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幼儿,使幼儿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幼儿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精心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将幼儿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幼儿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下面就谈一谈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用轻松自由的氛围创设情境.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其社会环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性交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的制约.幼儿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时,才会大胆地开口说话,充分表现其天真无邪的天性,才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
三、用纸工、常识等综合活动创设故事情境.幼儿喜欢手工操作,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又爱自言自语.因此创设语言与纸工、常识的综合活动情境,可有目的地提高幼儿表述能力.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再如孩子在认知小兔后,教师给幼儿用纸折成小白兔,边折边说出小白兔的短尾巴、长耳朵、红眼睛,孩子们自言自语:“多么可爱的小白兔.”\x0d四、联系生活实际,触发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语言活动是大量的、分散的、个别的,是在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无拘无束,随时随地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的讲述、谈话,有创设学习情境的丰富材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可使他们在不自觉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五、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幼儿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幼儿的知识,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幼儿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
⑵ 幼儿园大班情景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⑶ 幼儿园教师创设情景教学的收获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教学情境的作用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维法”中指出,思维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步:问题。第二步:观察。第三步:假定。第四步:推理。第五步:检验。”教学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再次,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动,也是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的推理。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得不求助外在于教学内容的措施,而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说,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 最后,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创设、呈现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⑷ 幼儿园情境教学法的模式怎么理解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回学内容,从实际出发,模答拟与教学内容相仿或相同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引导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并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设计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可以成为幼儿和教学普遍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