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幼儿园律动教学

幼儿园律动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6 14:26:27

❶ 在幼儿韵律活动中,体态律动和舞蹈有什么区别

1、目的来不同。

体态律动是以训自练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感情等变化,有控制地作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

舞蹈是对为了锻炼出身体的柔韧度、平衡力、协调力,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开发艺术潜能,改善形态以及气质。

2、训练效果不同。

体态律动既培养节奏感,又有助于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加强表演的自信心。

舞蹈启迪幼儿的艺术天赋,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少儿形体美与艺术气质的效果。

3、难度不同。

体态律动难度较低,日常学习可以很快见到成果。

舞蹈难度较高,需要进行系统细致地训练,长久学习可见效果。

(1)幼儿园律动教学扩展阅读:

少儿舞蹈分为国际舞蹈与形体舞蹈两种。

国际舞蹈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系统,以科学系统的形体芭蕾训练为基础,学习世界各国代表性舞蹈、了解世界各国的艺术。

形体舞蹈通过启蒙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舞蹈、声乐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视野。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

网络-少儿舞蹈

❷ 幼儿园中班小律动

1、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2. 小脚,小脚,跺一跺,你的表现真不错 3. 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4. 叮叮当,叮叮当,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5. very very good,very very cool 6. 你的表现好,你的表象棒,你的表现是No 1 7. 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 8. 请你伸左手,请你伸右手,变成奥运选手耶耶耶 9. 唧唧唧唧,小鸡小鸡喜欢你,也来表扬你 10. 金咕噜棒,银咕噜棒,我是宝宝我最棒 1 1.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碰! 1 2. 小河流水哗啦啦,老师表扬你顶呱呱 1 3. 拍拍我的小手,请你吃菠菜,变成大力水手,耶耶耶 1 4. 拍拍我的小手,我可真不赖,我是拼音能手,耶耶耶 律动 1.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说走来它就走,快快走到头顶上, 接着走到鼻子上,然后走到肩膀上,最后把它放腿上。 2. 老鹰展翅飞,小鸡吃小米,别问我是谁 (开始老师说其中一句,小朋友说下面一句,然后加大难度, 老师说其中一句,小朋友说和这句不一样的一句) 3. 1, 2,3爬上山,4,5,6翻跟头,7,8,9拍皮球,一共十根手指头 4.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一条鳄鱼游过来,嗷,嗷.鳄鱼高兴的游了. 5.一节:一只小鸡叽叽,抵抵头(鸡嘴状点桌面三下)吃米米(碰碰食指三下); 来了(先伸出右手手心向下)一群(再伸出左手手心向下,放在右手上)小鸭鸭(做鸭嘴状三下),游游泳(两个大拇指交杈,其余手指并拢晃动)呷呷呷(做鸭嘴状三下); 二只小象(两只手的食指和小指同时伸直)走过来(放在桌面做走的动作),钩钩鼻(大拇指碰碰)做游戏(两个大拇指绕一绕);一群(先伸右手)小鱼(再伸左手)游过来,游到东游到西,游到(两手游泳状打开)大海妈妈的环抱(两手交杈放胸前)里。 二节:一个手指(右手)一个(左手)手指变成大山(两食指*一起),二个(右手)手指二个手指变成剪刀(剪二下),三个手(左手)指三个手指变成水母(两食指*一起、中指无名指并拢动一动),四个(右手)手指四个手指(左手)变成胡须(合并放下吧位置),五个(右手)手指五个(左手)手指变成海鸥(手心面向自己、大拇指交杈向上飞)。 三节:一个手指(先伸右手)五个手指(再伸左手合拢当做小碗)小朋友(右手有节奏上下运动)吃水果,二个手指(右手筷子)五个(左手)手指小朋友吃面条,三个手指(右手--杈子)五个手指(左手)小朋友吃蛋糕,四个手指(右手勺子)五个手指(左手)小朋友吃米饭,五个手指(先伸右手)五个手指(再伸左手)小朋友做馒头(双手左右晃动),大家一起吃(两手胸前换位拍手,最后啊呜吃掉)。 四节:你拍一我拍 一,伸出大拇哥碰碰头,你拍二我拍 二,伸出食指哥摆一摆,你拍三我拍 三,伸出中指哥弯弯腰,你拍四我拍 四,伸出无名指搭拱桥,你拍五我拍 五,伸出小指头拉拉钩,五个手指伸出来,小朋友(两手胸前交杈)来做玩乐操(翻手腕后伸出两大拇指)。 五节:(两手并拢)一门开(两个小指头先开)进不来,二门开(两个无名指再开)进不来,三门开(两个中指开)进不来,四门开(两个食指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手指都开)我进来了(手腕*一起做花状、小朋友的头对着手心点点头),见到我的好朋友(十个手指弯弯动动),拉拉钩(拉小指)敬个礼(除大拇指外手指动动)碰碰头(大拇指碰碰),相亲相爱(手腕磨擦)不分手(两手握一起)。 六节:一个手点点(二个食指碰碰),二个手指剪剪(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二手交插),五指开花(做花状托住下吧)。

