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方程教学
求什么,设什么,不能直接转换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等价关系设未知数,不要让孩子对未知数产生害怕。
❷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视频教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酷教学视频:网页链接
解方程常用基本方法: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方程都具有。
(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同-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2,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步求解的方程,在求出方程的解。
3,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1)根据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2)根据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在减法中,被减速=差+减数。
(3)根据乘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2)小学方程式的教学扩展阅读:
解方程依据:
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则:(1) a+c=b+c (2) a-c=b-c
性质二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a×c=b×c 或 a/c=b/c
性质三
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性质四
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❸ 小学方程式的知识讲解
1.明确等量关系式定义,例,小明买了三支铅笔,六元钱,每支多少钱?则回“三支×每支价格答=六元”
2.在等量关系式里找到未知数,例题里为每支价格,则列出方程:
3X=6
3.强调在解决问题前写“解:设”
解:设每支铅笔X元
3X=6
4.解方程利用天平左右同加同减同乘同除关系不变的性质解方程
X=6÷3
X=2
答:每支铅笔两元钱
望采纳!我是笨笨我骄傲~
❹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教案一:
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等号两边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教 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
学 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天平(8个)、小黑板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两个小朋友的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对,这就是平衡,今天我们就用到一种称量的工 具——天平,天平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托盘就会平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组的天 平。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交流自学情况 (一)读课本66页,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各题。 1、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是( ),右边的托盘是( ),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了,那么两边( )我可 以用这样说( )+( )=( ),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是( ) 2、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 克,我可以这样说( )×( )=( ),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那么( ) 3、一个装有2000毫升水的铝壶可以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水杯,我可以这样说( )+( )=( )用z表示热水瓶 的盛水量,那么( )
(二)、小组展示成果, 探究目标一:方程的意义 上面的等式的共同点( ),什么叫做方程?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的1.5倍除以1.2,商是0.25. (2)从30里减x的2倍,差是14. (3)50减去5的差,再加上4个x,结果是61. (4 )x个2与x的5倍的和等于x的一半.
2、完成89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开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设计: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检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兴趣
1、(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或“=”。
24×5()25×454+6()6078÷3()78×3
50×18()5×18031-3×5()1623×9+1()23×10
程序:
A、先口答什么号。
B、(板书如下)把这6个算式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
24×5>25×454+6=60
78÷3<78×350×18=5×180
23×9+1<23×1031-3×5=16
得出概念:(板书)用“=”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这些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当然就叫不等式了。
2、(投影制成复合片)下列式子中有几个等式?
45×2<1009999-9991=87=6+1
X+18=2034+5×7240÷X=10
程序:
A、说出哪些是等式后,揭去不是等式的式子。
B、(板书)把这四个等式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X+18=2040÷X=10
得出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突出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3、(投影)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势表示)
35-X=1284÷12=74-X>3269+X=24×564=X+60X÷5
4、(板书)方程中的不知数X等于多少我们能把它求出来吗?比如上面的例子:X+18=2040÷X=10中X等于多少?(板书解出来)得出:(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书面练习)判断哪个是方程的解?P22练一练3。
6、我们以前学习的求未知数X的值其实就是解方程。怎么解方程大家会不会呀?我们再学一点大家不会的,哪就是写出解方程的检验过程,写检验过程有它特殊的格式,我们应认真学好。(板书上面其中一题的检验过程)
“检验:用X=4代入原方程,
左边=40÷4=10,右边=10。
左边=右边,
所以4是原方程的解。”(注意讲清各个步骤的含义)
三、反馈矫正
1、(板演)P22试一试。
2、(课堂作业)P22练一练2。(注意:写出检验过程)
3、(小黑板)看图列出方程并求解。(内容同《作业本》P19D3)。
四、评价激励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复述概念)并掌握了检验的书写格式。
❺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摸式
一、 创设情景引入
师: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两只小青蛙在玩翘翘板很开心,一只小熊也要玩,同学们,你们说会怎么样?(没法玩)为什么?有什么办法也让小熊也能玩的开心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出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也有这样的跷跷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数学里的跷跷板。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 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1)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出示主题图(2)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问: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可以讨论)
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指名回答)
100+x
出示主题图(3)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两架天平,发现了什么?(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两架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用>、<符号来表示哪一边重。(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100+x>200 100+x<300
出示主题图(4)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天平,发现了什么?(平衡了)
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
100+x=250 (师板书)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同学们,我们刚才写的这三个数学算式有什么不同?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师:你们能写出等式吗?(学生自由的写)
把学生写的等式有选择的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如:3+8=11100-90=10
3+x=2560-x=7
10×x=800 70÷x=7等等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
(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x,有的没有未知数x)
教师总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学生写一些方程)教师把学生写的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三、 实践应用
1、 观察分类
①30+20=50 ② 2x+50>100
③80<2x ④3x=180⑤x÷11=5 ⑥100+2x=50×3
⑦x-18=24 ⑧ 60÷20=3
⑨100+20<100+50
2、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 6+x=14
? 3+x
? 50÷2=25
? 6+x>23
? 51÷a=17
? x+y=18
3、 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3x=0也是方程。()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知道了什么知识呢?
