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表演游戏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表演游戏: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的表演游戏已经进入尾声,孩子们已能够按原有故事情节较自如地进行表演。
但随着表演的熟练和不断深人,幼儿开始表现出兴趣减弱。
② 浅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小孩子生性好动,以游戏为生命。”而幼儿期恰恰是孩子的游戏,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表演游戏[1]是幼儿以童话故事等幼儿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也有以自编的或即兴创作的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语言和表情再现文艺作品或生活内容的一种创造性意愿游戏...。有学者曾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转移。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四是对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所订阅的语言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或教师选择、改编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来源,很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五是教师的干预过多,幼儿游戏被动化,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表演游戏。由此可见,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自己的设想(臆断)实施教学。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结合作者在园实践的经验所得,借以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为例,初步探讨开展表演游戏的有效途径。 一、确定有效的表演游戏的内容 1、幼儿熟悉、喜爱是选择表演游戏内容的基本条件。 娃娃班时我们曾开展过“乐乐堂推荐”这个活动,《三只小猪》就是其中的推荐故事之一。因此我们班的幼儿对该故事较为熟悉,且在每次聆听的过程中,有许多幼儿会模仿其中角色的语句和动作,该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为此只有选择幼儿喜爱的故事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只有选择幼儿喜爱的故事角色,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可能富有创造性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给幼儿积极、愉快的体验。 2、故事内涵丰富,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选择表演游戏内容的重要依据。 在表演《三只小猪》中,幼儿可模仿作品每一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如:扮演大猪、二猪的幼儿表现出它们的图省事、懒惰的个性品质;扮演小猪的幼儿则体验到其积极、勇敢的品质;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则可尽力表现其狡猾、贪婪的特性。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体验到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初步树立自己的是非观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故事情节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有让幼儿进行创造的空间,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选择表演游戏内容的必要条件。 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他们手中的道具是假的,却可以当作真物对待。这种以假当真,正是依靠想象活动进行的。表演《三只小猪》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举止神态中表现出大猪和二猪的懒惰、小猪的勤劳以及大灰狼的凶狠;幼儿可以适当的增减对话、情节以及角色,想尽办法通过寻找替代物或使用动作来完善表演故事所需的道具或情节,这一切都让幼儿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有效的表演游戏的环境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游戏的愿望。在环境创设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以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的需要摆放场景、道具,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设置好的场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一起协助整理游戏场地、道具,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在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中,教师提出了:想一想,大猪、二猪和小猪可能在哪儿遇见背稻草的人、背木头的人、背砖头的人?有的幼儿说在田边,有的幼儿说在森林里,有的幼儿说在池塘边……教师请各组幼儿确定一个设想,创设不同的游戏场景。于是,活动室里出现了在田野、森林、池塘等不同的游戏场景。同时,在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还应重视与幼儿共同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宽松的环境下心情愉悦地游戏。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道具的设计与准备。 道具是表演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在游戏中启发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加工制作道具,也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良机。为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根据表演作品确定需要哪些道具,这些道具应该怎么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注意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一起来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如:在《三只小猪》表演前,教师讲完故事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除头饰外,还需要那些道具?有的幼儿说:“要一口大锅好装下大灰狼。”有的幼儿说:“要三个门铃,大灰狼敲门时可以按门铃。”还有的幼儿说:“要有大扇子,大灰狼一边吹一边用扇子扇。”……幼儿的发言不禁令我赞叹,他们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如:门铃、扇子,而这些道具对表演有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着,教师请幼儿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准备活动中,成果颇为丰富:用胶粒、插塑拼插出门铃;用大型积木或纸箱来搭成大锅;到娃娃家找来扇子……幼儿准备的道具更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断深化游戏内容,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三只小猪》的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木房子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房子,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四、使用有效的指导方式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 1、在表演过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将自主权应交给幼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表演游戏是幼儿充分肯定自我、表现自我的一种游戏形式,应是幼儿的自由游戏。幼儿的表演游戏不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的,而应是幼儿自己通过讨论、互相观摩、评议、采纳他人建议而达成的。以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为例,在这个故事中小猪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小猪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大家都说小猪勤劳、有智慧。其中有片段是小猪盖砖头房子,教师弹奏《加油干》的音乐,让大家来尝试一下小猪盖房的样子,孩子们一个个上台表演后,我们大家讨论后得出表演时要表现出小猪努力、勤劳、一块块搭砖头、擦汗等情节,所以在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