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这里有很多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呢。 ·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酸甜苦辣咸》 ·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我的小手本领大》 ·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拍手歌》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我们的朋友》 ·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老鼠吃西瓜》 ·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出海》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鸡和小鸭》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猴子学样》 ·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好朋友》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山羊开店》 ·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快乐的阿嘟》 ·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鸭笑了》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荷花开》 ·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小小的船》 ·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借动物》 ·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鼠小弟的小背心》 ·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开小船》 ·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米皮皮的敲敲长》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垃圾的悄悄话》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贰』 幼儿园中班故事活动教案 诚实的列宁
列宁公公小时候,有一天跟着爸爸、姐姐到姑姑家去做客。姑姑家里有好几个表哥、表姐,都很喜欢列宁,列宁也爱和他们一起玩儿。 这天,他们在姑姑的房间里玩“捉人”的游戏,追的追,逃的逃,热闹极了。列宁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碰拍”,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孩子们一下都呆住了。姑姑听到响声,赶忙跑到房间里来,瞧瞧出了什么事。她看见花瓶打碎了,就问大家: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 表哥、表姐都说:“不是我打碎的。”列宁呢,也跟着说:“不是我打碎的。” 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低。姑姑说:“你们谁也没有打碎花瓶,那么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烦了,所以就倒了下来。” 一个表哥说:“大概这个花瓶想跟我们一起跑一跑,所以从桌子上跳下来,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笑,不声不响地跑到另外的房间里,在桌子跟前站着。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说了谎。 他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忽然哭起来了。妈妈问他:“你为什么呀?”列宁把自己说谎的事 妈妈说:“这不要紧,明天你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 列宁这才安心睡觉了。 过了几天,邮递员给列宁送来一封信,啊,是姑姑给他写的回信!列宁连忙把信拆开来看。姑姑在信上说:“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列宁把姑姑的回信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都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叁』 幼儿园中班 教案附故事 有礼貌的小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礼貌用语。版
2、初步培养幼权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图片:小兔、山羊、乌龟、鹿。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懂礼貌的小白兔”。
二、教师提问,组织幼儿讨论。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三、让幼儿结合图片边听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思考。
1、小白兔迷路了,他向谁问路?小白兔是怎样问的?(请小朋友表演,并学习礼貌用语)
2、山羊妈妈是怎样夸小白兔的?
3、小白兔走到河边,发现河上没有桥,他请谁来帮忙?
4、小白兔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请小朋友来表演,学习礼貌用语)
5、大乌龟听了心里怎样?他是怎样夸小白兔的?
6、鹿妈妈家的门开着,为什么小白兔不进去?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请幼儿表演)
7、鹿妈妈听了小白兔的话心里怎样?小白兔是怎样回家的?
四、组织幼儿讨论,教育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1、你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怎么做呢?
五、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和小结。
『肆』 幼儿园中班语言连环故事谁的脚印教案
