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1-03-16 13:41:42

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尤其是小学生对其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量引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于教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演示,配合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的讲解,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手感,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上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突出重点。如教学“9加几”时,“凑十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先出示16个圆形的图(左边9个,右边7个),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列出算式,再利用动画效果,将7个圆中1个圆移到9个圆这一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怎样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突破难点。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方形(长5cm,宽3cm),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在闪烁,长和宽也分别用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个教学环节,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设计练习巩固中,教师也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运用多媒体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里的老师会表扬他“你答对了,真聪明!”当学生出错后,会耐心地劝他“请你再来一次吧!学生在多媒体的表扬和鼓励下,便会认真地思考。

Ⅱ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口算多数情况下是心算笔记的一种计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要口算练习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这些形式:
第一,用幻灯片(PPT)静态呈现口算内容,让学生看着大屏幕进行口算。好处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制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灯片(PPT)动态呈现口算内容,学生精力集中,读取动态出现的题目并心算出结果再记下来。这种PPT动画制作难度不大,动态形式多样,在自定义动画的添加效果里,有许多方式供大家选择。好处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兴趣。
第三,用录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内容。
前两种口算都属于“视算”的范畴,口算练习还有一种那就是“听算”,听算比视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听清题目,听觉的刺激有时比视觉更强烈,对学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练习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可供录音的器材很多,磁带、电脑都可以录制,现在学生用的英语“点读笔”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来口算教学上面来,而且“点读笔”的录制方式很简单,只要利用“点读笔”自带的“录音标签”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内容录好,录好后,与标签匹配上,上课时,再用“点读笔”轻轻一点录音标签,就可以播放口算内容了。学生听算式,写得数。如果一遍不行,可以听两遍,听完后,还可以再听一次核对得数。老师在学生听算、核对时,可以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听算情况。这种练习操作简便,练习效果好。
(3)PPT中“触发器”功能可以丰富练习内容或答案的出现形式。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回答后,需要把答案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时,利用不同的动画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题目的顺序出示。如口算练习后,按题目顺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飞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声音,如掌声、铃声等,表示肯定、赞扬或,可以用图形表示错误,如“哭脸”等。不足是,学生只能按顺序回答,有点呆板,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走神或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
其次,还可以用“触发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实现随机出示效果,学生想说哪题就点击出示哪题答案,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乘法估算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确计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样。老师在备课时,作好预设,把各种方法都按顺序做好,记在心中,学生说到哪一种方法就点击出示哪种,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按一定的设计顺序出现练习内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师牵着学生思路走,把“人灌”变成“机灌”。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难,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巧妙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利用“动作路径”等方法,把4/12变化成4÷12,一个小小的动画,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形象再现,学生对两者性质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认识分数后的一个提高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阴影部分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这时,PPT通过旋转后,把分散的阴影组合在一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2、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指出:在“ 图形与几何” 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操作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条件操作的决不要演示,没有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的,就尽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儿把多媒体放在第三位,不是轻视多媒体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功能,而是凸显其价值所在。
(1)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兴趣,但归根结底,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不同的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样。那么,如何把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像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是一段动画、可以是一段录像,可谓“有声有色”。这样的情景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例如,《圆形的面积》时,设计了“马儿的困惑”这个情景。通过对马的活动范围的讨论引入圆的面积计算的需要,即有知识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学《体积》时,教材出现的是“乌鸦喝水”情景。老师可以把静态的图片制成动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学生是最喜欢动画片的,他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储存在脑子里的生活经验也被充分调动,当教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时,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经验说出:因为石子占有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初步感知到体积的意义。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动态的情景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哪些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体的支持呢?我觉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圆柱表面展开图、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的空间图形等。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用到一些简单的“自定义动画方法”,如,图片“进入”时用到“出现”,图片“退出”时用到“渐变”,根据长方体表面展开不同阶段看到不同形状,运用一进一退,把整个展开过程表现出来,形象生动,
直观有趣。
当然,也要以把这个过程图做成多张PPt,通过播放获得动画效果。如圆柱侧面展开图。

