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种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回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答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教学研究
有人说:研究是大学老师的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一、每个教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同时又是教育的研究者。
我认为大学老师搞教育科研,一般是站在理论的角度,比较高深。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天天教育对象在一起,可以随时记录孩子的变化、教育中的成败、从而探讨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是脚踏实地的、来自于教育实践中的,有的甚至还是自己的教育困惑,很有研究价值,对别人也有借鉴价值。教师的这种教育科研,比大学教授的教科研更便捷,更具有实践的优势。
二、教师的“教”与教师的“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师的“研”来自于教师的“教”,并指导教师的“教”。只有“教”才会发现问题,才有可能通过教育研究来解决问题,反过来,教育研究又促进了教师“教”的行为与理念的转变。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会有所思考,有时虽未形成文字,但也已经在进行研究了。所以,教学研究并不是大学老师的专利,
一、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事实表明,善于做教科研的老师的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要想做好教学研究必须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乐于从事创造活动,勇于标新立异,能够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
二、扎根于课堂,从记录课堂的点滴开始。
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师要用一颗细微的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并记录下教学中点滴收获、困惑、问题……长此以往,经验得以累积,经常反思、总结,实现从教育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
三、丰富自我,具有良好的专业、写作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文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在教学实际工作中,除了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多读书,让自己具有较高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把
所思、所为记录下来。
四、多参加实践活动,加快科研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育研究者,要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丰富自己,还可以常开公开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控,在实践与反思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的科研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语文教学可以用三句话简单概括:1.教会学生思考;2.教会学生写;3.教会学生说.其实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考验人,如果你每堂课都从这三点出发来设计,长久坚持下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主题有哪些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
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4)小学语言文字教学研究扩展阅读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
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太多了。
1.作文教学,比较大众化的课题。
2.阅读,同上。
3.学生写字研究。如坐姿,握回笔姿势,笔种,纸张等对答
写字的影响。
4.学生阅读速度与记忆。
5.小学生思维,心理对阅读写作的影响的研究。
6.学生背书方法的研究。
7.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研究。
9 课堂评价研究。
等等诸如此类,任何与语文有关的皆可。
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研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说到训练,不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内训练容课。训练有重点训练、一般训练之分。重点训练称作语文基本功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例如,低、中年段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打好文字的的基础。如开始识字、写字时,字音必须读准确,写字指导必须到位,如掌握基本的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正确。指导到位了,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字倒插笔,以至于影响书法练习。再如,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写话兴趣,乐于表达上;一般的要求也是需要的,如对文字作适当的规范,如错别字、语句通顺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写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