设计意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绘本《谁的脚印》讲述了一个有趣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是谁在这里留下了脚印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孩子开始了阅读之旅。从绘本本身来看,它的画面色调明快,情节突出又不乏丰富的细节,具有极强的可看性和延展性。简洁的话语、重复的句式,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随着阅读的深入,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孩子观察到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也体验到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最后,主人公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的脚印啊!这样戏剧性的结局给孩子带来了阅读的惊喜。为此,我借助这一绘本为小班幼儿设计了系列活动。 活动一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准备: 根据绘本制作的PPT(演示文稿)画面依次为: 1.封面; 2.扉页; 3.第1、2页;4.第3~6页;5.第7~1O页;6.第11~14页;7.第15~18页;8.第19、20页。 过程: 一、观察扉页,引出话题 播放PPT画面2。 师:你看到了谁?(小姑娘。)她在干什么?她发现了什么?(地上有脚印。) 师:地上真的有脚印。仔细看看这脚印是怎么样的?(长长的。) 师:咦?这是谁的脚印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1.播放PPT画面3,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地方?(房间。)你从哪儿看出来是房间?(引导幼儿观察床、床头柜、玩具柜等画面细节。) 师:看看小姑娘的表情,猜猜小姑娘发现脚印后有什么感觉?(请幼儿模仿小姑娘用疑惑的语气说一说:“这是谁的脚印呢?”) 师:小姑娘于是准备去寻找,看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播放PPT画面4,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姑娘到哪儿去寻找脚印了?(引导幼儿感受画面背景的变化。) 师:她遇到谁了?(小猫。) 师:小姑娘遇到小猫就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你们猜猜看那是不是小猫的脚印,说说为什么。 师:小猫是怎么说的呢?小猫说:“没有,我的脚印是圆圆的。” 师:我们来看看小猫的脚印是不是圆圆的。(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脚印,说说哪儿是圆圆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的脚印像什么。) 3.播放PPT画面5,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姑娘又遇到了谁?(小鸟。)小鸟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从画面中指出来。) 师:小姑娘问小鸟:“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师(出示局部画面):咦?小姑娘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蹲下来的动作,推测小姑娘在观察脚印。) 师(出示全部画面):小鸟的脚印是什么样的?(细细的、尖尖的。)像什么?(小草、树枝。) 师:对了,小鸟说:“没有,我的脚印是尖尖的。” 师:又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播放PPT画面6,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次,小姑娘遇到谁了?(大象。)您能猜猜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姑娘就是这么问的:“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师:大象的个子这么大,它的脚印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小姑娘和大象,感受大象身躯的庞大,并猜测大象的脚印特点。) 师(出示PPT局部画面):大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又宽又大。) 师:原来大象的脚印又宽又大,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它的。 师(出示全部画面):小姑娘和大象在干什么?(大象让小姑娘坐在鼻子上玩。) 师:小姑娘找不到脚印的主人,感到很难过,大象就和她玩游戏。现在小姑娘快乐吗?(引导幼儿感受愉快的情绪。) (教师讲述PPT画面6的内容。) 5.播放PPT画面7,引导幼儿观察。 师:离开大象,想到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又怎么样了?(引导幼儿从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请个别幼儿学学小姑娘的动作。) 师:小姑娘回到了房间。这时,你看她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姑娘笑了,跳起来了。) 师:小姑娘为什么突然高兴起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幼儿想象、表达。) 师:看,这里小姑娘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小姑娘已经知道是谁的脚印了。你知道了吗? 6.播放PPT画面8,引导幼儿观察。 (1)观察画面,推断脚印的主人。 师:来了一只小狗,脚印是它的吗?(不是。)那是谁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还出现了什么,并推断出是鞋子留下的印子。) (2)点击画面2和8,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教师讲述故事,揭示谜底:“原来是我自己的鞋印啊。” (3)引导幼儿观察小姑娘开心大笑的表情,一起体验快乐的情绪。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1.播放画面1,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节。 师: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最后她发现脚印是谁的?鞋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从画面中找出来。) 2.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顺序观看画面,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二 目标: 1.学习有序地翻阅图书,跟随故事讲述的节奏翻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感受重复句式的特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3.体验阅读的乐趣。 准备: 实物展示台,师幼人手一本绘本,小花裙、小猫、小鸟、大象等胸饰。 过程: 一、有序翻页,阅读图书 1.教师运用“打招呼”小游戏,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请你们把图书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摆正。 师:眼睛看着书上的小姑娘,手指点在上面,和小姑娘打个招呼吧。 师: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和小动物打个招呼。 2.教师运用实物展示台,和幼儿同步翻阅图书,指导幼儿正确翻页。 (1) 看封面。 师幼一起指着封面上的问号,说出故事的名字“谁的脚印”。 (2)介绍翻书方法。 师:请你们把两只手放在书的两边,左手轻轻压住书的左边,用右手翻书。(镜面示范。)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讲故事,讲述中要求幼儿用手指出画面中的主要情节,眼睛跟随画面。