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园教育活动观摩与评析怎么写
一,在设计幼儿园各类保教活动时(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如何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创设宽松的活动情景,让幼儿自主选择,以小组的形式为主开展活动,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我的经验是:找到预设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激发起有些幼儿兴趣的因素。在前一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主地去选择,根据他们自己选择的内容,按自己的方式,或在与教师、同伴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开展活动;幼儿对于环境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在进入春天以后,班级自然角又丰富起来。有的幼儿带来的黄豆发芽了。有的幼儿带的黄豆则烂了。结合正在进行的对于“春天秘密”的探究主题,我决定以小组形式,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发芽材料、自由选择发芽条件,自由结队进行发芽实验。根据孩子的提议,这项活动命名为“快乐试验田”。对于种子发芽的认识是教师计划中的任务。幼儿对发芽确实很感兴趣,然而,每个幼儿对于发芽的观察角度和兴趣是不同的,有的幼儿乐衷于不断地浇水,有的幼儿感兴趣的是种子发芽后的情况,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满足他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好奇心和需求,使儿童的探索活动更为主动、深入,更具创造性在后一种情况下,教师则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儿童寻找资料、让幼儿制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为此,我特地设立了“顾问”一职,可以请老师担任,也可以请同伴兼职。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发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探究性行为,激发幼儿对于结果的期待,把教师预设的内容成为幼儿愿意去探索的问题,从而在实效上提升活动的质量。
二、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选择活动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2)教育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在制定和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班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3)活动的组织实施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和身心的发展。
(4)教师应当为每个幼儿的充分活动提供机会条件和充足的丰富的材料,以保证每个幼儿各种方面发展的需要。
(5)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怎样充分利用本地区(包括农村)的各类资源?
我所在班级是大班,在组织大班集体实践活动时,我更注重活动的参与面、活动的目性,大班孩子他们对活动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有自己的创新,我作为支持者,我会尊重他们的个性,大班孩子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孩子们对这些变化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开展了这次种植活动,我们来到种植园地,让孩子们动手把自己带来的种子,种子自己准备好的容器里,并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管理这些种子,还要每天来管擦自己种子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做的很认真,种植完成后,我让孩子在自己的种植记录本上几下自己种子的情况。过了两三天,孩子们又来到了种植园,看见自己的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可高兴啦,马上为种植浇浇水。最后蹲在自己种植的小苗苗前,画下了自己种植发呀的样子。这样不停的观察记录,孩子们最终知道了,种子的生长过程,也感知了植物的神奇变化。到了采摘期我和孩子一起观察、感知蔬菜瓜果的特征,充分利用看、听、摸、闻、尝等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孩子一起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一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中培养亲子孩子爱劳动,感知劳动的光荣。并且培养了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最近我观摩了一位老师的活动,整个活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教师一直在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陶冶孩子,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孩子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孩子的心灵,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尊重幼儿”的理念。活动后的评析中各位老师也多次提到了要“尊重孩子”这一点。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我也来谈谈“尊重孩子”。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则谈不上爱。”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联想到最近我们教研组开展的教研课上,两位老师同时上了《为小动物做花衣》的制作活动。两个活动都很成功,孩子们的情感被教师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很投入的在为小动物“穿衣服”,以至于两个活动最后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孩子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孩子都余兴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在教研活动评课时,我们教研组就“活动中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环节”这一大家共识的难点展开了讨论。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提到了诸如用夸张有趣的游戏情境吸引孩子,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常规,提供适量的操作材料等等。有一位老师提出了让我耳目一新的看法,她认为:孩子不愿停止操作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次活动是请孩子们为小动物穿新衣,孩子们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都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孩子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二期课改要求“尊重孩子”,那么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至于展示和讲评的环节,完全可以等孩子们都完成作品后,随机的调整到一日活动的其他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满足了每个孩子的需要,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的。这位老师的话促使我反思,反思自己认为理所当然、毫无疑问的习惯,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实际教学中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在教学中要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与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将幼儿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而应当将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B. 幼儿园教师愉快的春节教学观摩活动记录
