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教学课程建设

小学教学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15 22:54:28

Ⅰ 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谈中小学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

我国中小学进行的课程建设,现在使用的课程都是非常好的适合当代小孩子小学生的需求。

Ⅱ 小学课程体系建设你还能否进一步完善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有关要求,现就推进全市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尤其不能忽视技术类、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二)差异性原则。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三)生本性原则。课程建设要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四)生成性原则。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必须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三、总体目标
利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高效、个性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逐步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与课程文化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建设
(一)课程架构
学校要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的基本思路,加大课程统整力度,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各学习领域的科目按照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需要。
每一类课程由培养目标相近的若干课程组成。围绕每一类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特定内容,要按照三维目标表述清晰化、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化、课程实施要求具体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要做好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工作,要在研透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采用选择、调适、归类、整合等方式,对每个科目按一定主线重新组织学习内容;拓展型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重点做好综合实践类、社团类、竞赛类、专题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型课程要以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为目的,重点要做好课题研究类、实验研究类、创造发明类、综合研究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结合地域文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实际进行改编、整合或校本创生。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类课程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课程整体性的前提下,逐步将三类课程有机融合。课程开发初期,可以“分”为主,围绕三类课程的不同任务目标,采用适当方式,逐步建立能正常运作的三类课程体系(见附件1)。课程开发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应以“合”为主,着力进行三类课程的重整研究,构建以基础型课程为核心,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为配套,课程内容横向有联系、纵向有提升、相互促进、浑然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三类课程的无缝链接,克服因三类课程割裂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见附件2)。
(二)课程实施
各学校要积极实践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快课程校本化工作。针对不同课程,要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要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类课程。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外课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反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完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课程实施中,要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教材挖掘,开发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要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环境,为学校多元的课程体系增添色彩。
(三)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要重点关注课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学校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制度。要按照初始论证、中期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程序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初,由学校相关处室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进行论证;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听评课制度、公开课评价制度、作业评价制度、教案检查制度、学生问卷和座谈会制度等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控,并适时进行中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最后,通过收集学生意见、教学质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终结性评价结果。学校课程综合评价完成后,应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学校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和完善。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
学校要着力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形成课程愿景,提升教育思想境界和学科思想水平,坚定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努力让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科学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要严格遵从课程建设实施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设计,系统论证,按照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年度计划和推进措施,逐步进行课程开发,确保课程体系建设如期完成。
(三)加强课程专家队伍培养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要注重发现和培养课程专家对象,并为其提供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市教育局将开展百名优秀课程专家遴选活动,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市级课程建设专家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奖惩机制
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全市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管理与评价。基础教育科负责课程体系建设的宏观管理,教研室、电教馆和教育服务中心负责相关课程建设的指导、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将制定优秀课程专家、优秀校本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示范学校评选制度,鼓励和引导学校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氛围。各区县教育局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监督和指导本区县中小学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Ⅲ 小学数学课程建设说明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

