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级语文拼音听课评语怎样写
这学期以来,
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互相听课,
认真听取同
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
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
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
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在学生情绪激昂、
忘情投入的
时候,难免会有“吵闹”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
有„„我认为„„”
。这是,我都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
学生。
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与学
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
我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坦陈
自己的想法,
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
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的基础上的答案。
同时在学
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相互鉴别,
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扰起来,
这样就有利于培
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总之,
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
本的教育理念,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提倡合作学习精神,
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
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
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
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
地。
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
众多的学生是可以
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
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
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
学习上
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1.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在学校里
,
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上你专心听课,认真完成
作业。只要你坚持多动脑筋思考,你的成绩会进步更快的!
2.
你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希望你在学习上,多动脑思考,
自觉学习。这样你会进步更快的。
“白净,小个”的你是那样的活泼,可爱,经过两个学年的学习,活泼的你更添了一份
老练与才气,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上课精彩的发言都让大家忍不住喜欢你。
只是为什么不把
字坚持写好呢?上课有时候你在想什么呢?真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更出色的你。
2
、
你是一个待人诚恳,
心地善良的孩子,
上课总是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完成。
最近两个月,
老师真替你高兴。假如你继续努力一点
--
多关心班级,课堂上大胆踊跃一些,和其他小朋友
多接触,多了解,老师相信你绝对是个好孩子。在新的学期里。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3
、
你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源于你无论何时挂在脸上的微笑,
源于你在处理事情上所
显示的聪慧,无疑,
你应该是优秀的。但是,
你知道为什么你却成不了最好呢?找到原因了
吗?老师相信,只要你改掉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坏毛病,你将是我们班最棒的!
4
、
每每看到你可爱的小脸,天真无邪的笑容,老师真想凑上前跟你说几句话。但是,
你总
是远远地躲开。
这就是你的不足之处。你的学习成绩老师不用担忧,但上课,老师却很少看
到你举手发表过意见。
不过,
最近你又好像进步了好多。
知道吗?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
为你高兴。希望你更加努力地争取好成绩。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着你!
5
、
本来,
你是个很认真的学生,每一次的作业都做得很清楚而且仔细。上课,每回老师都
能看到你高举的小手,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常常赞叹。但最近,你却交了个坏朋友,那就
是贪玩。记住,玩是可以的,但是贪玩,就不对了。好好表现,老师期待你更好的成绩!
㈡ 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七步诗确实有两个版本,应该以曹植的原版为主,课本上学的是缩减版。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词句注释
①持:用来、用作。 羹(gēng):用肉或策做成的糊状食物。
②漉(lù):过滤。 豉(chǐ):煮熟后发酵过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箕(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④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后人根据原诗改写的缩减版,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曹植的原诗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
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
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
(2)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用语扩展阅读
《七步诗》真伪存疑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
《洛神赋》则被附会了曹氏兄弟争风吃醋的故事。曹丕的妻子甄妃非常美丽,她原是袁绍的儿媳妇,曹操攻破邺城时,被曹丕看中纳为妻。
甄妃被曹丕赐死后,曹植奉诏来洛阳,曹丕把甄后的玉缕金带枕给了他。曹植回去的路上经过洛水,忽然看见甄后来和他告别,还告诉他说,那个枕头是她特意送给他的,于是曹植就写了一篇《感甄赋》。后来曹丕的儿子曹叡做了皇帝,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洛神赋》。
这个故事最早是唐朝人李善讲的。《洛神赋》华美无比,后世为这篇作品作注的人很多,李善作的注最流行,他在注解时讲了这个故事,但没有出处,只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记载。这虽然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喜欢“八卦”的人多,这个故事就流传很广。
据著名文学史家叶嘉莹分析,这个故事匪夷所思。“且不说曹植比甄氏小着十好几岁,而且,这曹丕怎么能够把皇后的枕头送给他的弟弟!”叶嘉莹认为,美丽的甄氏不幸而死,很令人同情。
曹植是个浪漫多情的才子,也许在他的心中也隐约怀有这种同情之感,所以才写了《洛神赋》,这倒是很可能的。《洛神赋》华美无比,表达的是一种追求向往的诗意。人们总是向往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因此千百年来流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