观察白云母垂直锐角等分线切片干涉图特征并测定光性正负(薄片D-024)。
(5)找硬石膏垂直光轴切片,观察干涉图特征,测定光性正负,估计2V(薄片D-028)。
(6)观察石膏平行光轴面切片的干涉图(示教)(薄片D-027)。
四、实验作业
(1)绘图说明一轴晶垂直光轴切片的干涉图特征及测定光性正负的依据。
(2)绘图说明二轴晶垂直锐角等分线切片、垂直光轴切片干涉图特征及测定光性正负的依据。
实验八 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鉴定
一、预习内容
淡色矿物的光性特征。
二、目的要求
(1)识别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初步掌握其鉴别特征。
(2)观察黑云母、白云母。
三、实验作业
(1)写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的光性特征及其鉴别特征薄片(D-010)。
(2)写出云母类的鉴别特征薄片(D-001)。
实验九 斜长石成分鉴定
一、预习内容
斜长石成分鉴定方法。
二、目的要求
鉴定斜长石成分。
三、实验内容
用垂直(010)晶带最大对称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的牌号(薄片D-029和D-010)。
四、实验作业
鉴定斜长石的成分(薄片D-029或D-010)。
实验十 碳酸盐类矿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碳酸盐类矿物的光性特征。
二、目的要求
掌握方解石及白云石的光性特征。
三、实验内容
观察方解石(薄片D-008)及白云石(薄片D-009)的光性特征。
四、实验作业
总结碳酸盐类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的鉴别特征(薄片D-008和D-009)。
实验十一 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的观察
一、预习内容
(1)沉积构造的分类、类型以及各种构造的主要特征。
(2)原生色与次生色的概念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二、目的要求
(1)观察沉积岩的基本构造形态,掌握各种构造的主要特征,注意联系其成因进行环境分析。
(2)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注意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区别,联系其成因分析沉积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氧化还原环境。
三、观察内容
1.构造标本
(1)层理
水平层理(B38-2002,B2-2059)
波状层理(B0-046,B0-047,B0-048)
交错层理(B13-1008,B13-1002)
(2)层面构造
波痕{流水波痕(前进型)(B0-027,B0-037)浪成波痕(对称型)(B0-026)叠加波痕(B0-038)
干裂(B0-024,B0-021)
雨痕(B0-082)
石盐假晶(B0-075)
槽模和沟模(B0-014,B0-063)
(3)生物成因构造
虫孔及虫迹(标本B0-072)
植物根须(标本B0-074)
(4)同生变形构造
揉皱层理(标本B0-049)
重荷模(标本B0-005)
(5)化学成因构造
结核(标本B0-096,B0-090)
缝合线(标本B0-079)
叠锥(标本B0-078)
假层理(韵环)(标本B2-2006)
2.颜色标本
原生色(标本B13-2009,B2-2024,B13-1004,B33-2002)
次生色(标本B2-2006)
说明:
本次实验在岩石陈列室同时进行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类岩石标本的分类、观察与分析对比实验。
实验十二 砾岩、碎屑岩的填隙物和胶结类型的系统观察
一、预习内容
(1)砾岩的概念、分类及常见类型。
(2)碎屑岩的结构、常见填隙物及胶结类型。
二、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砾岩和角砾岩标本,掌握砾岩和角砾岩的基本特征。
(2)区分碎屑颗粒、基质和胶结物三种主要结构组分。
(3)熟悉常见的填隙和胶结类型
三、观察内容
1.系统观察砾岩标本
(1)溶洞崩塌角砾岩(标本B12-001)
(2)河成砾岩(标本B12-050)
(3)残积角砾岩(标本B12-034)
(4)滨海砾岩(标本B12-046)
(5)冰碛角砾岩(标本B12-049)
2.在薄片中系统观察砂岩常见的填隙物和胶结类型
(1)溶蚀胶结(水云母)(薄片B13-1001或B13-1023)
(2)凝块(斑点)式胶结(赤铁矿)(薄片B13-1002)
(3)基底式胶结(白云石)(薄片B13-1004)
(4)孔隙式胶结(高岭石)(薄片B13-1017或B13-1022)
(5)再生式胶结(石英自生加大)(薄片B13-1010)
(6)孔隙式胶结(绿泥石)(薄片B13-2014)
(7)再生式、薄膜式胶结(石英加大、绿泥石膜)(薄片B13-1024)
(8)连晶式胶结(方解石)(薄片B13-4005)
(9)基底式胶结(黏土)(薄片B13-3006或B13-3010)
(10)孔隙式(绿泥石)充填式(方解石)胶结(薄片B13-3007)
(11)连晶式(硬石膏)再生式(石英自生加大)胶结(薄片B13-4007)
(12)孔隙-连晶式胶结(沸石)(薄片B13-2022或B13-2012)
四、实验作业
(1)绘图说明某砂岩薄片的碎屑颗粒、基质和胶结物(薄片B13-4007或B13-2010、B13-3006或B13-3010)。
(2)绘图说明某砂岩薄片的胶结物和胶结类型(薄片B13-1017或B13-1022)。
实验十三 石英砂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1)砂岩的成分分类特征。
(2)石英砂岩分类的岩石学特征。
二、目的要求
通过标本和薄片的观察,掌握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的主要岩性特征。观察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颜色、致密程度、硬度及构造特征。
(2)区分碎屑颗粒、基质和胶结物三种主要结构组分,并测定其百分含量。
(3)区分碎屑中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类基本颗粒,并测定其粒径、圆度、分选性及百分含量。
