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课件ppt
易百特教师网里有
我也是教数学的老师
课件都是这下的
2.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7班现有学生46人,男生27人,女生19人。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时数及进度安排
3.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2
,a2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由于紧张,只能把横线上的答案写下来)
练习7
1. 4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
2.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答:将最顶上的小正方体挪到第三层的空隙处,就能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新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9立方厘米。
4. 答:我在生活中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是高楼,体积最小的物体是缝衣针。
5. 50厘米=0.5米 50*30*0.5=750(方)
答:挖出750方的土。
6. 30*30*30=270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27000立方厘米。
7. 2*2*0.6/4=0.6(立方分米)
答:可以切成一个长为1分米,宽为1分米,高为0.6分米的一块蛋糕,每人分到0.6立方分米的一块蛋糕。
8. 24平方分米=0.24平方米 0.24*3*500=360(方)
答:这些木料一共是360方。
练习9
1. 答:它们的容积不一样大。因为它们的厚度不一样。
2. 3*2.5*2=15(立方米)
答:它的容积是15立方米。
3. 毫升 升 立方米
4. 2500 3250 0.6 0.45
5. 87.5*50*56=245000(立方厘米)
245000立方厘米=245升
答:它的容积是245升。
6. 12
7. 15厘米=1.5分米
2*2*1.5=6(立方分米)
6立方分米=6升
6-5.5=0.5(升)
0.5升=0.5立方分米
答:这个苹果的体积是0.5立方分米。
8. (1)8.04 8040 (2)2750 2.75 (3)7.5 7500
(4)785 0.785
9. 14升=14000毫升
14000/700=20(分钟)
答:喷完一箱药液需用20分钟。
10. 400*225*300=27000000(立方毫米)
27000000立方毫米=27升
答: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27升。
11. 50*25*1.2=1500(立方米)
80000/1500=53(个)
答:它们相当于53个长50米,宽25米,深1.2米的游泳池的储水量。 (大约)
12. 答:(把题抄一遍,答案为“能”)
13. 18.6*2.1=39.06(立方米)
答:它的容积是39.06立方米。
14. 13*2.7*1.5*1.33=70.0245(吨)
答:这节车厢里的煤重70.0245吨。
15. 22*10*1.8=396(立方米)
答:这个蓄水池最多可蓄水396立方米。
16. (24-12)/3=4(毫升)
12-4=8(毫升)
8毫升=8立方厘米
答:大圆球的体积为8立方分米。
练习15
1. (1)1,5 (2)1,7
2. 3 3 6 15 1 17 18 1
3. A D C
4. 1 4 18 3
5. (从下到上)5 3 6 12 36
6. (1)3 5 (2)4 27 (3)3 4
7. (70,50)=10
答: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10厘米。
8. (48,36)=12
48/6=4(排) 36/12=3(排)
答:每排最多有12人,这时男生4排,女生3排。
9. (12,16,44)=4
答:每根小棒最长是4厘米。
练习22
1. 1/24 13/18 4/21 11/20 34/63 2/15 5/12 18/35
2. (1)7/8 11/24 5/12 (2)1/6 13/20 13/28
3. (1)+ (2)- (3)+ + (4)- (5)+ (6)-
4. 1/4+3/8+10/3=37/40 1-37/40=3/40
答:一共浇了37/40,还有3/40没浇。
5. (1)x=9/28 (2)x=19/24 (3)11/6
6. 1/12 7/10 1/42 11/30 1/56 17/72 1/6 19/90
7. 妈妈一共用去这些毛线的几分之几?
7/10+1/20=3/4
答:妈妈一共用去这些毛线的3/4。
9. (1)指针指着“6 ” (2)指针指着“1” (3)指针指着“6”
10.(横着来)1 1/4 3/4 3/4 1/4 2 1/4 1 2/3 1 1/4 4 1/4
5/4 5/2 5/2 4/5 1/4 8
11.(随机)
12. 1/8=1/8
答:可以把6个苹果同时平均分成八份,每个孩子从每个苹果中取一份,每个孩
子分得这些苹果的1/8。
13.(横着来)7/20 1/10 9/20 2/5 3/20
练习23
1. 19/30 9/28 5/8 29/36 3/40 2/15
2. 1-1/4-3/8=3/8(米)
答:第三条边长3/8米,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 1-1/5-3/10=1/2
答:游览的时间占1/2。
4. (1)4/25+19/100=7/20
答:海拔在1000米及1000米以下的面积共占7/20。
(2)1-7/20=13/20
答: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面积共占13/20。
(3)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面积共占多少?
9/50+19/100=37/100
答: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面积共占37/100。
5. (1)+ (2)+
6. (一条条来)1 5/6 26/45 2/3 1/2 11/45
7. 1/4 9/10 5/12 1/4 3/4
8. 1/6 1/12 1/20 4/5
练习27(总复习)
1. 错 对 错 对 错
2. (1)1 20 (2)2 48 (3)5 75 (4)21 63
3. (这个自己找,谁也帮不了你)
4. 6 4 5/3 2/3
5. 0.32<3/5<5/8<1<2.8
6. 19/12 5/12 11/6 44/7 7/6 97/20
7. (4,6)=12
12的倍数:12,24,36,48,60,72,84……
答:有72个松花蛋。
8. (1)1-3/4-3/25=13/100
答:褐煤占煤炭总量的13/100。
(2)褐煤比无烟煤多煤炭总量的几分之几?
13/100-3/25=1/100
答:褐煤比无烟煤多煤炭总量的1/100。
9. 81 0.7 0.56 2300
10. 25*30-5*5*4=650(平方厘米)
(25-5*2)*(30-5*2)*5=1500(立方厘米)
答:这个盒子用了650平方厘米铁皮,它的容积有1500立方厘米。
11.(自己想,谁都帮不了你)
12. 4*4*4-8*6*(4-2.8)=6.4(立方分米)
6.4立方分米=6.4升
答:缸里的水溢出6.4升。
13.(1)
一班:
平均数:(8.8+8.2+8.4+8.5+8.6+8.4+8.3+8.1+8.3+8.5+8.6+8.7)/12
=101.4/20
=8.45(秒)
中位数:(8.4+8.5)/2
=16.9/2
=8.45
众数:8.3,8.4,8.5和8.6。
答:一班数据的平均数是8.45秒,中位数是8.45,众数是8.3,8.4,8.5和8.6。
二班:
平均数:(8.5+8.3+8.4+8.5+8.3+8.4+8.3+8.4+8.5+8.4+8.4+8.4)/12
=100.8/12
=8.4(秒)
中位数:(8.4+8.4)/2
=16.8/2
=8.4
众数:8.4
答:二班数据的平均数是8.4秒,中位数是8.4,众数是8.4。
(2)8.45秒>8.4秒
答:我认为用平均数来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米的往返接力比赛,我认为二班获胜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