把长方形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这是六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用手捏着一个长方形纸片,以长为轴旋转,可是,由于旋转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转后的情形,只能借助想象去体会旋转后形成圆柱形状,但有的学生就是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做一张PPT,把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旋转后形成的形状了。
(3)有助于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这是几何教学中,PPT运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视。有些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不容易通过实物操作实现,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较麻烦,更关键的是,要把拼成的图形看成长方形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师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分的多
了,就接近长方形了,学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这种极限思想让学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撑,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础。
同样,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到“圆柱的体积”的推导上去。(演示)但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还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好,课件也可以,但课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说服力。“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演示效果要强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发现,学生要课堂中通过滚动硬币等测量周长比较困难,占用很多时间,而这个时间花的不见得就是必须的,这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效果也比较好。
3、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
新课标指出,统计和概率在低年级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到了高年级,则需要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体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创设情景、呈现数据、出示活动要求、丰富练习形式等。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体现多媒体优势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如:统计图的画法,特别是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时,通过动态的“描点”(甚至可以配上声音)、连线(运用擦除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演示)另外,教学统计知识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信息,多媒体的作用就体现的更加充分了。
“综合与实践”在每册教材中分散出现,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们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的不够,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不容易把握。新课标指出,这部分内容,“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老师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帮助老师把收集、整理的学科知识有序地、多种方式地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老师在开展丰富活动后,利用声音、图片把更多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数学游戏的内涵,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拓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不能无原则的使用或低层次的使用(仅起到挂图或小黑板作用),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Ⅲ 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口算多数情况下是心算笔记的一种计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要口算练习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这些形式:
第一,用幻灯片(PPT)静态呈现口算内容,让学生看着大屏幕进行口算。好处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制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灯片(PPT)动态呈现口算内容,学生精力集中,读取动态出现的题目并心算出结果再记下来。这种PPT动画制作难度不大,动态形式多样,在自定义动画的添加效果里,有许多方式供大家选择。好处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兴趣。
第三,用录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内容。
前两种口算都属于“视算”的范畴,口算练习还有一种那就是“听算”,听算比视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听清题目,听觉的刺激有时比视觉更强烈,对学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练习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可供录音的器材很多,磁带、电脑都可以录制,现在学生用的英语“点读笔”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来口算教学上面来,而且“点读笔”的录制方式很简单,只要利用“点读笔”自带的“录音标签”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内容录好,录好后,与标签匹配上,上课时,再用“点读笔”轻轻一点录音标签,就可以播放口算内容了。学生听算式,写得数。如果一遍不行,可以听两遍,听完后,还可以再听一次核对得数。老师在学生听算、核对时,可以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听算情况。这种练习操作简便,练习效果好。
(3)PPT中“触发器”功能可以丰富练习内容或答案的出现形式。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回答后,需要把答案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时,利用不同的动画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题目的顺序出示。如口算练习后,按题目顺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飞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声音,如掌声、铃声等,表示肯定、赞扬或,可以用图形表示错误,如“哭脸”等。不足是,学生只能按顺序回答,有点呆板,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走神或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
其次,还可以用“触发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实现随机出示效果,学生想说哪题就点击出示哪题答案,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乘法估算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确计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样。老师在备课时,作好预设,把各种方法都按顺序做好,记在心中,学生说到哪一种方法就点击出示哪种,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按一定的设计顺序出现练习内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师牵着学生思路走,把“人灌”变成“机灌”。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难,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巧妙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利用“动作路径”等方法,把4/12变化成4÷12,一个小小的动画,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形象再现,学生对两者性质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认识分数后的一个提高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阴影部分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这时,PPT通过旋转后,把分散的阴影组合在一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2、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指出:在“ 图形与几何” 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操作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条件操作的决不要演示,没有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的,就尽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儿把多媒体放在第三位,不是轻视多媒体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功能,而是凸显其价值所在。
(1)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兴趣,但归根结底,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不同的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样。那么,如何把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像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是一段动画、可以是一段录像,可谓“有声有色”。这样的情景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例如,《圆形的面积》时,设计了“马儿的困惑”这个情景。通过对马的活动范围的讨论引入圆的面积计算的需要,即有知识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学《体积》时,教材出现的是“乌鸦喝水”情景。老师可以把静态的图片制成动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学生是最喜欢动画片的,他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储存在脑子里的生活经验也被充分调动,当教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时,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经验说出:因为石子占有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初步感知到体积的意义。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动态的情景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哪些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体的支持呢?我觉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圆柱表面展开图、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的空间图形等。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用到一些简单的“自定义动画方法”,如,图片“进入”时用到“出现”,图片“退出”时用到“渐变”,根据长方体表面展开不同阶段看到不同形状,运用一进一退,把整个展开过程表现出来,形象生动,
直观有趣。
当然,也要以把这个过程图做成多张PPt,通过播放获得动画效果。如圆柱侧面展开图。

