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分解组成怎么上简单一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组成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五、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② 幼儿园数学分解与组合中0的意义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若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朋友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3•4•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天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手指动起来 1•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小朋友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励)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玩游戏:打保龄球 1•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察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考10 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
3
〉
教师总结
10
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察
10
的分解式,
发现总结
10
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
除
1
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
1
;把一个数分解成
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
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
1
,另
外一部分就减少个
1
,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
•
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结束活动:学生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比赛,巩固对
10
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天学习
10
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办法更好。
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可以怎么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屈老师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6的分解和组成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5 5 5 ∧∧ ∧∧ 1441233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 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 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④ 幼儿园数概念分解组成中互补关系怎么解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大班幼儿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通过实践与观察,幼儿对数的分解、组成、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数的组成规律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有的只是点到为止,无法使幼儿真正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对数的教育活动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为此,在数学教研活动中,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让幼儿从游戏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从而也使枯燥的数的组成变得丰富有趣,是孩子爱学、乐学。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合法,进一步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 2、培养幼儿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指偶一个,红眼睛兔和短尾巴兔图片各一张。 2、5的组成的数字卡片、分合号,每个幼儿5个蘑菇图片、两个小盘子。 3、练习卡、记录纸每人一张。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听《找朋友》音乐,自由的游戏。音乐结束,每人找一座位坐下。 2、出示小白兔指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谈话:今天小白兔来到我们班,要考一考大家,它踩了5个蘑菇,要分给它的好朋友红眼睛和短尾巴,小朋友分一分,一共有几种分法? 3、幼儿自由操作。 把5个蘑菇分别分在两个小盘子里,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5 ∧ 3 2 4、归纳比较。 (1)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分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5有4种分合式,重点分析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的规律。 5 ∧ 1 4 2 3 3 2 4 1 4、发放练习卡,引导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让幼儿把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起来,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5、拍手游戏巩固5的组成 师:按节奏边拍手边说:“你拍一,我拍一,5可以分成1和几?” 幼:按节奏边拍手边说:“岳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以此类推进行。熟后可让一幼儿带领进行。 6、游戏《找朋友》 放《找朋友》录音磁带,每个幼儿拿一个数字卡片,跟随音乐去找组成5的数字朋友,音乐结束时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材料,让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 课后反思: 本活动首先设置情景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幼儿了解了5的组成,知道5的4种组成方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发现分合式中数的互换、互补、递增、递减规律,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又通过连线练习和游戏,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本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成为优质数学示范课。
⑤ 幼儿园创思数学合成分解2、5、10、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 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 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 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 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 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 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