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我的幼儿园教学故事

我的幼儿园教学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19 17:45:44

『壹』 求一篇幼儿园征文的文章—我家的教育故事

老师应该是觉得您教子有方才会给您出这样的题目吧,要不就是想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有利于您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给你一个提纲吧。 1、首先,介绍孩子的情况,包括基本信息,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及特殊注意事项; 2、通过详细地描述生活中的1-2个小故事,表达出您对孩子的爱,还有您内心的想法;... 3、您以后会怎么做来配合老师,因为孩子开始上学,和以前的状况不一样了,所以您要做的也会有所改变。 4、结尾句子。 这篇文字不需要很多,但是能表现出您的家庭教育就行。

『贰』 幼儿园教育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故事

『叁』 幼儿园教育小故事

1、这条小鱼在乎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就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向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仍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这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点评:爱心是最宝贵的,正如,古人所讲“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中及早地播下爱的种子最重要。

『肆』 求一篇幼儿园教学故事

[摘 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方法;原则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故事,还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它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儿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到的。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使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行为是对的或是不对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以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由于是非鲜明,感染力大,幼儿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的同时,往往会为正义和善良而快乐和欢呼,为小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而流出感伤的眼泪,为故事中人物的机智而点头或对愚笨而摇头。幼儿听过某些故事后,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往往会有所改变,如知道关心别人了,爱清洁了,不是那么爱哭了,等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他们的语言质量不高,词汇贫乏,有时表达的句子还不符合语法结构,在此,幼儿故事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语言教师"。通过故事读物和视听资料进行语言教学,往往比仅针对个别语法要点进行练习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得清楚并富有表现力。
幼儿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优美的艺术语言。这对丰富幼儿的词汇极有帮助。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幼儿不仅要听故事,还要根据语言教学要求,练习复述故事。这对幼儿清楚准确发音、连贯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
丰富幼儿知识,启迪智慧,是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功能。幼儿正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他们知识贫乏,认识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断地向成人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为使孩子对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能生动地告诉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为孩子打开知识的窗口。
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故事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听故事时,会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价。虽然这样的思考是初步的,结论甚至是幼稚的,但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却是有意义的。此外,幼儿的知识越广泛,想像也就越丰富。可见,故事教学是激发幼儿大胆想像、启迪幼儿智慧的有效方式。
这一点在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故事中更为明显。它们能把幼儿带进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向往。故事中生动的形象,浓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想像力。
(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幼儿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听或去阅读,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注意要点

组织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将情景游戏、课堂表演、口语交际、环境沉浸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其具体方法有:
(一)提问法
提问法是故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提问法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形中运用:
一是故事教学开始时,以提问引出作品,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二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而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如"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如"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等等。
三是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时,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启发幼儿的想像。例如,在著名故事《狼来了》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去帮他。这时男孩一定后悔说谎话,欺骗人们。如果他当初不说谎话,真的有狼来了,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小班孩子,一般采用回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提问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幼儿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欣赏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同时获得审美愉悦,领略作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地提问,尤其不要过多地运用回忆性的提问。因为这种提问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里有谁,他们在于什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种公式提问,幼儿很容易对生动、有趣的故事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故事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将回忆性提问与体验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结合起来,尽量少用回忆性提问,将单调、机械的模式化问题转为启发式问题,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第二,教师还要注意提问法使用的时机和技巧。一般说来,在教师讲述故事时不要提问,尤其是对那些内容丰富、情节紧凑的故事。若教师在讲述中发现某个幼儿不认真听讲,可以采用注视或手势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声音或突然停止讲述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来问这个幼儿几个问题或让他把前面的故事复述一遍。这种做法不但无效,还会使其他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降低,破坏故事的完整性。教师在提问时也不要连珠炮式地在同一时间向幼儿提出几个问题,而要按顺序统筹安排。在第一次讲述完后向幼儿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回忆性的,问题不可太多,2~3个即可。第二次讲述完后再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幼儿体验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样地,问题也不要太多,最多3~4个,否则故事教学课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提问课。
(二)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讨论法一般运用于理解作品阶段和续编故事阶段。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为
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话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想办法做蛋糕的?蛋糕做好后,小老鼠是怎么吃的?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用鸡蛋做什么?"而在续编故事阶段,教师运用讨论法是让幼儿就故事的情节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理性的续编。讨论有助于幼儿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而在续编时能做到故事结构完整,结尾与中间、开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应。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幼儿讨论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仍以《小老鼠做蛋糕》为例,在幼儿讨论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归纳出几个问题:小老鼠看到鸡蛋想到做蛋糕--聪明的老鼠;小老鼠将蛋糕分给大家吃--热心肠的老鼠;小老鼠用两个半圆的碎蛋壳做汽车--敢于想像创造的老鼠。一旦幼儿归纳出以上几点,那么幼儿对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是讨论中要充分发挥所有幼儿的积极性。如果有可能,教师应该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对那些不擅长言辞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三)中断法
中断法可运用于中、长篇故事的讲述中。这些故事由于篇幅较长无法一次讲完,因此教师在情节扣人心弦处有意停下,且每次中断时巧妙设置疑问、悬念,让幼儿猜想,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短篇故事讲述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联想。比如,教师可以就故事的情节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为什么呢?"然后作短暂停顿后说:"听我讲下去就知道了......"也可以就后面要讲的情节提问,如"猜一猜,接下去会怎样呢?"让幼儿简短地议论后说:"是这样吗?听我往下讲就知道了......"
教师在运用中断法时,要记住这种中断是在需要的时候做暂时中断,而不是随意中断,中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中断法的运用要适时、适当,要少而精,不宜频繁使用。