五、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 平衡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❻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怎样才能学好
五年级属于一个非常时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将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级的数学难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级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具体有哪些.
(不外乎)
1.对症下药.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较弱的内容,并为弱小的模块提供建议,以便有效地提高目标效率.
2.及时整合审查.根据记忆曲线,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及时复习并不断巩固知识点,以便记住知识.记住的知识在复习,没记牢的知识加强记忆.
3.总结问题解决方法.有一种方法可以做数学,反向推理学习五年级数学.问题中心方法、散射方法等.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4.循序渐进.用阶梯法教学,让学生不会立刻接受太难的知识点,而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慢慢增加难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学好数学首先就是计算能力的过关,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有很多的同学计算的速度相当的慢,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计算的法则,导致老是犯错误或者是犯同样的错误,使做题的效率大大减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将强计算,并掌握计算的技巧和规律.
基础知识和方法如果能掌握好,对于数学来说也就不那么难了.在学习了合数和质数之后,会出现判断一个数是合数或者是质数,而对于某个题目来说,常常有很多个思路能够解决,但是学生需要掌握每个方法和思路的要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准确无误.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是有效掌握方法和总结思路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度)
❼ 小学生几年级数学学习方程式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❽ 小学数学(解)方程式入门!!!
列方程解应用题,应进行如下一些训练:
(1)列代数式的训练。正确、迅速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训练:
①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例如:
3x+5(一个数的3倍与5的和);
7×8-4x(7的8倍减去一个数的4倍)。
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例如:
a的6倍(6a);
90减去x的5倍(90-5x)。
③根据题意叙述代数式的意义。例如:“学校买来6个小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8个排球,每个b元。”要求学生叙述以下各式的意义。
6a(表示6个足球的价钱),
8b(表示8个排球的价钱),
6a+8b(表示两种球的总价),等等。
反过来,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
(2)找等量关系的训练。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事例中的一些等量关系,使学生逐步熟悉。
例如:小侠到商店去买笔记本,总价钱是1.6元,小侠付出2元,找回0.4元。把这件事情列出等式。
付出的2元-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
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付出的2元,
付出的2元-找回的0.4元=笔记本总价1.6元。
(3)列方程的训练。把列代数式的训练和找等量关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只要求列出方程,不必解方程)。
例1:计划修一条水渠260米,已经修了7天,每天能修x 米,还剩50米没有修。
等量关系是:计划米数-已经修的米数=剩下的米数;
方程是:260-7x=50
例2:农具厂两个车间计划生产720把镰刀。第一车间每天生产镰刀38把,第二车间每天生产镰刀42把,x天完成了任务。
等量关系是:第一车间生产数+第二车间生产数=全部任务;
或(第一车间工作效率+第二车间工作效率)×x=全部任务。
方程是:38x+42x=720,
或 (38+42)×x=720。
❾ 解方程小学的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方程都具有。回
①方程的左右两边答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②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
2️⃣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的解法
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步求解的方程,在求出方程的解。
4️⃣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解完方程后,需要通过检验,验证求出的解是否成立。这就要先把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得数和右边的得数是否相等。若得数相等,所求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若得数不相等,就不是原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