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生 感恩教育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决问题!感恩教育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或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几句话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感恩教育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
二、通过影视资料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没有遭受过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没有体验过艰苦奋斗的艰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这些影片形象直观,感染力很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用过的手枪,指战员们用过的云梯和机枪,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
三、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韩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赠;首阳之饿人受赵盾活命之恩,在赵盾危难之际,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知晓感恩图报的美德。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但是,他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我们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
Ⅱ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爱育恩,唤醒识恩知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恩惠,打开“意识结”,唤醒感恩意识,激发报恩的欲望。在平时我很注意用爱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给他们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古训,讲“黄香温席”的美谈和“结草衔环”的佳话;坚持做到“心静气顺、嘴甜手软”,少批评,多鼓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关爱和快乐。学生非常愿意听我的话,而且愿意模仿我的行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
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集中供热,既干净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发现嗓子发痒,很多学生也咳嗽,原来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尘在干燥的室内很容易漂浮呛到嗓子。我就找干净的湿毛巾盖在暖气片上,湿润空气,灰尘下沉,学生不再咳嗽。为了防止流感,我又买了瓶白醋,每天都洒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护学生的嗓子。这些细微的关爱感化了学生,后来这些事情都被学生抢着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内向、最不热心的女同学,从家里带来用开水烫好洗干净了的四条毛巾,在学校使用。这些正验证了魏书生的话:“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吸引学生为集体出力、流汗,贡献个人的东西,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数九寒天,别的班级感冒的有十多个人,我班一个没有,这得益于老师爱心的付出和学生心灵的感恩。其实对学生来讲,感恩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创举,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渗透在你来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寻恩觅情,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感恩,英文为thanksgiving,意为感谢、给与,是情怀,是一种美德和境界。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手足之恩,是为悌。班级如家庭,同学如手足,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体验快乐,我在班里开展了“快乐寻恩,以恩促行”活动,鼓励学生识恩寻恩、感恩施恩,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在班级的板报开设了感恩专栏,让学生每天找出恩情点,看到的、听到的、老师的、同学的、班内的、校内的……只要是积极向善的闪光点,都要鼓励、学习、珍惜。开始每天只有一两条,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理解的感恩表达了出来,比如《给予树》、《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来越广,有关于非值日生主动做班务的,有关于主动帮同学进步的……尤其是两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性格孤僻自闭,同学们就有意识地找他俩的优点,鼓励他们,无意识中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快他俩走出了家庭的阴影,也有了快乐的笑容。
在帮助与感恩的循环中,同学们都变得主动热情,用快乐和感恩的心真诚相待。家长会上,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反映孩子的变化,懂事了,孝顺了,勤快了,有礼貌了……感谢我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感父母之恩,是为孝。学生的识恩寻恩行动还和谐了家庭,让他们更加得到家长的疼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班上有一名同学从外地转来,经常不写作业,即使写了错误也很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他唱反调,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妈妈特好麻将,他心里生气。针对这种心态,我首先让他想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付出,在纸上写下来。一会儿他嫌太多不写了。我让他学着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动父母的事情。一个周以后,他告诉我妈妈天天在家陪他,还把方法讲给同学听:第一天傍晚回家,妈妈告诉自己弄饭吃,他就在锅里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捞出四个给妈妈放在碗里,留言让妈妈保重身体吃鸡蛋。第二天晚上妈妈又去玩到11点多,他说害怕不敢睡,又给妈妈端了一盆洗脚水,告诉妈妈烫一烫脚舒服,让妈妈很激动。第三天在爸爸回来时替妈妈“撒谎”……从那以后,只要他在家,妈妈就在家。那段时间,这个学生各方面状态很好。大约一个半月后,他妈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来家长,把这位同学的前段表现和现在的状态说了说,表扬家长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长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顾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长高兴地走了,问题解决了。去年春节他给我打电话:“老师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会感恩,就治不好我妈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门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现在他在初中,成绩一直在全级部名列前茅。
三、报恩献恩,培养学生做有恩必报、与人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和关怀能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识,体验恩情能平和心态并付诸感恩施恩,达到《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实现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恩情哪里都有,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开展了“五心”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忠孝仁爱、诚信自强,让学生超越自我,感恩内化品质,施恩由习惯到自然。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天对家长“问一声好、倒一杯水、夹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乐”的“五个一”活动,并在孝心卡留下记载。我们还开展了主题为“整洁环境,健康大家”的综合整治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向行人宣传,清除野广告,清理各类
