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方程教学

小学方程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6 18:48:36

①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方程教学

求什么,设什么,不能直接转换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等价关系设未知数,不要让孩子对未知数产生害怕。

② 小学方程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应进行如下一些训练:(1)列代数式的训练。正确、迅速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训练: ①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例如: 3x+5(一个数的3倍与5的和); 7×8-4x(7的8倍减去一个数的4倍)。 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例如: a的6倍(6a); 90减去x的5倍(90-5x)。 ③根据题意叙述代数式的意义。例如:“学校买来6个小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8个排球,每个b元。”要求学生叙述以下各式的意义。 6a(表示6个足球的价钱), 8b(表示8个排球的价钱), 6a+8b(表示两种球的总价),等等。反过来,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2)找等量关系的训练。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事例中的一些等量关系,使学生逐步熟悉。例如:小侠到商店去买笔记本,总价钱是1.6元,小侠付出2元,找回0.4元。把这件事情列出等式。付出的2元-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付出的2元,付出的2元-找回的0.4元=笔记本总价1.6元。(3)列方程的训练。把列代数式的训练和找等量关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只要求列出方程,不必解方程)。例1:计划修一条水渠260米,已经修了7天,每天能修x 米,还剩50米没有修。等量关系是:计划米数-已经修的米数=剩下的米数;方程是:260-7x=50 例2:农具厂两个车间计划生产720把镰刀。第一车间每天生产镰刀38把,第二车间每天生产镰刀42把,x天完成了任务。等量关系是:第一车间生产数+第二车间生产数=全部任务;或(第一车间工作效率+第二车间工作效率)×x=全部任务。方程是:38x+42x=720,或 (38+42)×x=720。

③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摸式

一、 创设情景引入

师: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两只小青蛙在玩翘翘板很开心,一只小熊也要玩,同学们,你们说会怎么样?(没法玩)为什么?有什么办法也让小熊也能玩的开心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出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也有这样的跷跷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数学里的跷跷板。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 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1)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出示主题图(2)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问: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可以讨论)

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指名回答)

100+x

出示主题图(3)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两架天平,发现了什么?(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两架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用>、<符号来表示哪一边重。(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100+x>200 100+x<300

出示主题图(4)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天平,发现了什么?(平衡了)

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

100+x=250 (师板书)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同学们,我们刚才写的这三个数学算式有什么不同?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师:你们能写出等式吗?(学生自由的写)

把学生写的等式有选择的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如:3+8=11100-90=10

3+x=2560-x=7

10×x=800 70÷x=7等等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

(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x,有的没有未知数x)

教师总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学生写一些方程)教师把学生写的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三、 实践应用

1、 观察分类

①30+20=50 ② 2x+50>100

③80<2x ④3x=180⑤x÷11=5 ⑥100+2x=50×3

⑦x-18=24 ⑧ 60÷20=3

⑨100+20<100+50

2、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 6+x=14

? 3+x

? 50÷2=25

? 6+x>23

? 51÷a=17

? x+y=18

3、 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3x=0也是方程。()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知道了什么知识呢?

五、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 平衡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④ 小学的解方程如何教比较好

把未知当一只,列算式
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图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隐含的数量关系
别完全摆脱算术解法,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慢慢转变到方程的思想

⑤ 小学数学解方程有什么技巧吗

解方程要注来意的是方程的源同解原理:
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新方程与原方程有相同的解。
2、方程两边同时乘除以减去同一个数(0出外),所得的新方程与原方程有相同的解。

如7X-12=3X+4
我们利用第一个同解原理,方程两边都减去3X
那么左边得:7X-12-3X,计算后得4X-12 ;
右边得3X+4-3X,计算后得4
所以原方程就变成4X-12=4
我们再利用第一个同解原理,方程两边都加上12
左边得4X-12+12,计算的4X
右边的4+12,计算的16
所以原方程又变成4X=16
我们用第二个同解原理,方程两边都除以4
左边得4X÷4,计算的X
右边得16÷4=4
所以原方程变成X=4,这就是我们要的“解”(即根)。