❸ 幼儿园律动教学步骤有哪几个规律

首先要根据歌词,节奏,情境等创编律动,注意动作的难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然后内由老师示容范一遍给孩子们看。

之后分解动作教给孩子们,教学过程要根据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调整节奏。最好有一个教学老师,一个场内指导老师。

动作要领掌握之后与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练习。

最后不断重复练习,熟练掌握就可以了。不过重复练习的过程一定要尽量活泼有趣一些,孩子们不喜欢简单的重复,容易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

❹ 组织韵律活动教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教学技术的变化,而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技术的跟进。 对瑞吉欧教育来说,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霍钦斯语)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够投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注重教育的细节,使之成为课堂的闪光点,是教师教育智慧与教学能力的体现。有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陈上是匠心独运,他的背后闪烁着教学理念与教学智慧的光芒。让我们用智慧预约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与成长。

一、音乐教材选择与处理的智慧

智慧1:分析音乐的特点与变化并巧妙运用
独特的眼光就是一种智慧以《兄弟们》为例,看音乐的特点与动作设计音乐是-rABACAD的回旋曲式,A段音乐比较流畅,适合围成一个圈跳优美的动作;B、C、D段音乐都是鼓点,节奏不同。(打的是即兴的节奏)不同节奏能力的幼儿可以如何调整?

智慧2:预见幼儿的学习困难并巧妙处理
例1:《小瓢虫飞》音乐的处理。速度上的变化、加上两拍子的反应时
例2:《欢沁》音乐的编辑。根据小班幼儿对节奏感知的发展水平,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清晰、工整、速度适中,乐曲共四句,每一乐句八拍,但是感知最后一拍始终感到困难。
第一次调整:在音乐最后一拍加上“叽叽叽”。幼儿的问题与困难:幼儿基本是等到“叽叽叽”念完后才跟念,难以主动感受音乐。第二次调整:在每一乐句第七拍时加上火车叫“呜”,幼儿很快就能跟上音乐节奏。

二、引导幼儿与音乐共鸣的智慧

智慧1:筛选的智慧
一首音乐名曲中往往蕴含许多丰富的信息,但不是都要让孩子全盘感受,教师需要在活动前进行筛选,选取最有特色、最易被幼儿感知、最符合幼儿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教学的重点)《野蜂飞舞》:音乐紧张的情绪;大黄蜂在空中飞舞的故事;一群;《惊愕交响曲》:音乐中的重音,以及前后段落的比较。《蜗牛与黄鹂鸟》:感受台湾儿童歌曲中的文化元素。《小白船》音乐在托班与大班均可以用,但是重点不同。

智慧2:搭桥的智慧:教师要在欣赏活动中选取合适的策略建构起“作品”、“教师理解”与“幼儿理解”三者之间的桥梁。如果三者间没有建立恰如其分的联系,音乐欣赏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多通道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立体、全方位地感知。听觉、视觉、运动觉都能调动起来。
最后一遍,一定要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幼儿表达作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使活动收到最好的效果。《野蜂飞舞渗:引导幼儿用线条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狮王进行曲》:加入语言,帮助幼儿很快理解狮王威猛的形象。《快乐舞会》:语言的巧妙运用《种子托比的故事》:教师语言、动作、动画、吹画的运用《编制梦想》、《时钟》:体态动作的巧妙运用