三、开展儿童故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选择故事
在选择用于教学的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这样三个方面:故事的可读(听)性;教学主题;幼儿的年龄层次。
可读(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长度等因素。判断故事的语言难易程度应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依据。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幼儿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语言习得的。因此,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幼儿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如果幼儿理解不了故事中大部分语句,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他们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此外,图片和体态语言也是帮助幼儿听懂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从小班到大班,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该是呈梯度上升的。从故事的长度采看。用于课堂讲述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一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倦,失去听讲的兴趣。书面阅读的故事可以稍长一些,因为幼儿可以重看前面的内容。另外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才具有可读性,正如英国教育家安德鲁•莱特(Andrew WrisLt)所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教学主题是教师选择故事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故事,这样,既能降低故事的难度,又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选择故事时,教师应选择线索清晰的故事,以便于孩子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的年龄也是选择故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低龄幼儿,宜选择重复率高(包括词、句与段落的重复)且朗朗上口的故事。这对幼儿牢固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以及形成正确的节奏感很有帮助。
(二)如何设计故事教学中的活动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乐",除了听或读以外,一般没有其他活动;而前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准备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幼儿理解障碍;二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扫除语言障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而言的,对不影响幼儿理解或图画中可以猜测出意义的生词不必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幼儿生词的活动,也要既有意义又有趣,并尽可能与故事内容相关。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比如,边听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片,或拼图;根据动作或描述做出判断,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幼儿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口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应在讲完故事后,多让幼儿听录音磁带,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例如,可让幼儿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故事添加一些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益于训练幼儿的推理和想像能力。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幼儿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这些活动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此外,幼儿是喜欢表演从录像中看到的短剧和故事的,通过表演他们将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便会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能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可采用激励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优胜者给予赏识,对进步者给予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有时是-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这些都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始终保持对故事的兴趣,将听、讲故事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伍』 求一篇幼儿园征文的文章—我家的教育故事

老师应该是觉得您教子有方才会给您出这样的题目吧,要不就是想了专解家长的教育理念,表现出真属实的一面有利于您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给你一个提纲吧。
1、首先,介绍孩子的情况,包括基本信息,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及特殊注意事项;
2、通过详细地描述生活中的1-2个小故事,表达出您对孩子的爱,还有您内心的想法;
3、您以后会怎么做来配合老师,因为孩子开始上学,和以前的状况不一样了,所以您要做的也会有所改变。
4、结尾句子。
这篇文字不需要很多,但是能表现出您的家庭教育就行。

『陆』 幼儿园故事教案《奇妙的梦》

设计背景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特别是幼儿,往往对于做梦十分好奇,我们班的幼儿早上来园,比较喜欢和伙伴交流分享,说说自己在家和谁玩,爸爸妈妈送了什么礼物,昨晚做了哪些有趣的梦……但小班的孩子往往不能准确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达,而且又想幼儿在交流时还不够主动、大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班主题《雪人的梦》,我精心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以幼儿特别热衷的话题为切入点。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及头饰。 2、《梦》儿歌挂图或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梦。 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做过什么样的梦?梦到了什么? 2、向幼儿介绍“小客人”,猜猜它们的梦。 (1)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猜猜它们的梦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朋友的梦是什么颜色? 3、请幼儿看挂图,说儿歌。 教师请幼儿看挂图,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分别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4、请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分别扮演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分角色朗诵儿歌。 5、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 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彩色的梦》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活动开始,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形式创设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在此活动中,我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也为以后引导幼儿想象奠定了基础。活动时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也把此活动有意识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柒』 有助于幼儿故事,诗歌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或技巧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或借助图片、录音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不能表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影响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质疑,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正是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它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逼真的动感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标准的发音,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又能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对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动画激趣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统计结果:有80%的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95%的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 状态,60%的幼儿能积极发言。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的最初阶段幼儿还感兴趣,但10分钟以后,幼儿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东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开始动手动脚了,发言、朗读诗歌的幼儿总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教师边管纪律边教幼儿念儿歌,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烦。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形象生动,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能想出多种答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诗歌教学活动《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动感课件——小鸟喜欢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小羊喜欢在草地上吃青草,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开拓了幼儿学习的视野,为幼儿学习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蜻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幼儿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情境资源中发散想象,激活了创造性思维,扩大了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有趣。诗歌《家》只有六句,讲述了白云、小朋友和四个动物的家,而幼儿仿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下面是我们课后对幼儿仿编诗歌《家》的调查统计。

阅读全文

与我的幼儿园教学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