五月份的优青班学习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思索角度。作为一个观摩者,我和其他老师们观摩了四位老师认真准备、执教的学习活动,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由闵行、奉贤组推荐出的临时教研组长,我承担了教研活动的主题预设和组织。本来我觉的我们身在不同的幼儿园,接触的机会少,可能到教研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冷场等情况,所以在正式开展教研活动前,有些忐忑不安。但是等到教研活动真正开展时,我发现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发言,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程老师提的建议令我感到相当有用。 就像程老师说的一个教研活动是否有效,与教研组长的组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结合程老师给出的建议,我觉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教研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主题。 也就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前,教研组长先要分析学习活动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让组员有话好说,让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的教研活动得到改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研活动的适宜切入点会让教研活动更有效。 第二,在教研活动时善于发现问题和困惑,给予必要的理论支撑。 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要敏锐的关注组员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显著的问题,以及可能对学习活动存在的困惑,结合时下的教育理论,教研组长要调动组员将自己的知识元认知和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磨合,冲撞,建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感受到其价值和其可行性,才会付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教研组长的组织与小结需要不断推进教研活动的层次。 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带领人,所以教研组长的组织和小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层层递进。教研组长在小结的时候,可以是对组员的讨论进行及时的理论总结,也可以是在组员发现困惑时,让大家一起就困惑进行讨论,允许组员有不同的意见,有智慧的碰撞,对组员的讨论给予及时的梳理。教研组长在小结、提升、梳理的时候,一定要和本次的教研主题相结合,从基本的要素上去梳理核心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
C. 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记录怎么写
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活动时间 活动名称区域活动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区角名称补充材料活动过程
D. 如何写幼儿园观摩课记录
幼儿园难得的开放日,今天上午和明天全天。虽然越越不在,还是请了假,很感兴趣地去了。
早饭过后,9点整,故事时间——彩色绘本《我就要》。孩子们听得很入迷,偶尔会看一眼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座位离活动区域比较近,难免干扰他们,有几个家长关掉了手机。
老师的语速比较慢,讲得声情并貌。故事听完,开始分享故事主题,老师会问孩子们:故事里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你从故事里听到了什么等等问题。想和大家分享答案的孩子就举手示意。回答完毕,老师会说很好,然后说谢谢。
接下来是静默游戏。老师轻声告诉孩子们,安静、放松、闭上眼睛,把感觉放在嘴唇上,现在开始,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静默三分钟后,孩子们开始举手回答。答案很有趣:感觉到嘴唇是干的。感觉到嘴唇是湿的。感觉到鼻孔里呼出的气热乎乎的。感觉到鼻涕快流出来了。感觉肚子里的稀饭在动……
之后,主题课开始。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擤鼻涕》。老师说,宝贝们,请保持安静,看我怎么做。她拿起一张纸巾,对折,然后将身子和头偏向一边,开始演示擤鼻涕的动作,擤完,将纸巾对折,再擦拭一遍,然后起身走向教室的角落,扔掉纸巾。回到座位,她问孩子们,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比较准确地切合了老师试图演示出的擤鼻涕的要点:比如,要把头和身体背向人群。要把纸巾折叠起来。要把纸巾扔进垃圾桶。老师最后补充道:在人多的场合,尤其在吃饭的公共场合,擤鼻涕发出很大声音是很粗鲁的行为。然后,老师拿着一摞纸巾,在每个孩子面前蹲下来,挨个询问:请问你愿意跟大家分享擤鼻涕的规则吗?有的孩子说愿意,有的孩子说不愿意。说愿意的孩子有的只是演示,有的真的擤起了鼻涕,动作很规范,很可爱,家长们都偷偷地笑了。
主题课结束,开始走线练习。走线是锻炼孩子协调性的运动。音乐声响起,孩子们沿着贴着小脚丫标记的椭圆形区域,抬头、挺胸,双臂一字打开,双脚脚尖紧贴脚跟,前后成一字型,随着音乐节奏掂起、放下、行进。老师也参与其中,对他们说,每一位女宝宝都是高贵的公主,每一位男宝宝都是高贵的王子……孩子们走得很慢,很认真,求稳不求快。那些两岁多的宝宝们尤其可爱,平衡能力不佳,小小的身子歪歪斜斜,可庄严的神态和大宝宝们比起来毫不逊色。走线练习结束,是芭蕾动作练习。
运动身体过后,开始工作。孩子们各自抱着卷好的工作毯,在教室里依次摊开,脱下鞋子,或跪或趴,准备工作,所谓的工作就是操作教具。孩子们自己挑选喜欢的教具:积木、拼图、串珠,大多数都是蒙氏教育的专用教具,很多都是我从没见过的新鲜东西。不想上工作毯的孩子,可以选择绘画、染色,或者切菜、擀面游戏。
工作中的孩子非常专注,各自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很少和旁边的孩子交流,除了去上厕所和喝水要告之老师,或者请求老师帮助的时候,他们很少说话。
一个叫司月的男孩子很引人注意。他在用棕色的大型积木搭高塔。搭到够不着的位置,就搬来几个塑料凳子套在一起,然后站上去,继续搭,凳子越摞越高,他爬上爬下也越发费劲儿。其间,老师试图帮助他,他拒绝了。最后完成的时候,他搭起了比一个成年人身高还高的积木塔。从凳子上小心地跳下来,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红红地,很满足的样子。一旁的我们都不禁地为他轻声鼓掌,他转头看了我们一下,可能因为突然发现有这么多人在看他,他很羞涩地冲我们笑了。显然,他的父母亲都不在场,否则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一定会让他们担心,而且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
工作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候,孩子们好像很准确地掌握着时间,他们陆续卷起自己的工作毯,教具归位,然后开始喝水、上厕所,去过道里游戏,到父母身边撒娇,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11点多,孩子们准备吃午饭了。我们的观摩也结束了。一位老人离开的时候,她的孙女哭得厉害,闹着一起走,怎么劝都没用。老师抱起她安慰道,宝宝最坚强,老师向你保证,明天爸爸妈妈都会来的。让奶奶回家好吗?再过几个小时,奶奶就来接你了……孩子的情绪很快稳定了。
真佩服老师,一语中的,准确地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因为在场的都是爸爸妈妈,只有她是奶奶来观摩,对于安全感建立得不太好的孩子,奶奶的离开会让她很惶恐。
观摩感想:越越不在孩子们当中,有些遗憾。
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孩子们比我想象中更专注,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