一页讲完后,提醒幼儿翻页。 二、角色表演,练习对话 1.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姑娘、小猫,表演对话。 师幼翻书至小花猫页面。 (1)师:小姑娘问了什么?小猫是怎样回答的?我来扮演小姑娘,请小朋友扮演小花猫,一起来说说吧。 (2)请个别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扮演小花猫,和教师扮演的小姑娘进行对话表演。 2.幼儿分组扮演小姑娘、小鸟,进行对话表演。 师幼翻书至小鸟页面。 师:他们说了什么?谁愿意来扮演他们? (1)请幼儿两个一组表演对话。 (2)引导幼儿在对话中加入角色特点,用细细的声音学小鸟讲话。 师:小鸟那么娇小,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3)男女分组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3.幼儿模拟大象的声音,进行对话表演。 师幼翻书至大象页面。 (1)师:他们说了什么?谁来试一下? (2)学习用大象的声音讲话。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说话会比较像大象呢?(粗粗的、比较低沉的声音。) (3)请女孩扮演小姑娘,男孩扮演大象,进行对话表演。 4.集体表达最后一句话。
『伍』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谁的本领大
一、活动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小朋友一直对动物较感兴趣。特别是身材强壮的大象在孩子们的眼中一直承担着大力士的形象。而机灵的小猴子活泼好动、机灵顽皮,又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当这两个小动物来比较水的本领大事,小朋友的反应会怎样呢?这个教材就是通过幼儿对两个动物的习性、外貌的了解。发挥想象充分挖掘他们的长处而进行辩论。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就要看他们的本领使用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同时中班阶段的谈话目标与小班相比,在“倾听”这一目标要求上,更强调幼儿的清廷的选择性,即“辨析性地倾听”别人谈话中的信息,本次活动中运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边习性地倾听,同时在捕捉有效谈话的基础上,学会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在语言交往的规则方面也强调了“轮流谈话”。
2、重点难点
重难点为引导围绕话题进行谈话,让他们知道猴子与大象各自有不同的本领。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谈话,知道各有各的用处。
2、指导幼儿以轮流的规则进行谈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谈话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
(二)活动准备:
1、大象和猴子木偶各一个,头像各一个。
2、奖花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以故事情境引出话题。
*师:“森林里,住着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它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俩却吵架了,为什么会吵架呀,原来,他们想比出谁的本领大,大象说,我的本领可大了,猴子说,我的本领也很大,他们比来比去,谁也分不出谁的本领。”
师:“那么,小朋友你们认为谁的本领大呢?”
(评析:教师用木偶猴子和大象讲述一段故事,以此引出话题的方式非常生动、有趣、有效。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眼睛始终一眨不眨地注视着教室,很顺利地进入谈话情景。因为中班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了一般动物的功能,因此在讨论“谁的本领大”时,幼儿有话可说。)
2、幼儿说说自己想法并讨论一下自己的理由。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认为大象本领大,有的小朋友认为猴子本领,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请你把你想法轻轻的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评析:在有儿“自由交谈”活动中,有的幼儿说大象的本领大,因为大象可以卷木头,吸水,喷水,还可以把大会狼踩死等。有的幼儿说猴子的本领大,因为猴子会爬树、摘果子、会在树上跳来跳去等。这些说法都应该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是围绕“谁的本领大”在交谈。)
3、小小辩论会。
*师:“刚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好,今天我们干脆来开个小辩论会,好吗?”
*请全体小朋友起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为两组:大象队和猴子队。幼儿面对面坐下。
*教师介绍2个组,并让他们为自己加油,激励孩子的情绪。
教师宣布辩论会规则:
*要求两队组员轮流讲话,不随便插嘴。
*哪组小朋友爱动脑筋,遵守规则的奖一个奖花。
4、辩论会正式开始,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奖罚分明。
5、教师对辩论会作小结。
(评析:这是整个活动的高潮,老师通过让小朋友的自由分组,使每个小朋友都愿自由表述的过程。因为讨论的激烈,幼儿不免会在交谈活动中形成一种大家一起争着说的局面。在这使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无形中让幼儿理解“轮流说”的规则,及这一规则的运用对谈话过程的作用。)
6、教师设置一个情境:狮子大王想吃椰子,可椰子树在河对面,狮子不会游泳也不会爬树,所以只能请大象和猴子来帮忙,小朋友你们说谁会完成这个任务啊?
教师小结:这个任务要大象和猴子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他们的本领都很大,要比谁的本领大,要看他的本领用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评析:此环节是整个活动中的难点,老师在给幼儿设置的情境中逐步提问,层层深入地引导讨论,大象和猴子是怎样帮助狮子的,最后得出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7、迁移活动:
让幼儿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小动物,他们有哪些本领?
(评析:“拓展谈话范围”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一环。不仅帮助幼儿延伸了谈话范围,而且也认识了自然界,动物与动物的关系。)
三、活动后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见功能的认识,谈话的中心只是围绕着大象会吸水、卷动物、身体大等。猴子会爬树、荡秋千等。能够拓展的经验不多,话题也就很难深入下去。如果在课前让孩子回家多了解这两种动物的用处,可能上课后的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