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具体的片段设计)
《西门豹治邺》片段教学设计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回信,解除答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是解决了,那么“天灾”呢?他还做了什么?
齐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1、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了西门豹治邺有功。
2、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贰』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片段教学教什么
一般来说是给你一篇来文章,让你进行一源个课堂教学,有的时候是第一课时,有的时候整篇课文的教学,看教育局的安排的。
不过一般来说教学都有一个程序的,像低段的话是“字、词、句、段”,中高段的话是通过辨析语句理解文本深层含义。一般来说招考的时候是让考生上第一课时的,就看看临场反应和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不会很高,如果你很出彩,那就直接作为“特级”苗子培养了。
祝你好运!
『叁』 请问小学语文招教试讲八分钟,要怎么准备试讲是讲一个片段还是讲全课,我对试讲不是很了解,求高人指点
讲一个片段,语文的话,就是讲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知识点。没有模板,因为每篇课文的每一段落不是一样的,教学方法就不一样。你可以多看别人的教案。
『肆』 小学语文试讲20分钟,怎么讲
看年级段抄了,低年级侧重于识字和朗读,集中识字要注意形式多样,朗读要学会通过评价语来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文章简单的要挑选一两个段落精讲。另外要恰到好处地随文识字和写字教学。
中高年级主要是检查预习,对课题进行质疑,通过分段朗读解决生字词,自学解决质疑,注意动笔勾画或批注,可分组讨论自学结果再汇报,也可以教师引导解决文中问题。注意问题提出时教师要学会提炼中心问题。20分钟最少能精讲一个片段了。
『伍』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10分钟片段教学
导入要简练,尽快进入正题,讲授线索清晰。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亮点。最后要总结。
『陆』 如何巧借微课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从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到微课等应运而生。微课的有效运用,为课堂教学添趣加效开辟了新路径。
一、解读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与微课程的几点巧妙结合
1.运用微课,课前自主预习,进行热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会有这样的镜头:上课时学生中规中矩地在听,教师头头是道地在讲,可是到了下一节课时,情况会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学生不能解决上节课已学过的知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虽然课上得很流畅,但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看,缺乏学习兴趣,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的知识点设计好微课,可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导入微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以前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的用意为何?针对这样的疑问,今年我制作了一节微课《晏子使楚有何用意》。我把微课的观看设在了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在微课中,我利用评书的形式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出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爱国的品质。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评书讲述形式,非常有气势和感染力。这节微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微课,师生互动突破教材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减轻难度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达到将知识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课,分解教材重难点,步步实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潮来时”这部分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制作了微课《壮观的钱塘江潮》。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视频,第一次整体观潮,让学生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解决了重难点知识。
3.利用微课,做好举一反三,进行教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这样可以促使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微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对课外拓展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觉得兴趣盎然,使学习变得简单。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我制作了微课《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首先设置一系列关于赵州桥的图片,提出疑问“赵州桥为什么被称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同学们会结合自己所学所看来交流,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参观过哪些有名的历史遗产?”,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家乡某个古建筑的历史,并画下来。这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实践的一个学习建议,课内外结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借微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柒』 5分钟的小学语文片段教学一个字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第8课,这篇略读课文一开头就用设问的方法,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安葬在泱泱大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然后,作者具体地记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间的几件平常而不平凡的生活小事,赞颂了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待人平易、尊重劳动人民、不搞特殊化的高尚人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敬爱的宋庆龄奶奶,受到人格美的熏陶;二是激发学生再找一些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的兴趣,进一步练习“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使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扩展。2.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感受到宋庆龄奶奶的人格魅力,产生对宋庆龄奶奶的敬爱之情,从而接受人格美的熏陶,并由此引发再找一些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的兴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课内容比较浅白,在文字上没有含义深刻的特别难于理解的地方。3.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待人平易、尊重劳动人民、不搞特殊化的高尚人格,接受人格美的熏陶。(3)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4.教具准备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宋庆龄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宋庆龄的挂图或制成投影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一)交流资料,了解宋庆龄生平1.查找资料。课前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宋庆龄有较多的了解。2.交流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宋庆龄是谁吗?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课前对宋庆龄生平的了解。3.简介生平。学生如果知道不多,教师要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作简要的介绍。如果学生知道得较详,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只进行简要小结,以便导入新课。(二)略读课文,感悟宋庆龄人格1.设悬念,明确要求(1)制造悬念,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安葬在泱泱大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吗?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吗?请大家略读课文第8课。(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①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②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2.自读悟,交流感受(1)自读自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几件小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小组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几件事情。②你还知道了什么?③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3)汇报交流:①概括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内容中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②重点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几件小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③交流疑难,集体解决。3.多朗读,升华情感重点指导读好两三个片段,比如第三、四、九自然段,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庆龄的深情。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可以在学生对宋庆龄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读出对宋庆龄的奶奶的赞颂,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拓展阅读,搜集宋庆龄故事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也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祥的奶奶。她的生活经历如波澜壮阔的海洋,有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进一步去了解她吗?2.课后查找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如果学生查找有困难,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网站)。3.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宋庆龄奶奶的故事”的故事会。设计思路二(一)从题入手设悬念──引发兴趣1.揭示课题。2.设置悬念。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也是全国少年儿童的祖母。在宋氏陵园里并列着两个完全一样的墓,安葬着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为什么会与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她们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吗?那么请大家快速地略读一下课文,读后跟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二)快速浏览知梗概──粗知大意1.快速浏览。2.读后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内容中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重点品读谈感受──体验情感1.重点品读。请你再读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从哪件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③交流疑难,集体解决。4.朗读体验。结合交流,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有关片段,读出自己的感动。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庆龄的深情。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等两三个片段。(四)交流资料带多篇──拓展阅读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和李姐的关系,只是也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去收集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或故事书,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要求还是快速地略读浏览,粗知文章大意就行。2.学生互相交流,略读浏览。3.读后简要交流。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宋庆龄生平的了解。4.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总结升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对宋庆龄的高度赞颂。在学生对宋庆龄充分了解、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总评:教学本篇略读课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重点指导交流与朗读)和课外阅读拓展。这样教学,一是体现本篇教材浅白,适合学生自读的特点;二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是突出“快速浏览,粗知大意,以一篇带多篇捆绑式阅读”的略读课文课型教学特点;四是体现课内外阅读资料的有机结合,以及“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训练重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本节略读课的教学设计,收录于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教案》,并发表于《福建教育》2003年第1A期]
『捌』 要怎么准备小学语文四年级的片段教学
1、确定篇目.
2、这个篇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你想要讲解的重点是什么,抓住一个问题来讲.
3、互动设计,要能放也能收.
『玖』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和教学片段有什么区别
片段教学是对一篇文本一个段落的教学,教学片段是教学中的撷取5-10分钟的教学活动
『拾』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研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内容。提起学生们,进行诵读。分析课文内容及积累好词好句。传授课文主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