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数学学期教学计划怎写有什么格式吗
一、班
级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这是一个刚刚组建的新的班级,通过前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1、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
2、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
3、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
二、教 材
分 析
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次方程和方程组”、“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章节内容教学。
第一章有理数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二、三章整式的加减与一次方程与方程组,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直线与角是几何入门教学。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第一章:有理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会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理解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两数的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与相反数;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本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章:整式加减:本章重点是用字母来表示数。会用字母表示数并会用字母来列简单的数量关系。本章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会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并会进行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次方程和方程组: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直线与角: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中点概念及性质,理解角的概念,会表示一个角,并会度量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用它的性质,会用尺规作图作角和线段。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了解数据的收集的方法并会收集简单的数据,能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理解并能区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就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就具体统计图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为决策服务。
四、教 学
准 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更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准备教学:
一、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猜想—归纳—证明”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五、改 进 教 学 的 主 要 措 施
1、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全力推进“导学训练、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六、工 作
目 标
1、实现学生从小学学习方法到初中学习方法的转变。
2、转化一部分数学的学困生。
3、培养一部分数学的尖子生。
4、能力遏制数学上的两级分化。
5、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6、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去复习和增加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言、掌握逻辑推理方法;
7、使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如何组织已知条件,运用已有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核对结果加以口头的或书面的阐述上面得到锻炼。
8、本学期期末联考数学成绩在张桥片名列前茅。
七、进 度
安 排
周
起止时间
工 作
安 排
备注
1
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1/3)
2
1.2数轴(2/3) 1.3有理数的大小(2)
1.4有理数的加减(1/3)
3
1.4有理数的加减(2/3)1.5
有理数的乘除(3/4)
4
1.5
有理数的乘除(1/4)1.6有理数的乘方(2/2)1.7近似数 (2/2)中秋节:9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9月19日、25日上班
5
第一章小结及考试(3/3)2.1用字母表示数(1/1)2.2代数式(1/3)(国庆节9.26上班,10.1,10.2号放假)
6
2.2代数式(2/3)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10月9日上班。
7
2.3整式加减(3/3),第二章小结及考试(3/3)
8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5/5)
9
3.2二元一次方程组(1/1)3.3消元解方程组
(4/6)
10
3.3消元解方程组
(2/6)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3/6)
11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3/4)
第三章复习及考试(3/3)
12
4.1多彩的几何图形(2/2)
4.2线段、射线、直线(2/2),4.3线段的长短比较 (2/2)
13
4.4角的表示与度量
(2/2) 4.5角的大小比较(2/2) 4.6作线段与角(2/2)
14
例题课(2/2),习题课(2/2),第四章复习及考试(2/2)
15
5.1数据的收集(2/2) 5.2数据的整理(2/2)5.3统计图的选择(1/1)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1)
16
第五章复习及考试
17
综合复习七年级第一册内容
18
19
20
⑵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6章 实数
6.1 平方根 立方根
6.2 实数
第2章
整式加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不等式
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决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
第8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
8.2 整式乘法
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4章 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9章 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9.2 分式的运算
9.3
分式方程
第5章
数据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10章
相交线 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
10.2 平行线的判定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4 平移
第11章 频率分布
11.1 频数与频率
11.2 频数分布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第12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点的坐标
12.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7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3章
一次函数
13.1 函数
13.2 一次函数-
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18章 二次根式
18.1 二次根式
18.2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14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2 命题与证明
第19章 一元二次方程
19.1 一元二次方程
19.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9.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9.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9.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5章
全等三角形
15.1 全等三角形
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0章 四边形
20.1 多边形内角和
20.2平行四边形
20.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20.4 梯形
第16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6.1 轴对称图形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6.3 等腰三角形
16.4 角的平分线
第21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
21.1 平均数
21.2 中位数与众数
21.3
从部分看总体
第22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2.1极差
22.2 方差、标准差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第23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23.1 二次函数
23.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23.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23.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3.5.二次函数的应用
23.6反比例函数
第26章 圆
26.1 旋转
26.2 圆的对称性
26.3 圆的确定
26.4 圆周角
26.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6.6 三角形的内切圆
26.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6.8 正多边形与圆
26.9 弧长与扇形面积
第24章
相似形
24.1 比例线段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4.4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4.5 位似图形
第27章 投影与视图
27.1 投影
27.2 三视图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25.1 锐角三角函数
25.2 锐角三角函数值
25.3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28章 概率初步
28.1 随机事件
28.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
28.3 用频数估计概率
⑶ 谁有沪科版数学教学视频七年级上册的
你可以去哔哩哔哩上面搜索一下,或者上网络网盘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