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帮帮树妈妈的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树叶妈妈和孩子>教学反思
在这个秋意浓浓的季节里,我们安排了“落叶飘飘”这个主题活动,来让幼儿感受秋天已经到来,冬天还会远吗?而《树叶妈妈和孩子》是主题活动中的一节科学活动。它通过这次活动来让幼儿认识、区别绿色和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并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活动分析:
1、在活动的开始前,为了让孩子有浓厚的兴趣,我请孩子们一起到幼儿园捡落叶,并要求他们在捡落叶的时候要看看这些落叶的区别:比如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
2、回到班级里,分享自己捡到的落叶。区分绿色和黄色,并把它们送回正确的家里。
3、请幼儿扮演树叶宝宝,老师扮演树妈妈。(每个孩子分到一篇树叶贴纸,有绿色和黄色之分。)
4、游戏:树叶宝宝找一找。(妈妈,妈妈,我在这里)
活动措施:
1、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捡到的树叶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颜色,比如:深红色。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解释,要说清楚。不要让孩子认为落叶只有“绿色”和“黄色”,其实还有其他的颜色。
2、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先请孩子们来个热身活动:比如树叶躲起来,让孩子更容易记住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落叶。
3、在认识两种颜色的时候要不要掺插些有关其他绿色的东西呢?这样会不会把孩子们的思维扯远了呢?孩子们思维拓展是好事,但会不会使孩子离把我创设的落叶飘飘情境呢?考虑了一下,我还是把其他绿色的东西放在日常的活动中,或者延伸下一个科学活动,什么东西是绿色,什么东西是黄色。
㈡ 托班 捡树叶 教学反思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带着班中的孩子来到离幼儿园不远的小区中捡落叶,一来到社区里,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南南、凡凡、阳阳三位小朋友的好奇,她们时而追逐时而伏地捡着,时而头碰头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一、二、五、八┅┅”,原来他们在边捡落叶边数数。听着孩子们那稚嫩而零乱的数数声,一股强大的责任感驱使我加入她们的行动,也边捡边大声地数着数儿:“一、二、三、四、五┅┅”,我用正确而响亮的数数声引导着孩子们,孩子们的数数声不再零乱而变得逐渐有序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我们的捡落叶队伍。我拿了一只大塑料袋让孩子们将捡的树叶放进去,孩子们有的捡一片放一片,有的捡了许多片一起放,孩子们在落叶与塑料袋之间穿梭。“哇!许多许多树叶耶”,金昕哲小朋友的一声欢呼,引来了全部捡落叶的孩子。“这片树叶是黄颜色的”。“这片树叶是绿颜色的”。“这片树叶好像爷爷奶奶喝茶的茶水颜色”。“我的树叶大,你的树叶小”。“咦,这片树叶上怎么有小洞洞呢?”“哗,已经有这么多树叶了哇”。“那你们手里的树叶有多少呢?”我及时得问道。孩子们马上说了起来:“许多树叶”,而有的还把树叶摆放在地面,趴下一片一片很认真小心地数着。望着孩子们认真的神情,专注的探索、努力数数的样子,我看见了真正孩子的自主学习,孩子是会自己学习的!我用点头、微笑和抚摸肯定着孩子们的发现,及时地鼓励他们。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还恋恋不舍地不肯回去,提议要把树叶带回班上,我点头笑着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㈢ 幼儿园跟着妈妈去散步反思
1、关于孩子: 场景一:各班幼儿排着长长的队伍。孩子们随意地拉着手,歪歪扭扭地走着,其中队伍中间有几个孩子走着走着就故意停下来,等到前面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一段距离,这才拉着旁边小朋友的手冲跑过去,有的孩子跑得急,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 场景二:队伍最后面的几个孩子跑到了队伍的外面,肆意地纠缠打闹起来。老师站在队伍前面,喊着后面几个调皮孩子的名字。由于隔得有些远,孩子又沉浸在与同伴的嬉闹中,根本不理睬。 场景三: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转过身去张开双臂挡住后面的小朋友不让他们走,后面的孩子有的着急地喊着老师,有的企图从张开的手臂下冲过去。 2、关于教师: 场景一:两个班级的幼儿擦肩而过,这个班的老师叫住那个班的老师,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低声交谈起来,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场景二:老师带着班上的孩子漫无目的地自顾自地向前走着,根本看不到后面孩子已经拉开了很长的距离,更理会不到个别孩子的打闹。 场景三:“你闹什么闹?居然还打架?好了,我们马上回去睡觉了,你要闹你就在这里闹吧!”老师终于看到那几个顽皮打闹的孩子,开始把他们拉到一边,气急败坏地批评着,其他孩子在静静的看着。 分析与反思: 饭后散步是幼儿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那样组织严谨,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因此更具备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随机性。别看它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但是却是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开展随机教育的好时机。如果组织有效,它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反之,就会出现如现状描述中的场景,成了安全隐患所在。 因此,组织好饭后散步活动,是教师班级管理智慧的集中体现,也就成为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剖析现状,我们发现,当前的饭后散步的若干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原因: 1、没有目标性。教师认为开展了一上午的活动,饭后正是放松的时间,而散步无非就是带着孩子在场地上自由地走走,根本不需要目标。 2、缺乏有效的组织。