三、语言提问与引导的智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率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
误区:不少教师将集体性提问等同于启发式提问,他们认为,提问越多就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

智慧1: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使提问富有成效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的,好的提问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智力水平相适应,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富有启发性,并能促进幼儿自我反省。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提问主要有六种类型:回忆陛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牲提问、评价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实例分析:音乐欣赏《小乌鸦爱妈妈》

智慧2: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以适应各种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聪明”的幼儿回答,用“能干”、“聪明”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陈述性提问、填空性提问、选择性提问和判断性提问四种。实例分析: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智慧3:控制问题数量,并及时反馈
每次问题以1-2个为宜,一般不超过3个。提完问题后要及时检查,避免幼儿充耳不闻。

智慧4:悦纳不同答案,与幼儿探讨不同答案所蕴含的价值并予以提升
过去,许多教师在提问前往往心中都有一个预期的答案,通俗地说:教师事先设计了_一个“套子”,等着幼儿来钻。当幼儿的固答与教师答案相一致的时候,教师就很快地予以肯定;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答案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就会予以否定或不置可否。这种处理方式抑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能接纳幼儿的不同答案,并且学会与幼儿共同探讨答案中蕴含的价值,对幼儿的答案进行提升,就可以让幼儿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获得成长的经验。例1:音乐欣赏中对幼儿的孙导,幼儿对音乐的不同元素有了各种层次的感知;韵律活动对幼儿动作的提升。以中班音乐欣赏《水族馆》为例。

四、图谱设计使用的细节智慧

智慧1:巧妙将音乐学习的内容与重难点蕴藏在图谱中
例1:说唱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图谱
例2:打击乐《快乐女战士》的演奏图谱
例3:韵律活动《小哪吒》的图谱

智慧2:引导幼儿参与图谱的设计
与教师共同商量,一起设计;教师设计一部分幼儿补充一部分;完全幼儿设计(家长可以参与)

智慧3: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图谱
要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中蕴含的学习内容,并自主学习

智慧4:引导幼儿排出图谱的顺序
从《巡逻兵进行曲》图谱的四次调整透析音乐图谱设计与运用的智慧:
第一次:平铺直叙,所有内容都放上去,密密麻麻。幼儿看得眼花缭乱。
第二次:去除重复的部分,图谱变得清晰、美观
第三次:增加了重复记号。(理解反复记号的意义)
第四次:让幼儿自己摆放重复记号。主动倾听,在理解反复记号的意义基础上主动运用。

五、启发与提升幼儿动作的智慧

幼儿的困难:一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创编,二是创编的动作经常重复不变,如拍手、招手、扭胯等。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创作的规律,在幼儿创编不同造型时不能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致使幼儿在同一层次上变化,最终也不清楚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的动作从来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关键一是找到有鱼的池塘或河流,二是要“授之以渔”。

智慧1:引导幼儿掌握动作探索的关键
例1:韵律活动《机器人》机器人的动作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人的动作转化而来,关键是要让幼儿理解机器人的动作与人的异同。这不仅帮助幼儿创编,更是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的的培养。教师指导语言的指向性要明确,启发性要强。(让幼儿探索的东西是有方向的,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猜、瞎掰)
例2:韵律活动《跷跷板》跷跷板动作的关键是—上--F,所以可以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眼镜、头部、手臂、手措以及大动作;还可以两两合作,表现一上一下。

智慧2:丰富幼儿动作的表现方式
例1:韵律活动《毛毛虫和花蝴蝶》
例2:韵律活动《小蝌蚪》
幼儿的动作经验源于生活,应在生活与观察中丰富动作图式。许多时候幼儿无法探索,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探索就成了无源之水了。