把长方形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这是六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用手捏着一个长方形纸片,以长为轴旋转,可是,由于旋转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转后的情形,只能借助想象去体会旋转后形成圆柱形状,但有的学生就是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做一张PPT,把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旋转后形成的形状了。
(3)有助于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这是几何教学中,PPT运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视。有些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不容易通过实物操作实现,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较麻烦,更关键的是,要把拼成的图形看成长方形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师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分的多
了,就接近长方形了,学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这种极限思想让学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撑,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础。
同样,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到“圆柱的体积”的推导上去。(演示)但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还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好,课件也可以,但课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说服力。“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演示效果要强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发现,学生要课堂中通过滚动硬币等测量周长比较困难,占用很多时间,而这个时间花的不见得就是必须的,这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效果也比较好。
3、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
新课标指出,统计和概率在低年级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到了高年级,则需要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体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创设情景、呈现数据、出示活动要求、丰富练习形式等。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体现多媒体优势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如:统计图的画法,特别是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时,通过动态的“描点”(甚至可以配上声音)、连线(运用擦除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演示)另外,教学统计知识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信息,多媒体的作用就体现的更加充分了。
“综合与实践”在每册教材中分散出现,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们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的不够,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不容易把握。新课标指出,这部分内容,“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老师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帮助老师把收集、整理的学科知识有序地、多种方式地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老师在开展丰富活动后,利用声音、图片把更多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数学游戏的内涵,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拓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不能无原则的使用或低层次的使用(仅起到挂图或小黑板作用),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Ⅳ 什么是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

听了本课后我认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 教学手段日异月新,多媒体教学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促使了教学教学的变革,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了教 师的必须技能。 语文课程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首先让语文课变得形象 直观起来,直接给了学生感官的刺激,促进了提高学生的课 堂注意力,如《春雨的色彩中》教师所出示的字词等方式。 再次, 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再过去语文老师往往是一张嘴, 想在有了图、音、形,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其次,有助于教 学重难点的突出,形象直观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对重难点的 把握,对三维目标的掌握。最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通过直观上的感知,学生对文中语言已不再是表层的理 解,而是深入理解文意。

Ⅳ 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现代化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如下: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持久性差,直接兴趣强。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做游戏和小猫玩球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两个朋友,又跑来一个小朋友;有一只小猫,又跑来两只小猫,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气球飞起,小鸡飞走,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减法算。对于乘、除法也是一样,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8个梨平均分在2个盘里,每盘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8个梨和2个盘,点一下梨,梨就依次一个一个地飞到盘里,最后每个盘里有4个梨,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的道理。在教学第二种分法时,则让梨两个两个地飞到每个盘里,使学生明白8个每2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在练习时,可出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样列出除法算式?从而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让图形的某些部分出现闪烁,或者用掩去和增加的方法,强化视觉效果,增加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这样做形象直观,既能讲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若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如:屏幕上出现了小强和王红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四运用多媒体,巩固新知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放率高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练习素材,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课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这样把教学和电脑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现代化。

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在他们眼里回,数学无疑是答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都能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Ⅶ 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在这里想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1、 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小天生好动,尤其在学习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参与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呢?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2、 动态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我制作了有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许多个旋转的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

3、利用多媒体淡化教学重难点,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

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学生在教师下的“引入”,教师根据已有的教材和知识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再认和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过程,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而猜测也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如: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呈现一个苹果或蛋糕的实物,平均分给2人、3人、4人,现要学生来计算它们各分得多少个?学生利用多媒体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5、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Ⅷ 如何用多媒体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以迅猛之势进入课堂,它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优点,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快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刚才的动画能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
现代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很难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的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多媒体技术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展现所要的各种教学素材,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有时即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化解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要漏掉。分析原因一则学生可能计算粗心,二则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不够明确,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的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
四、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我把0.6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蜜蜂,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飞,把0.6变成6、60、600、6000……,再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左飞,把0.6变成0.06、0.006、0.0006……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我再次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飞回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这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必能成为新世纪课程教育的一个亮点。

Ⅸ 如何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伴随着新课标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原则,学生越来越多的发现了身边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如果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学生视野狭窄,知识面无法扩展,这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相矛盾,势必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更不适应信息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同时,学生得不到感性认识,将愈发感到数学抽象无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课时,我在跟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土楼旅游区时,就用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圆土楼的图片,配上音乐让生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土楼大都是什么形状的?引出:圆。由于画面美丽、鲜艳,音乐动听、悦耳,在课的开始就能以生动形象的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像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将传统的“静态演示”转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这样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变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变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地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阅读全文

与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