正是有了随意、放松的想法,教师也就懒得再去实施有效的组织活动,自己和随行的老师东拉西扯,说说天气、聊聊衣服,分享时下的八卦新闻,有的甚至还拿出手机发信息,对幼儿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当问题和原因旗帜鲜明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组织每个班的老师积极开展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园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散步的改革措施。 一、位置调整,打造平等自主模式 1、从“顺走”到“倒走”——给幼儿尊重的智慧 散步中我们经常看到,男孩女孩排好队,老师一只手牵着排头的孩子向前走着,孩子看见的总是老师的背影,老师也无法关注到身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所以我建议老师散步时两只手拉着排头的幼儿,面对着幼儿倒退着走。这样老师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照顾到每一位幼儿。“顺着走”和“倒着走”,虽然只是一个细微的转变,却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平等和尊重,于细小处见大智慧。这正是:“教师倒走一小步,观念提升一大步。” 2、从“领走”到“跟走”——还幼儿自主的智慧 在实施中我们发现,无论顺走还是倒走,始终是老师在起引领作用,指挥棒始终掌握在老师手里,所以我们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现状,而为幼儿架桥搭台,让他们来充当排头兵,把自主权还给幼儿,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掌控散步的目的地和路线。教师则可以走在队伍的后面或者旁边,扮演引导和及时调整的角色。这样的“跟走”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贴近幼儿,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作出反馈,例如,队伍中有人掉队,或者“小火车”出现断节了,教师马上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跟上,而如果教师在排头就顾及不上。 从“顺走”到“倒走”,再从“领走”到“跟走”,是教师观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让孩子在散步中由被动变主动,身份也从追随者变为主人翁。 二、推陈出新,建立新型管理格局 除了天气原因,饭后散步是一件几乎每天要开展的活动,时间一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有懈怠心理。当活动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状态时,幼儿打闹嬉戏、脱离群体现在就会自然发生,安全隐患也就随之而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进行了调整。 1、“新老师”带“新班级”——调兵遣将的智慧 每天面对同样的教师和幼儿,大家都会觉得厌烦。有时,我们不妨玩玩“帐前换帅”的游戏,平行班之间或者跨年级之间更换教师,由“新教师”带一群“新孩子”,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会把新老师和自己班的老师作一番讨论和比较,因为有了新鲜感,幼儿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在新老师的身上,而当新老师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也会积极地响应。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是对教师换班以后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验。 2、“大孩子”带“小孩子”——大兵小将的智慧 让大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手拉手,共同开展散步活动。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俨然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自居,油然而升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让他们对小班的弟弟妹妹呵护备至。他们会自发地拉着小班孩子的手,关切地提醒他们走路要小心,还向他们介绍自己班上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共同去探索发现的新事物。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她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醒大班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引导他们带领小班孩子开展安全自主的游戏和活动。 三、打破常规,凸显多元化游戏组织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而饭后散步总是以“走”的方式来呈现,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大家都难免觉得呆板单 一、墨守成规。于是我们改变固定的行走模式,变走为“玩”,在玩中体现趣味,在玩中开展教育。 1、排队也是玩 “要去散步了,孩子们,一定要排好,跟在前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要不然,汽车开过来,你可是会撞飞的哦!”小朋友排好队站在楼梯口,老师手握方向盘做成一辆汽车的样子,快速地挨着孩子从排头开到排尾,遇到站在队伍外面的孩子就停下来提醒他:“快快快,汽车开来啦,快躲进队伍里去哦!”这个小朋友听了赶紧站进队伍里去。这样,“小汽车”两边一跑,队伍就很整齐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出发去散步啦。 2、走路也能玩 幼儿园的场地是用色彩不同的大理石拼贴出的图案,每一道线都刚好是一双小脚的大小,在孩子们眼里,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桥”了。站在“桥头”,老师说:“小心啊,要过小桥了,可不要掉下去哦!”小朋友小心地走上了“小桥”,慢慢地移动步子。走过了横线的小桥,再走竖线的小桥,还有斜线的,S形线的,横竖交错的。有时,老师还为孩子的行走设置一些障碍,如路中间放几块平衡木做小山坡、放几座拱形门做山洞,既增加了游戏情节的趣味性,也考验了孩子的耐心、挑战了孩子的好胜心。孩子们沉浸在小心翼翼的漫步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3、民间游戏选着玩 由于是刚刚吃过饭,从孩子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我们不主张带领孩子玩紧张刺激、尤其是需要奔跑追逐的激烈游戏。但是一些具有轻微运动量的民间游戏还是可以开展的。如“我们都是木头人”“点兵点将”“猜猜在哪头”等等,无论是在草地上、花圃边、大树下、走廊里,只要游戏的儿歌念起来,我们就能玩起来。既不会导致幼儿由于过度奔跑而带来胃、腹的不适,又为枯燥呆板的饭后散步过程注入了趣味性、生动性。 4、跟着音乐一起玩 饭后散步的时间是轻松的,也是安静的。这时我们不妨利