智慧3:选择恰当的探索点
各个环节、具体的内容、音乐是否适合幼儿的探索,避免无所事事地探索、漫无边际地创造。

智慧4:处理好示范与探究的尺度
许多教师认为,示范会影响、限制幼儿的自主探究,其实,适度、恰当的示范能够促进幼儿有效地探索。

智慧5:巧妙记录自己探索的动作。

智慧6:积极有效的鼓励与引导

在探索性活动中,幼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或是表现了自己的创编动作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归纳、引导。让幼儿明确自己好在哪里,不够在哪里。幼儿的发展不仅需要鼓励,也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体验成长的幸福。

❺ 急需一篇幼儿园优秀音乐律动教案!拜托了!

活动预备: 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学唱新歌 1) 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拟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发明其动作。 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 2) 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 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兴奋)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 3) 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 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4、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结束,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看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5、分角色进行表演 猪小弟(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唱出其切分音,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发明、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通过 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建立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观念。 活动预备: 1、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2、图片:猪小弟(正反面)。音乐〈〈洗澡歌〉〉 3、各种不同小动物的纸偶。 活动过程: 2、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3、导入 教师出示一只脏猪,进行提问:“这是只什么?你们觉得他怎么样?这只小猪要去找朋友玩,请幼儿想想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进行讨论) 3、学唱新歌4) 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拟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发明其动作。猪小弟 (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并努力发明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发明、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预备: 请大班小朋友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 教师请大班小朋友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本班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 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中间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时应表示出厌恶的情感。 3、学唱新歌。 (1)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和尾奏部分的等待。 (2) 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兴奋)应该怎么唱(稍快且稍跳跃)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唱(慢且较连贯) 4、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 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会怎样看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 教师帮助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3) 教师鼓励幼儿在尾奏部分发明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如拥抱、触摸等),并请幼儿中做得比较好的面对大家单独表演。 5、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 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大班小朋友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观摩时,注重观察大班小朋友的表情。 (2) 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模拟大班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的表演出来。 猪小弟(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发明、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 5) 启发幼儿 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 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兴奋)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可以做什么动作?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可以做什么动作? 6、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7、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结束,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看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8、分角色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观看时,注重观察其表情。 2)分组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纸偶做道具)。 大新中心幼儿园“三课一评”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 猪小弟 日期 2005、5 执教者 周洁、吴丽娟、曹芳 参加人员 李桂芹、李英、吴丽娟、王芳 活动情况记录李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有趣的声音能够大大吸引幼儿的注重力。可让幼儿先听声音再猜小动物。猜到了再让幼儿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并说一说。李桂芹:教学具的预备不够精巧,如歌谱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没有美感,游戏时的指偶分配不科学,应该4个人一组,两个小动物,一个猪小弟,一个猪妈妈,这样就可以与音乐匹配表演。吴丽娟:《猪小弟》,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头饰开展情境表演,让孩子体会到小动物们不喜欢小猪的原因是小猪不讲卫生,不洗澡,后来小猪知错能改,把自己洗干净,小动物们又接收了它。王芳:虽然这则情境表演语言不多,但 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示歌词或故事情节,充分体会其情感变更,把握了歌曲内容,使后面的完整学唱变得轻松自如。通过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反思:这堂课的容量太大,难度量不适合中班幼儿,上下来觉得幼儿有点不能完全的接收。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表演和创编上,会唱猪小弟这首歌应该放在预备里。幼儿在创编过程中还有所欠缺。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对角色表演爱好很浓,能够较好的进行表演。

