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作文教学计划一般用什么写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修改稿)
语文,多么熟悉的一个词语,从小学开始,将一直陪伴我们到初中、高中、大学……整个学习生涯。那道我们就只能从课本上学习语文吗?不!在我看来,生活中,语文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闲暇时, 我爱看电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见到了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汉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是语文的基础,更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也因此,我把13期的汉字听写大会全部看完了,并把每一个陌生的字记牢,这为我参加语文竞赛打下了基础。在上学期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上,遇到的许多词都是我从电视中学习的,并顺利地书写出来。除此之外,《一站到底》栏目也是我的最爱,使我接触到了许多不知道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语文。还有《百家讲坛》、《读书》等栏目,让我畅游在古今中外文学的海洋中。
有时间了,就会捧一本书,静倚窗边,惬意地品味那一个个神秘莫测的字符,徜徉于一片语文的海洋中,每一本书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墨香。阅读《童年》,我为主人公阿瘳沙不幸的儿时、灰色的童年,感到十分同情;《雾都孤儿》让我随着奥利弗悲苦的经历而愤愤不平,恨不能穿越到那时的伦敦,打倒所有的坏人,拯救所有可怜的孤儿;拜读《鲁滨逊漂流记》时,鲁滨逊那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境低头的顽强精神和创造力令我钦佩;还有《培根随笔》那一篇篇带有哲理性的文章,一句句精炼深刻的话语,让我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真理;品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仿佛与那些可爱的小昆虫一同嬉戏于草丛间、花朵中,一起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沉醉于《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随着古人的步伐,行走在各朝各代的更替轮回间,提前学习了语文课本上的历史典故。还有一些精美的诗歌、散文,百转千回,令我爱不释手。读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让我受益非浅。正是有了大量阅读的积累,让我的文学水平和写作技巧不断提高,一篇篇精美的作文孕育而生。
今年春节,陪妈妈逛街买春联,看着红红的纸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字,我不禁被人们无尽的才华所折服。“蛇舞吉祥辞旧岁,万马奔腾迎新来”、“新春送来四季福,好运迎进八方财”。噢,语文真是无处不在。贴春联,是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一个习俗,但又有多少人会留意这与我们近在咫尺的语文呢?小小的春联,让我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历史,感受到了汉字的精妙绝伦,更从中学会了什么是对偶句,我还试着写了一幅对联“天道酬勤喜丰盈,励志扬鞭奋马年”。怎么样,读起来还不错吧?
语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结晶。学好了语文,你会领略到一片别样的天空。生活中,语文真的是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语文的眼睛。
2. 小学作文教学计划
[小学作文教学计划]小学作文教学计划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48个学生,能写具有一定条理的片断和记叙文,写话能力有一定个提高.能正确领会图意,完整表述时间,小学作文教学计划。能恰当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对文中主人物为动物的作文,想象里似乎较丰富,其他作文的想象力一般.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描写不具体。学生的词汇量普遍较少,还存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混淆的情况。联系生活以及周围事物的能力一般,如对生活劳动细节描写常不具体不形象.庄杰鹏、庄贤华表达能力特差;综华珍、张洁莹等写作能力相对较好,但并不突出。
二、本册课文习作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5次习作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然后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第三单元: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第四单元: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五单元: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另外还安排了“毕业赠言”的学习。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三、学习教学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根据各次习作要求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毕业赠言。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5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具体措施
1、指导作文,从内容、从观察入手,使人人有内容可写。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构一格,放开胆子写。
2、注意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阅埃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作文教学要联系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
3、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在教室里开辟“佳作放送”,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4、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讲评中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5.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
6.加强给中下学生的作文辅导.〔小学作文教学计划〕【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3. 如何选材作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
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考试,作文题是这样的(课件展示)
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有些,我们正在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同学的爱;有些,我们正在企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永恒的爱;有些,我们还在追求着,鲜花、掌声、阳光、甚至自然界各种生灵之间爱的故事……请以“爱”为话题,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可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下面是一个同学的作文,我请作者把它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听后找出文章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文本附后]
明确:所写之事是 “我”与弟弟之间的矛盾——弟弟调皮,撕毁了“我”的纸篮子,我很生气(主要材料);最后妈妈出面“说了半天”(简要交待)。本文既没有写出“我”与弟弟的姐弟之情,也没写出妈妈对我们俩的关爱,不能表现“家庭的爱”,犯了选材不当的毛病。
三、教师小结:好文章的的基本要素――
1.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
2.语言通畅、准确、生动;
3.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
4.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着重强调]
四、今天我们专门学习作文选材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取好的材料,才能满足表现主题的需要。
(一)什么是选材:
1.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2.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
(二)材料的来源
1.直接生活经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2.间接生活经历:听来的故事,书上读到的故事。如:爸爸讲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这些生活经历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时,应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用到文章中去。就是用进去以后,还要仔细修改,才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4. 作文教学计划表
任教的两个班级写作的整体水平不是很高,除个别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作版文词句优美,有内权容外,大部分学生内容老套,空洞无物,认识事情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本质,语言表达不生动,不能正确地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对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5. 七年级语文网课结束后,该怎样调整教学计划
从夯实字词和古诗文
开始,然后训练学生
的阅读能力,写作文
的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