㈣ 小班科学秋天的面貌的教学反思
秋天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秋天最能感受到是落叶;“风娃娃钻进果林,在翻着秋天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对于小班孩子,秋天最令他们喜爱的丰收的果实。所以这个主题我们主要围绕秋天的树叶和果实展开了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小班组亲子趣味体育活动,有以班级为单位的拼图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制作水果色拉活动。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寻找落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园内植物种类较少,所以找落叶活动我们把孩子们带到小区内。正值小区改造刚刚竣工,小区换上了新面貌。我们引导孩子们边走边观察体验道路的整洁、平坦、房子的美观,细心的存存、科科等还发现了房子上的数字,有的幼儿发现小区内的停车位。在我们走动的过程中,恰好吹过一阵阵秋风,孩子们观察到秋风吹树叶摇晃、飘落的情景,为诗歌“片片飞来像蝴蝶”和歌曲“秋天”的教学做好准备。最让孩子们感兴趣当然还是拾落叶,当让他们在一个区域内捡落叶时,他们像一群小麻雀,唧唧喳喳忙活开了,不时有幼儿发现地上的果子,有谗嘴巴的幼儿一听我说是果子就直往嘴巴里塞。我赶紧制止告诉他们这种果子我们宝宝不能吃。不久我们就收获了一大袋树叶,带到幼儿园。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了秋天的景色,还了解到小区的变化。
我们园内种植了好多一串红,因此第二个周中我们围绕一串红开展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观察活动,一个是粘贴活动。这两个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观察活动中,我考虑一串红种植的面积是长条状,比较方便幼儿观察,于是我采用了实地观察的方式。但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还不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他们下了楼就不听老师的指令,因为人多就出现了推推挤挤,有幼儿站不稳压到了花,有的幼儿忍不住把一串红花给摘下来,有幼儿游离在外,自己玩了。因此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要在室内先观察一盆一串红,让幼儿在感知认识一串红的基础上再去欣赏感受大片一串红花给人的美丽感觉。在粘贴一串红的活动中,因为我示范时采用了常用的逐个涂江湖粘贴方法,这种粘贴方式因为量多、纸片小而柔软,纸片容易沾在手上,所以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出现了困难,只有少数能力强、坚持性好的幼儿完成。在和阿姨共同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阿姨更好的粘贴方式。即将糨糊涂在一串红的茎上,在将花朵逐个摆在茎上,这样花朵的纸片不容易粘手上,还能快速地粘好花朵。因此,我们及时调整,将集体活动调整到区域活动,在区域中重新指导幼儿。通过对比确实这种方法降低了难度,幼儿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粘贴出一盆漂亮的一串红。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班组亲子趣味体育活动通过创新,获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家长一致称赞。拼图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我们班有大部分孩子已经会拼12片的拼图,因此我们举行了拼图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会拼的幼儿赢得了极大的自信乐意探索难度大的拼图,同时激发了不会的幼儿产生了尝试的意识和行为。我们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幼儿的拼图能力,能有争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从上个主题开始我们就引导宝宝学习脱衣服、叠衣服、穿衣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穿脱。于是我们举行了穿脱衣服比赛。比赛中还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家一向要保姆包办的轩轩竟然在穿脱的两次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这次的比赛给了他非常大自信和主动意识。在以后午睡穿脱衣服时速度都很快,保姆反应在家也有了主动性,自己穿脱不要保姆帮忙了。比赛中磊磊不会穿没有获得奖牌,奶奶来接时他对奶奶说,今天我比输了,回家要学习。过了一个星期,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们,他会自己穿衣服了。果然,午睡起床他不要老师帮忙,自己穿上了衣服。这次的比赛给了幼儿主人翁的意识,更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制作水果色拉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妈妈来共同参与活动,有了妈妈们的加入,孩子们自己动手开心地在水盆里洗水果,自己动手剥果皮、自己动手切香蕉。在等待家长将苹果、梨子切成小块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水果的沉浮。最后,每个孩子自己选水果,自己搅拌色拉,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水果色拉,孩子们吃得好自豪,好开心啊。
这个主题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收获了好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困难。在其中我和孩子们都能在失败和困难中思考,寻找好方法战胜困难获取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