Ⅲ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2006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Ⅳ 陕西省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方案的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版若干意见》精神,进权一步丰富和提升全省中小学“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决定在2009年,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并结合我省德育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全省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市、县及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正在推广实施的咸阳市泾阳县“中华民族四项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简称“四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认真贯彻执行。
Ⅳ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爱育恩,唤醒识恩知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恩惠,打开“意识结”,唤醒感恩意识,激发报恩的欲望。在平时我很注意用爱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给他们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古训,讲“黄香温席”的美谈和“结草衔环”的佳话;坚持做到“心静气顺、嘴甜手软”,少批评,多鼓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关爱和快乐。学生非常愿意听我的话,而且愿意模仿我的行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
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集中供热,既干净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发现嗓子发痒,很多学生也咳嗽,原来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尘在干燥的室内很容易漂浮呛到嗓子。我就找干净的湿毛巾盖在暖气片上,湿润空气,灰尘下沉,学生不再咳嗽。为了防止流感,我又买了瓶白醋,每天都洒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护学生的嗓子。这些细微的关爱感化了学生,后来这些事情都被学生抢着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内向、最不热心的女同学,从家里带来用开水烫好洗干净了的四条毛巾,在学校使用。这些正验证了魏书生的话:“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吸引学生为集体出力、流汗,贡献个人的东西,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数九寒天,别的班级感冒的有十多个人,我班一个没有,这得益于老师爱心的付出和学生心灵的感恩。其实对学生来讲,感恩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创举,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渗透在你来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寻恩觅情,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感恩,英文为thanksgiving,意为感谢、给与,是情怀,是一种美德和境界。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手足之恩,是为悌。班级如家庭,同学如手足,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体验快乐,我在班里开展了“快乐寻恩,以恩促行”活动,鼓励学生识恩寻恩、感恩施恩,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在班级的板报开设了感恩专栏,让学生每天找出恩情点,看到的、听到的、老师的、同学的、班内的、校内的……只要是积极向善的闪光点,都要鼓励、学习、珍惜。开始每天只有一两条,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理解的感恩表达了出来,比如《给予树》、《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来越广,有关于非值日生主动做班务的,有关于主动帮同学进步的……尤其是两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性格孤僻自闭,同学们就有意识地找他俩的优点,鼓励他们,无意识中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快他俩走出了家庭的阴影,也有了快乐的笑容。
在帮助与感恩的循环中,同学们都变得主动热情,用快乐和感恩的心真诚相待。家长会上,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反映孩子的变化,懂事了,孝顺了,勤快了,有礼貌了……感谢我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感父母之恩,是为孝。学生的识恩寻恩行动还和谐了家庭,让他们更加得到家长的疼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班上有一名同学从外地转来,经常不写作业,即使写了错误也很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他唱反调,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妈妈特好麻将,他心里生气。针对这种心态,我首先让他想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付出,在纸上写下来。一会儿他嫌太多不写了。我让他学着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动父母的事情。一个周以后,他告诉我妈妈天天在家陪他,还把方法讲给同学听:第一天傍晚回家,妈妈告诉自己弄饭吃,他就在锅里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捞出四个给妈妈放在碗里,留言让妈妈保重身体吃鸡蛋。第二天晚上妈妈又去玩到11点多,他说害怕不敢睡,又给妈妈端了一盆洗脚水,告诉妈妈烫一烫脚舒服,让妈妈很激动。第三天在爸爸回来时替妈妈“撒谎”……从那以后,只要他在家,妈妈就在家。那段时间,这个学生各方面状态很好。大约一个半月后,他妈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来家长,把这位同学的前段表现和现在的状态说了说,表扬家长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长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顾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长高兴地走了,问题解决了。去年春节他给我打电话:“老师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会感恩,就治不好我妈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门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现在他在初中,成绩一直在全级部名列前茅。
三、报恩献恩,培养学生做有恩必报、与人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和关怀能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识,体验恩情能平和心态并付诸感恩施恩,达到《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实现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恩情哪里都有,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开展了“五心”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忠孝仁爱、诚信自强,让学生超越自我,感恩内化品质,施恩由习惯到自然。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天对家长“问一声好、倒一杯水、夹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乐”的“五个一”活动,并在孝心卡留下记载。我们还开展了主题为“整洁环境,健康大家”的综合整治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向行人宣传,清除野广告,清理各类垃圾,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感恩社会。学校往南约500米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班里有几个学生住在附近,看到老人收拾卫生挺辛苦的,就自觉帮忙。后来班里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一周,周三中午简单收拾,周六上午大扫除,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棵幼苗,用爱心浇灌,用感恩支持,他就会常绿长青。让学生感恩,关心他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总结了12个字:“脑有责,肩担任,手教书,心育人。”时时刻刻动心动脑,言传身教,尽到教师的职责,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