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大班积木活动度假屋教案
设计思路:
在班级的区角里我设置了“建构区”,里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积木,孩子们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时候积木会变成城堡,有时候积木又变成了大桥……….一天孩子们因为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产生了兴趣,不停地来追问我一些问题,于是我想到生成这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操作中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带来的变化,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总结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产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每人5块、蛇宝宝动态视频。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自由拼搭积木。
你把积木拼搭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搭的?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自由搭建,感受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积木的多变,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游戏活动:积木变变变
1、变成一条蛇宝宝。
游戏规则:幼儿将手中的5块积木独立进行连接,变成一条身体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用仅有的5块积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引发搭建的兴趣和热情。)
2、变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1)、幼儿4人一组尝试将积木连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交流:你是怎样把积木连接在一起,变成长长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操作构建中,通过比较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蛇宝宝变得更长的秘密。)
(2)、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蛇宝宝就越长。
3、变成会动的蛇宝宝。
(1)、观看视频,发现蛇是会“扭动”的。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连接积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让蛇宝宝动起来的?
(分析:本环节幼儿尝试用硬硬的积木构建一条会“扭动”的蛇宝宝,进一步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寻找出能让蛇宝宝会“扭动”的连接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总结:两块积木只要连接一个孔,蛇宝宝就可以扭动了。
三、幼儿相互交流积木的奇妙变化。
四、收拾整理积木。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这可能来源于两点:
一、活动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积木是孩子身边常见的玩具,大家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对它的玩法、性能比较熟悉、了解,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体。
二、多次操作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别强,而这节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他们爱尝试、爱探究、爱玩爱动的特性。操作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要求的小游戏,幼儿在我的引领下,一次次操作总结,自主发现规律和隐含的秘密,最终得出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㈡ 幼儿园大班中华民居的教案设计
知识经验 初步感知蒙古包、窑洞、土楼、四合院、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能用完整的话表达。 方法技能 根据房屋特点对应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 欣赏我国传统民居的美。 初步感知蒙古包、窑洞、土楼、四合院、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能用完整的话表达。 根据房屋特点对应地理位置。 PPT《中华民居》、民居卡片、地方卡片、中国地图。 活动设计 开始部分 一、情境创设。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去旅游的时候在哪里见过什么特别的、又或者是你觉得特别漂亮的房子吗?谁能来和我们分享你见过的特别的房子?” 2、 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 3、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有特色的、人们居住的房子,他们有一个统称,叫做民居,我们看一看,你认识这些民居吗?” 主体部分 二、观察民居。 1、 教师出示蒙古包图片,看看哪个小朋友认识这个房子,说说房子叫什么名字,房子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房子在哪里。 2、 依次出示江南民居、土楼、窑洞、四合院的图片。 3、 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房子,为什么。 三、尝试对应地理位置。 1、 教师出示草原、水乡、稻田、黄土高原等背景图,请幼儿说说你看见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2、 请一名幼儿将房子贴在背景图上,对应地理位置。说说这样对应的原因。 3、 请不同意见的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分组操作。 1、 幼儿分成四人一组,教师将对应卡发给幼儿,请幼儿合作将房子与地理位置对应。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将幼儿完成的对应卡展示在黑板上。 4、 教师小结,介绍各种房屋的特点。请幼儿根据教师介绍修改自己的答案。 5、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 结束部分 五、幼儿尝试小结。 1、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哪一种民居最美,为什么? 2、 教师:“认识了这么多有特色、风格各异的民居,让我们一起出去寻找身边有特色的建筑吧。”
㈢ 幼儿园大班建构数学哪里变了教案
<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4.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教案实例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㈣ 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气象预报(科学)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难点: 1. 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一、引出课题 1.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 一看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 点击[选择] “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 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 小小气象员 ① 介绍游戏的题目 ② 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③ 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 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㈤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
幼儿园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2、能认真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并简单模仿拔萝卜动作。 3、让幼儿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幼儿准备:已熟悉拔萝卜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故事《拔萝卜》 二、 ⑴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歌曲呀?(拔萝卜) 三、 ⑵这首歌曲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吧!” 四、 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五、 (1)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他一个人拔的动吗? 六、 (2)老公公(……)叫谁来帮忙?(教师依次进行提问) 七、 讨论表演情节 八、 1、观看表演“拔萝卜”,看后提问:“怎么才能把萝卜拔出来呀?”(大家一起拔) 九、 2、师进行小结:大萝卜一个人拔不动要大家一起用力拔才能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