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导入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导入

发布时间:2021-01-19 08:41:04

❶ 平均数是一组怎样的数据 五年级上数学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回和再除以这组数答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❷ 小学数学平均问题

1、6+18*5-16*5=16;原来为16
2、4-(3*3-2*3)=1;原来为1
3、(21-7)/2=7;有7个同学在做花
4、(94-88)*5/(100-94)=5;连续考5次满分
5、(100-95)/(95-94)=5,5+1=6,共考回了6门课。
式中*为乘号,/为除号答

❸ 小学数学平均数从什么到什么之间怎么取

一般来说就把全袭部的数加起来再除以个数就行(不会错,但麻烦)。如1、2、3、4、5、6、7、8或2、4、6、8、10、12这样的有规律的用(首项加尾项)乘项数然后再除以2(小学课本的高斯快速计算1到100的所有数的和的故事,这叫等差数列),希望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❹ 小学数学平均数问题。不用方程,要讲解。。。谢谢了 。急!

因为外语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低2分,所以一共就低了2*5=10分
所以外语成绩内的四倍比四科(语文容+数学+地理+思想)总成绩低10分
即外语成绩为:(87+96+93+94-10)/4=90
所以五科平均成绩为:(87+96+93+94+90)/5=92
(不信可以用方程验证一下)

❺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数怎样出题

1、有复20本书,平均分给笑笑和制她的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本?
2、有52棵树苗,每行栽9棵,可以栽几行?还剩几棵?
3、学校组织广播体操比赛,二年级男生有18人,女生有17人,要站成5行,平均每行有多少人?
4、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百合6元,妈妈有100元,买了8枝玫瑰后,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枝百合?
5、有22箱苹果,用小三轮车运,每辆最多装8箱,一共要几辆车才能运完?
6、在一次捐书活动中,小东捐了5本,笑笑捐了7本,淘气捐了3本。平均每人捐几本?
7、哪种饮料便宜些?
第一种:5瓶饮料35元,第二种:一瓶饮料9元。
8、王叔叔第一天跑了4千米,第二天跑了3千米,第三天跑了事5千米,第四天跑了4千米。王叔叔平均每天跑了多少年来千米?
按不同题型给你出了8题。题不在多,只要理解就行了。

❻ 小学数学平均数应用题,快快快!

第一种算法是对的!

平均速度
就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假如已知平均速度和时间,求路程怎么求?按第二种算法就不能求啦?其实我们平时说的
行程问题
3要素中的速度,就是指的平均速度。所以第二种算法是完全错误的

❼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ppt

优质课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❽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均数ppt

PPT(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内者计算机上进行容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2010及以上版本中可保存为视频格式。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如果Word文档中的格式是结构化的且符合生成PPT的规范,那么就可以直接生成规范的PPT。Word文档中每个“标题一”就对应PPT中新幻灯片页的标题。该“标题一”下的其它子标题和正文内容就对应该幻灯片页下的标题和内容。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