由于上面的过程太繁琐,我们就把它简化,称作“移项”。通常我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向等号左边,常数移向等号右边,要特别注意的是:移动的项必须改变它的性质符号!还以上面的为例:
7X-12=3X+4
移项得:7X-3X=4+12(看到吗?3X变成-3X;-12变成+12)
两边分别计算得4X=16
两边同时除以4得X=4

解方程就这么简单。

⑥ 怎样教 小学生解方程

把未知当一只,列算式
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图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隐含的数量关系
别完全摆脱算术解法,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慢慢转变到方程的思想

⑦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教案一:
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等号两边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教 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
学 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天平(8个)、小黑板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两个小朋友的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对,这就是平衡,今天我们就用到一种称量的工 具——天平,天平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托盘就会平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组的天 平。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交流自学情况 (一)读课本66页,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各题。 1、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是( ),右边的托盘是( ),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了,那么两边( )我可 以用这样说( )+( )=( ),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是( ) 2、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 克,我可以这样说( )×( )=( ),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那么( ) 3、一个装有2000毫升水的铝壶可以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水杯,我可以这样说( )+( )=( )用z表示热水瓶 的盛水量,那么( )
(二)、小组展示成果, 探究目标一:方程的意义 上面的等式的共同点( ),什么叫做方程?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的1.5倍除以1.2,商是0.25. (2)从30里减x的2倍,差是14. (3)50减去5的差,再加上4个x,结果是61. (4 )x个2与x的5倍的和等于x的一半.
2、完成89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开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设计: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检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兴趣
1、(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或“=”。
24×5()25×454+6()6078÷3()78×3
50×18()5×18031-3×5()1623×9+1()23×10
程序:
A、先口答什么号。
B、(板书如下)把这6个算式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
24×5>25×454+6=60
78÷3<78×350×18=5×180
23×9+1<23×1031-3×5=16
得出概念:(板书)用“=”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这些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当然就叫不等式了。
2、(投影制成复合片)下列式子中有几个等式?
45×2<1009999-9991=87=6+1
X+18=2034+5×7240÷X=10
程序:
A、说出哪些是等式后,揭去不是等式的式子。
B、(板书)把这四个等式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X+18=2040÷X=10
得出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突出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3、(投影)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势表示)
35-X=1284÷12=74-X>3269+X=24×564=X+60X÷5
4、(板书)方程中的不知数X等于多少我们能把它求出来吗?比如上面的例子:X+18=2040÷X=10中X等于多少?(板书解出来)得出:(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书面练习)判断哪个是方程的解?P22练一练3。
6、我们以前学习的求未知数X的值其实就是解方程。怎么解方程大家会不会呀?我们再学一点大家不会的,哪就是写出解方程的检验过程,写检验过程有它特殊的格式,我们应认真学好。(板书上面其中一题的检验过程)
“检验:用X=4代入原方程,
左边=40÷4=10,右边=10。
左边=右边,
所以4是原方程的解。”(注意讲清各个步骤的含义)
三、反馈矫正
1、(板演)P22试一试。
2、(课堂作业)P22练一练2。(注意:写出检验过程)
3、(小黑板)看图列出方程并求解。(内容同《作业本》P19D3)。
四、评价激励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复述概念)并掌握了检验的书写格式。

⑧ 怎样教孩子学好小学数学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方法是:
根据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未知数属于哪内部分,然容后根据相应的运算关系,求出该部分,也就是求出x的值。
所以,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简易方程的基础。
解方程时常用的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知道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
就可按以下4个步骤解简易方程:
1. 弄清方程中的未知数相当于四则运算中的哪一部分;
2. 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确定用哪一关系式求解;
3. 求出方程的解;
4. 检验求出的解是否正确。

⑨ 如何讲解小学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法

如果我是老师,抄我绝对先不讲什么叫一元什么叫一次什么叫方程。
我会由已知条件建立一个等式,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我们吃了两个,吃完一数,还有3个,可以列一个等式
x - 2 = 3
然后玩两边同时加一个数等式还是等式的游戏。。。。

⑩ 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教学,以往大纲强调利用什么解方程

以往大纲强调利用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和解方程,现在《课标》提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姐方程。

阅读全文

与小学方程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