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么办》含课件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回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答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㈡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设计:地震来了应该怎么办
地震来了首先不要惊慌
然后看能不能跑出房子
如果不能就躲到墙角
如果你说的是教案设计
直接网络搜索栏搜索吧
或者到网络文库里找找看
㈢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怎么办
教学目标: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地震来了怎么办》
1、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学习、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和在游戏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地震的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
(1)、《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
(2)、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地震后的图片;
(3)、地震来临时刺耳声音和地震的大头怪。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 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 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 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 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吴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会昌也是地震带,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 幼儿自由发表。
5、 播放《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课件,让幼儿学习避险自救。
6、 幼儿再次交流。
7、 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步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8、 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9、 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10、 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 游戏演练:地震大头怪来了。
1、 小朋友真爱学习,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吗?
2、 请另一位老师戴上地震大头怪出场,并放地震时刺耳的声音。
老师大声喊:“地震来了,地震大头怪来了!小朋友快躲啊!快躲好,不要被地震大头怪吃了。”幼儿躲避练习。
3、 教师提醒没躲好的孩子躲好。地震大头怪没找着小朋友,走了。
4、 教师指挥幼儿有秩序的下楼到空坪上玩。
㈣ 幼儿大班教案发生地震怎样逃生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1)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 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 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 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 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2、 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㈤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么办》教学反思
在整来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看、自想、说、议、学、练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主动积极性很高,不知不觉中就知道了在地震来临时怎样自救的方法。根据中班孩子的好奇特点,在第一环节,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去听,然后进行讨论。谈观看地震的感受。接下来是在地震来临时自己如何自救的环节,我鼓励孩子自己大胆想办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始时,孩子们的想法是零碎的,经过老师的分析,引导小结,个体经验就变成集体有价值的完整经验了,在第三环节中,我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设置模拟地震的氛围中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有为心理学家曾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我相信通过游戏活动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也受到一定的启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为孩子设计有价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体验,让孩子终身受益。
㈥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么办》含课件
1.教师撰写教学案复例,是教师制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㈦ 大班科学教案《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懂得自救常识。
2、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3、学会关心和关爱他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活动准备
木偶架,布袋木偶若干,地球仪,熟鸭蛋,泡沫板,塑料罐,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探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
以 “可可木偶剧团”演出引入,引导幼儿探讨正确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发生的方法。
木偶情境表演:一只小鸭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往“可可木偶剧团”走去,快到剧团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木偶剧团的房子顷刻倒塌,房子里有许多小鸭的好伙伴,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小动物有着不同的反应,根据小动物的不同反应引导幼儿讨论:
情境一:小鸭情急下想冲进房子救它的好伙伴。
师:地震发生时,小鸭能不能往里面跑?为什么?
情境二:被困的小狗慌乱中想跳楼逃生。
师:地震时被困在楼上怎么办?能不能从楼上往下跳?
情境三:小熊猫赶紧躲到牢固的柜子边。
师:小熊猫躲在柜子边对不对?躲在什么地方比较安全?
情境四:小羊困在坍塌的房子里,大喊“救命啊,我要妈妈,我要死了……”,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昏倒。
师:被困时大喊大叫、又哭又闹会怎么样?
情境五:小鸡间隔地吹响身上戴的口哨。
师:被困时怎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二、实验演示,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
1、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知道我们人类的家——地球,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动。
2、了解地球的结构。出示切开的熟鸭蛋,用鸭蛋蛋壳、蛋白、蛋黄比拟地球的结构,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产生的原理。用泡沫板演示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到断裂发出“嘣”声音,让幼儿感受地震的发生。
三、观看地震短片和活动操作,学会正确的疏散方法
1、观看5、12地震短片。
师:地震发生时房子会怎么样?先做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们是怎么疏散的?
2、结合幼儿园地震疏散演练情境,说说以后避震演练应注意什么?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借助实验操作,体验争先恐后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后果
操作一:教师将四个乒乓球用线扎住放进一个开着小口的塑料罐里,线的一头拉出灌口,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拉住一个乒乓球同时往外拉,观察其结果(全部挤不出来或部分挤不出来)
操作二:同一实验,请幼儿两两有序将乒乓球拉出,观察其结果(两个两个被迅速被拉出来)讨论:如何将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拉出,从而引伸到地震来临时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逃出。
小结:通过短片和实验,小朋友懂得了什么道理,如: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有什么危害,地震发生后疏散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联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导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
1、师:汶川地震发生后,那里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幼儿讨论: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奉献我们的一份爱心。
2、以一首《让世界充满爱》让幼儿畅想心中的情感。全体幼儿携起手来,人偶同台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延伸
观看去年5.12地震发生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献爱心活动照片、小朋友绘制的百米长卷“我们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
教研组评析
我园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幼儿有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地震灾害后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师采用情境化、直观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汇于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过多形式的探索,获得自救知识和能力,体验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一、情境化教学
活动采用木偶情境剧形式,模拟地震发生情形,将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幼儿,克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地震来临时的情境,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直观化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演绎成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动通过观察演示煮熟鸭蛋的三层结构,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三层结构;逐层剥开鸭蛋,加深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将泡沫板叠加并加力至变形,比喻地球岩层的运动和地震发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岩层之间、板块之间的挤压。
三、重视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的体验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感受地震的情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呼唤、爱的传递,爱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