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科学课教学视频

小学科学课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20-12-12 20:08:02

1. 如何有效评价一节小学科学公开课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2. 如何评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探究发现课、单元生活探究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

单元前置探究课——授之以渔

单元前置探究课是进行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前的一种课型。这个课型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实验材料不足,“做中学”是学习科学最显著的特征,但由于实验材料不足,经常无法进行实验。材料不足不是常规仪器不足,更多的是生活材料不足,比如学习溶解时,常规的材料高锰酸钾、烧杯实验室都有,而像食盐、白糖、面粉、奶粉、洗衣粉、药的冲剂等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影响实验。考虑到节约成本,不少分组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回到了以前的学生听科学、看科学的老路。其次是实验活动效率不高,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即使做实验,表面看去很热闹,吵吵嚷嚷,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成了一种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三动——动手、动脑、动口。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了单元前置探究课这一课型。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探究点的培养,根据本单元各课内容的特点或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特点,确定要培养的点,可以是方法、能力或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还可以是习惯养成方面的。单元前置探究课相当于自编教材上课,探究点是培养目标之一,依托点即是达成目标的载体。二是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让学生简单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如果是与本单元的内容有关且很简单的问题,可现场解决;如果是与本单元内容无关,但有一定研究价值且适合学生研究的,可给予学生恰当引导;如果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则不予解答,留作悬念,到学习新课时再研究,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好材料、资料、行动上的准备。如果学生的问题过多,来不及交流,可把问题课后交给老师,以便于老师备课。三是分组准备每课的活动材料。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本单元每课所需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的名称、数量、带来的时间及何人准备等,小组长负责督促落实。老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带来的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以保证实验课及所有的探究活动优质高效正常开展。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做到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学习科学的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对相关问题作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其次就是让学生做到能学习,具备学习科学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有条件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

探究发现课——收之以鱼

探究发现课是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已经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学习,所以学习教科书就显得比较轻松。虽然我们增加了单元前置探究课和单元生活探究课,但总课时数不会因为增加这两类课型而完成不了教科书内容,因为我们对教科书进行了改编和重组,可以节省课时。比如像“动物王国”单元包括《蚂蚁》、《它们都是鸟》、《猫和兔》、《多样的动物》,“生活中的材料”单元包括《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每个单元经过整合只需3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了研究某一动物或材料的方法,在第二课时,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再加上单元生活探究课就可以了。还有像春夏秋冬四季星座,教科书用了4课,我们只需两课时就能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方法,课下观察完四季星空后进行一个汇报交流就可以了。

在探究发现课上,老师要注意好“三动”。一是自动,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调动他们已有经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二是互动,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获得结论环节,体现自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原则。做之前要做到先动脑,即明确做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分工、时间等,做之后要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结论。三是助动,老师的“助动”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做到巧妙地引导,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单元生活探究课——用之以鱼

单元生活探究课是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所进行的一种课型。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遗忘规律的影响,在探究发现课上,“科学与生活”这一环节处理不够、不到位,没有充分展现科学课的独特魅力,没有很好地发挥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独特优势。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梳理归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整理归纳本单元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总结的一些方法,比如三维式、表格式、示意图、知识树、韦恩图等。首先是自主整理,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上,可以是分小组、分课题,也可以就整个单元进行梳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形成书面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其次是交流评议,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完整,还要关注形式的灵活,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教师的指导是由扶到放。最后是自我补充完善,在评议的基础上自我修改,不断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二是学以致用,运用自己的收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问题要做到生活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三是心中疑惑,提出自己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因为整理本单元的收获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好学的目的,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到学习的实用性。再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善学的目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单元的学习并不代表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一个提出自己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区广大科学教师在课程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使教师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式,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充实。

3.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习《观察身体》时,教师首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了解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在对身体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摸摸自己,发现身体里还有什么,比如找心脏的的位置,找肋骨,并数数肋骨有几根。

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又让孩子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分小组亲自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植物的每个生长时期画像。在这游戏,观察、实验、记录、制作、画画等多种活动中,孩子不仅仅亲身体验了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而且还有了极高的兴趣。

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就可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五、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4. 小学科学课该怎么上

一是鼓励质疑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然后,经过老师的总结,可以得到许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二是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活动,我们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再如,在讲授《拯救野生动物》一课时,我们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品,即时表演,学生们参与性就很强.学生们在合作中观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现象,在合作中思考问题,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励体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根据这一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比如在讲授《植物的成长与变化》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培植几颗植物种子,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领略动手试验的快乐。

四是鼓励性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指出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表扬学生的优点.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比如,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荒谬,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却可以鼓励他敢于质疑的精神;一些学生上课时坐得歪歪扭扭,我们可以表扬那些坐姿好的同学,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表现,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激励性评价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5.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上好小学科学课的技巧: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新课标》强调:“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时,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观察不同的土壤,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活着的动植物,还有死了的动植物残体。由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实实在在地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收集、观察,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二、亲历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机会;指导过晚,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磁铁,并让其自主观察和研究,课上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磁铁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比一比,让学生从中认识磁铁的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磁铁的磁力情况、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有关磁铁的一些特性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学生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时,各小组意见不一,也会发生争执。教师就要及时介入,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通过对照实验等帮他们指点迷津。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实验探究,学生从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科学学习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亲历的。例如:火山、地震的成因,这类学习材料学生不可能也没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经验,必须采用亲历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例如:播放多媒体课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提供的流媒体视频文件等,通过地层变化模拟动画、火山地震发生时场景的回放,使学生从中间接获取经验,也同样能达到亲历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提出问题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再经过思维加工,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虽然获取了经验,如果不去运用,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些经验也就没有了意义。只有把这些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理解和运用,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四、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网络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获取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教育多媒体资源、网络科学普及资源、网络虚拟现实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直观科学教育素材。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的资源
1.多媒体科普教学资源:包括各类科学教育的光盘教学片、电视科学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科学探索等相关的电视节目,美国的发现(Discovery)系列科学普及电视片以及其他各类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科学普及的节目等,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上述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
2.运用网络科学普及资源,可以通过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普及网站,获取科学普及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网直接访问国内的各类科学普及网站,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得各类科学普及知识,并激发学生在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网络和虚拟现实资源,直接访问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网路科学普及资源(如Google上的海底世界以及其他的虚拟现实资源大脑的奥秘、宇宙奥秘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通过虚拟现实的世界了解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或看到的科学现象和未知世界,通过这些现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成绩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 如何使小学科学课"精彩"起来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而小学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所以,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教学《观察蚕的一生》中,常规方法是按照书上的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养蚕,这样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也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小范围限制,可以带领学生到科学中去观察、参观、采集等.这样通过多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有些科学教师,往往要到上科学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科学角”把大自然引入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在室内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蚕、蚯蚓等,也可以种植一些花草,让学生能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爱心,使他们学到了科学知识.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利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不能忽视实物.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有很多优点,儿童非常感兴趣.但儿童学习科学的第一教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自然界里的实物.所以,要上好科学课,老师、学生都要在课前去找实物,带到课堂上看.另外,有时电脑中的实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学重点,看屏幕与拿在手中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做到“该动手时就动手”.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常规电教手段结合,势必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
总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展开“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7. 小学科学视频课在哪里可以学

可以的话,在小象科学的公众号里面找到相关课程,他们全是优质课程,性价比也算是高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课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