❻ 什么是幼儿园律动教学怎么评价

律动教学 幼儿喜爱音乐舞蹈,听到有规律的节奏,他们会手舞足蹈;听到喜欢的乐曲,他们会拍手合奏;看到别人跳舞,他们更会跟着比划。而这些生理本能正是向幼儿开展律动活动的前提。律动没有既定的程序、框框,它鼓励幼儿对音乐做出自然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诱导、启发幼儿主动的以身体动态感受和表现音乐,而这些都能使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舞蹈的潜能得以发展,更能促进幼儿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说,律动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因此我进行了中班幼儿律动教学的尝试。 一、教师首先要选择容易启发幼儿情绪、联想、想象的乐曲 在我们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选用的教材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中班幼儿可以掌握律动“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二、组织幼儿倾听、分析、体验音乐,用语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的经验 幼儿理解音乐,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行为表现,是幼儿音乐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容、音乐的形式和音乐的运用方式。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 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在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倾听的活动时: 首先是为幼儿创设自然和安静的“静听”环境。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情绪状态,然后轻轻地说:“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儿。”然后静静地说:“请小朋友找一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坐好。”同时注意关注幼儿之间的是否相互影响。然后再引领幼儿,让幼儿“爱听、乐听”。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倾听律动音乐时,不是单一的“解剖”。而是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还是幼儿学习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进幼儿听的世界,并不是擅自走进幼儿,更不能以自己认为“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幼儿的表现。 就如我在组织中班幼儿的律动“士兵进行曲”时,活动开始,我静静的放出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体验音乐,唤起幼儿情绪(包括肢体)的反应,然后通过谈话、提示的方式诱导幼儿想象:“呀,你们知道是谁来了吗?”在幼儿自由充分表述、表现之后,教师将全体幼儿的联想导向同一主题:“噢,看你们走路这样的精神就知道是一队英勇的小士兵!”紧接着教师就通过组织幼儿讨论:“小士兵都干些什么呢?”并组织幼儿分段探索、创编出小士兵在走步,是那样的精神威武;小士兵在瞄准打枪是那样的一丝不苟;小士兵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等等。 三、让幼儿自己探索、创编出相应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应的形象、情节、情绪 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提倡的是唤起幼儿的联想、想象,让幼儿自由的创作。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这其中就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策略,在既不代替幼儿思考,又能使幼儿得到适度的帮助去同化知识的同时,推动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律动教学中,提倡的是老师提供适宜的乐(歌)曲让幼儿先进行自由创编。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表现点,将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相融合,有选择的对幼儿稍加点拨,从而引伸和扩展出新的动作。 (一)模仿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模式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律动“小鸭的舞”的律动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的创编,孩子们有的摆尾、有的浮游、有的扑闪翅膀、还有的开闭扁嘴巴,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小鸭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却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小鸭子一个人玩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一轮的创编,有的双手相对,模仿扁嘴一开一合打招呼;有的头顶头围着圆在嬉水;还有的一个跟着一个好像母鸭带小鸭……,在此轮创编中孩子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要给幼儿留有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作空间 “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这种描述十分精辟的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精神,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整个律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指挥者、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应把创作、表现的机会和空间留给活动的主体——幼儿。因为让幼儿自由创作的关键是“自由”、“放手”,所以,当幼儿表现出可以单独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指导,过多的干预会抑制幼儿情绪的反应和动作的产生。而当幼儿表现出需要帮助时,再适当参与,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会引发出一连串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身体动态。因此,要想使幼儿真正全身心的投入自然律动,富有个性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从而获得健康的发展,教师就要正确确立自己的角色,努力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清晨,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音乐中自由的做律动;在轻松、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进餐;中午,他们听着恬静的摇篮曲进入梦想,下午,他们又被欢快的乐曲从睡梦中叫醒,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的成长。音乐能力在一天天的提高。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着律动,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创编有趣的律动有:《睡吧,我的小宝贝》、《洗洗我的小小手》、《漱口歌》、《穿鞋歌》 等等。 (三)、加强同伴交流,吸收间接经验,并以发现典型,带动全面 包括律动在内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多为教师组织、引导下的一种集体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他们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支持,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另外,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幼儿可以在不断的输出和输入信息、自学和互学的过程中,积极吸收来自同伴的经验,而对自身的发展发挥作用,动作自然也就更加丰富。所以,在律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充分交流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幼儿创作中好的范例,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因为,这个好的“范例”,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直接的启发,他们可能模仿这个好的动作,也可能在此启发下,创作出更新的、更独特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以“典型”带动“全面”。

❼ 幼儿园教育教学主要方法是什么

观察法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律动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