(4)重矿物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胶结类型。
三、实验内容
(1)系统观察石英砂岩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13-1001或B13-1023(水云母胶结)、B13-1002(赤铁矿胶结)、B13-1010(硅质胶结)、B13-1017或B13-1022(高岭石胶结)。
(2)系统观察长石石英砂岩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13-4009、B13-4005、B13-4023。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石英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13-1002或B13-4005)。
实验十四 长石砂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长石砂岩类的成分、分类、结构及构造特征。
二、目的要求
详细观察标本和薄片,掌握长石砂岩的主要岩性特征。观察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颜色、硬度、致密程度及构造特征。
(2)区分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种主要结构组分,测定其百分含量。
(3)区分碎屑中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类基本颗粒,并测定其粒径、圆度、分选性及百分含量。
(4)重矿物的种类及含量,以及胶结类型。
三、实验内容
系统观察长石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13-2007、B13-2012(沸石胶结)、B13-2009(自生长石胶结)、B13-2013(方解石胶结)、B13-2015或B13-2022(沸石胶结,黑云母绿泥石化)、B13-2021(绿泥石胶结)。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长石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13-2022或B13-2012)。
实验十五 岩屑砂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岩屑砂岩类的成分、分类、结构及构造特征。
二、目的要求
详细观察岩屑砂岩的标本和薄片,掌握岩石的主要岩性特征。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颜色、硬度、致密程度及构造特征。
(2)区分碎屑颗粒,基质和胶结物三种基本结构组分,测定其百分含量。
(3)辨认岩浆岩岩屑、沉积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三种基本岩屑类型。
(4)区分碎屑种类、分别测定各种碎屑颗粒的粒径、圆度、分选性及百分含量。
(5)重矿物的种类和数量。填隙物和胶结类型。
三、实验内容
系统观察岩屑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13-3005、B13-3010、B13-3006、B13-3008、B13-3007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岩屑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13-3007)。
实验十六 泥质岩和粉砂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1)泥岩的分类、常见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2)粉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二、目的和要求
详细观察泥质岩和粉砂岩的标本和薄片,掌握岩石的主要岩性特征。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颜色、硬度、致密程度及构造特征。
(2)整理粒度分析资料。
(3)黏土矿物特征。
三、实验内容
1.系统观察泥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2-2002(灰绿色泥岩)、B2-2006(黄色页岩)、B38-2002(油页岩)、B2-2024(碳质页岩)。
2.系统观察粉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14-013、B14-001。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泥岩或者粉砂岩类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2-2024、B38-2002或者B14-013、B14-001)。
实验十七 火山碎屑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1)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岩石类型。
(2)常见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
二、目的要求
详细观察各种火山碎屑岩的标本和薄片,掌握火山碎屑岩的基本特征。在观察中应特别注意其颜色、断口、密度、火山碎屑物质及火山碎屑结构等。
三、实验内容
系统观察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的标本和薄片。
(1)火山角砾岩标本(标本B11-1020)
(2)晶屑玻屑凝灰岩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11-2003)
(3)岩屑凝灰岩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11-2017)
(4)晶屑凝灰岩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11-2034或B11-2057)
(5)玻屑凝灰岩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11-2043或B11-2059)