Ⅳ 小学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什么位置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我国中小学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的统一性过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差,不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而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虑农村的需要。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脱离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如何使课程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达到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特点和农村特点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Ⅳ 如何开展实施小学学科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于2008年11月以《构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为题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同时被确立为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晋教综[2008]15号文件)。同年11月15日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确立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格局,探究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精心制订研究计划,同时提出各年级的研究子课题,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整个研究步骤井然有序,课题研究有序有效推进。[鉴于2009年8月学校人事变动,课题组重新分工调整。]2009年9月7日课题组重新分工,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机构,同时报送上级审批。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体教研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课题研究已开展将近两年,研究方向有效推进,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效提高。
在研究中,我们以“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走“求实、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得有效。以科研求发展,以质量树品牌,有效调动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开创我校数学教学研究新局面。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围绕“严”字下功夫。
1、建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集体。课题开题初,成立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教研组长、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位,充满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研究中课题组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仅担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制度。为更好地规范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3月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制定了《课题学习制度》、《瑶琼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瑶琼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考核、奖励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不仅使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还刺激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激情,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课题研究的落实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和保障。
二、强化课题研究培训,围绕“需”字抓落实。
针对教师的工作实际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紧紧围绕“需”字做文章,想课题教师所想,做课题教师所需。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重新配置电子备课室电脑,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发挥远程教育的巨大优势,让老师下载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心得等,与全国各地的教师讨论一课甚至一题的教法,让最新的思想占领阵地,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同时选派陈珊珊、张小林、曾健勇等老师参加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2、加强课题研究新理念的培训。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培训,学校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的基础上,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的网络资源和“本土专家”资源,采取网上学习、骨干教师讲座、上示范课、课标知识学习等方式,学习有效性理论及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2009年11月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姚永宁副校长到校作课题检查指导;2009年12月磁灶镇教委办张贻发、陈清传两位教研员到校指导课题工作。建立外出学习“二次培训”制度,凡是参加镇级或以上的研讨活动回校必须作主旨发言,时间段主要设置在每周一教师论坛或每周三教研时空。近两年来,学校共选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达50人次。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利用“本土专家”进行辅导讲座,两年来骨干教师主持和主讲的培训活动近10次,有张阿育校长主讲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思想”等;吴春燕老师主讲的“怎样参加‘UC’网络教研”;组织观看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主讲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专题讲座光碟。
三、丰富课题研究活动,围绕“精”字促发展。
1、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磁灶镇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磁灶镇数学说课比赛;辅导区数学研讨活动等。
2、努力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教学比赛。学校尽其所能为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支持老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和交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课题实验教师吴春燕《善用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文荣获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张阿育《关注课堂生态构建和谐生态数学课堂》一文入选晋江市青阳片论文汇编;张阿育《让数学课堂荡漾生活气息》一文入选晋江市教育局论文汇编;吴春燕《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的有效策略》一文入选镇级论文汇编;吴春燕老师参加磁灶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
3、积极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积极与张林中心小学开展校际研讨活动:朱玉玲老师执教《买玩具》、曾健勇老师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等。
4、扎实开展校内课题研究活动。研究中我们先后开展了“教育技术竞赛”、“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四、规范课题研究流程,围绕“实”字作文章。
课题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严谨、科学的工作,它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开拓。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课题研究教师要抓好三点:热点论坛——各位老师均举行“怎样构建有序、有趣、有效课堂”的论坛;难点探究——开展“学困生”转化策略细化探究活动;亮点展示——每学期期末举行优质教案、优秀学习心语展示活动。做好四项: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达成五度: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完成六种:即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并完成读后感;写一份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研讨课;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案例或教育叙事;组织和参与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参与一节研讨课。按照“整体规划、专题研究、分项实施、滚动发展、逐步深入”的策略,不断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Ⅵ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是一种文化,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组织,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应该是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主场所,加强数学课程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文化建设”更被视为一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观念、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关注着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
一、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
与显性的数学知识不同,数学思维方法往往隐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恩能够看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主要思想方法,而且能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具体又恰当的渗透要求和策略。比如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中,一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一盘桃的二分之一(一盘盖好的桃)→如果这盘桃是6个,如果是8个→如果有一筐桃,这筐桃有30个有31个……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到一盘桃的二分之一,学生很容易由“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二分之一”类推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二分之一”,认识得以丰富的同时,也真实经历了一次由此及彼的类推过程。从一盘桃到一盘桃有6个,突出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接着又8个桃,一筐桃,数量变化尽管更大,但只是内在的一致性却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显然,上述过程也体现了抽象、改过对于建立数学概念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营造人文环境,感悟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亢奋、高效状态。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这应是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数学课堂应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对话,在学习中体验,在探索中进取,在活动中薰陶。如四年级“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创设“蓝猫过生日买水果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5.5元+234.7元。接着探究125.5+234.7的算法,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简洁的,也有巧妙的,当然也有幼稚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地位,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营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任、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Ⅶ 什么是课程建设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

二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

三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

拓展资料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院、系(部)二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院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教学委员会成员组成)。

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院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新上专业合格课程的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院、系(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合格课程的建设、指导、验收和检查,组织申报精品课程等工作;从而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在教师中开办现代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努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任教。

Ⅷ 如何建设适合小学生学生发展的课程

课堂文化是对课堂的价值追求,她流淌于课堂之中,隐含于师生之间,是滋养课堂的重要成分,对课堂教学面貌和实效产生着根深蒂固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应该 说,从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就有了课堂文化.课堂经过几百年的运转和锤炼,在不同时代背景、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长期积淀形成了打上时 代、地域烙印的课堂文化.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课堂文化呈现的是学生要适合教育,这样的课堂文化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和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不利于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在文化诉求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一个是人的发展的全面关注.

Ⅸ 如何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使学生运用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取相对较多的收获,从时间、作业、脑力、心理等各个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较短,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这段黄金时间,来创造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高效备课
1.集体备课引领高效课堂
备课是决定课堂教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弥补各位教师的不足,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特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2.集体备课要求同存异
同一个年级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参差不齐,所以备课应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断修改教案。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集体备课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其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应求同存异,教师应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充分运用集体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把握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精讲多练
课堂中要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需要学生互动交流自己解决的知识点不讲。教师应抓住重点和关键,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重难点知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的宗旨。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点的探究,把诸多小问题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探究,最后班内交流共享,在交流中相互辩论,使观点和思维相互碰撞,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3.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某一问题出现部分学生不懂、大部分学生学会了的情况,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掌握不够,这种情况可采用优秀学生进行帮扶的形式,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提高。
三、营造网络环境,促进高效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数学课堂中,传统应用题受信息技术条件的约束,背景不丰富,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大量数据需要人为加工,题目还常常有明显的解题途径的暗示,学生难以通过解这些题提高自己数学建模的能力、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一些运算繁杂、作图困难、数据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借助计算机,将实验、尝试、模拟、猜想、检验、调控、运算、推理、证明等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促进其高层次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思考力度。让学生“看到”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可能做的数学,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高效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练习可以把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显露出来,教师及时给予帮助、纠正,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来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练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避免“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实际,具有适合性、差异性,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练习,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教学课程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