(6)熔结凝灰岩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11-2040或B11-2055)
(7)火山弹标本B11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火山碎屑岩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11-2055、B11-2059)。
实验十八 碳酸盐岩结构的系统观察
一、预习内容
(1)碳酸盐岩的粒屑结构。
(2)碳酸盐岩的基本组分。
二、目的要求
系统观察碳酸盐岩的标本和薄片(主要是观察薄片),认识碳酸盐岩的基本结构组分。注意区分各种粒屑、鲕粒和核形石以及不同期的亮晶胶结物。
三、实验内容
系统观察碳酸盐岩的标本和薄片(主要是观察薄片),掌握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特征:
1.颗粒结构和组分
(1)鲕粒(标本和薄片薄片B36-1018、B36-1065、B36-1014、B36-1082、B36-1044、B36-1063)
(2)生物碎屑(标本和薄片B36-1080、B36-1043、B36-1071、B36-1079、B36-3001)
(3)内碎屑(标本和薄片 B36-1020、B36-1083、B36-金4f)
(4)核形石(标本和薄片 B36-1047(示教)或B36-1065)
(5)球粒(薄片 B36-金4f(示教)或B36-1081)
(6)海绿石石灰岩(薄片 B36-1021、B36-1061)
2.灰泥(泥晶)结构和组分
灰泥(泥晶)标本和薄片B36-1124、B36-1079、B36-3005、B36-1075
3.亮晶胶结物结构和组分
亮晶胶结物标本和薄片B36-1018、B36-1065
四、实验作业
绘图说明某粒屑灰岩的结构和组分特征(薄片B36-1018或B36-1065)。
实验十九 碳酸盐岩的系统鉴定
一、预习内容
(1)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2)用茜素红—S进行薄片染色的基本原理。
二、目的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碳酸盐岩标本和薄片,掌握其主要特征,定出岩石名称。
(2)用茜素红—S染色法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进而了解白云石化特征。
三、实验内容
1.系统观察碳酸盐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石灰岩的标本和薄片
泥晶灰岩的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36-1124、B36-3005、B36-1075、B36-1079)
粒屑灰岩的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36-1018、B36-1065、B36-1083)
生物碎屑灰岩的标本和薄片(标本和薄片B36-1071、B36-1080、B36-3001、B36-1043)
(2)白云质灰岩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36-1075、B36-1079、B36-1081、B36-金4f
(3)白云岩的标本和薄片
标本和薄片B36-2006、B36-2017、B36-2014、B36-2015
2.茜素红—S染色鉴定
用茜素红—S染液对薄片B36-金4f(无盖玻璃)进行染色鉴定。详细观察各处组分及白云石化特征。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类碳酸盐岩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36-金4f、B36-1018或B36-3001)。
实验二十 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岩的鉴定
一、预习内容
(1)硅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2)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岩的岩石学特征。
二、目的要求
详细观察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岩的标本和薄片,重点观察并掌握硅质岩和蒸发岩的岩性特征。
三、实验内容
1.系统观察硅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碧玉岩(标本和薄片B34-018或B34-011)
(2)燧石岩(标本和薄片B34-012或B34-014,B34-015)
(3)硅藻土(标本和薄片B34-017或B34-016)
2.系统观察铝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铝土矿(标本和薄片B31-023 或B34-024)
3.系统观察铁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鲕状赤铁矿(标本和薄片B32-1001)
(2)菱铁矿(标本和薄片B32-2002)
(3)球粒状菱铁矿(标本和薄片B32-2007或B32-2008)
4.系统观察锰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菱锰矿(标本和薄片B33-001 或 B33-006)
(2)已风化的菱锰矿(标本和薄片B33-002)
5.系统观察磷质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磷块岩(标本和薄片B36-001或B35-006)
(2)假鲕状磷块岩(标本和薄片 B35-003)
6.系统观察蒸发岩类的标本和薄片
(1)硬石膏岩(标本和薄片B37-001 或 B37-007)
(2)石膏岩(标本和薄片B37-003)
四、实验作业
系统鉴定某膏岩类沉积岩的标本和薄片,全面描述并定出岩石名称(标本和薄片B37-001 或 B37-007)。
『肆』 实验教学计划教务处如何批复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进每个教师回的内心答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农村学生对这些学科感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