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会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寻找哭声:将抄玩具娃娃丢袭弃在一角,使其发出哭声,带领幼儿寻找哭声是从哪里来的。
找到娃娃后抱一抱、亲一亲,引导幼儿关心娃娃。
请幼儿将娃娃送回家,使其发出笑声,启发幼儿想像自己找不到妈妈时会怎么样,使幼儿懂得玩完玩具后要送玩具回家。
2.帮玩具找家。
找一找还有什么玩具没有在自己家里,请幼儿帮助它们回家。(即按玩具标记摆放)
3.游戏“谁走错了家”(先请幼儿闭上眼睛)。
先将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柜,散放各处或调换位置。
·请幼儿睁开眼睛观察什么玩具走错了“家”,帮助玩具回家。
4.欣赏儿歌:宝贝玩具
宝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
收拾整齐要牢记。
建议:
在游戏时经常提醒、鼓励,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评价:
1.能够关注娃娃的哭声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认真仔细地寻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并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
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向谁学习》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 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三、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学生“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a)让学生在3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 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 板书课题:向“谁”学 (二)文明理: 1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 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 3 电脑出示课文插图(p31-p32),学生说说他们从什么途径去学习? 4 教师小结。 5 齐声朗读课文p31方框的内容。 (三)教学延伸 1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学做纸鹤。 a)告诉学生歌中的小女孩为了救一只鹤而牺牲的事我们也要学小女孩那样有爱心,今天大家齐手学做纸鹤。 b)分小组,每人叠一只纸鹤,看看谁的纸鹤做得好。 c)请做得好的同学教教其他同学,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再叠一只纸鹤看看有什么进步。 d)各组找出组内叠得最好的一只纸鹤进行比赛。并请做得好的介绍他们是怎样互相学习,取得进步。 2 我也参加讨论 a)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仿照图片,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向“谁”学会了什么? b)班内共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 c)齐声朗读p32方框的内容。 (四)深化导行 1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板书:留心观察 善于思考学到很多东西 2 齐声朗读课文中“记一记”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应多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学会更多的东西。 板书设计: 向“谁”学 留心观察 学到很多东西
⑶ 中班社会活动《应该怎么做》教案与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应该怎么做》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进一步了解有关生活中的安全行为。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摄一段不安全行为教育的录像带。
2. 有关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图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块泡沫板坐垫、鼓一只。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幼儿在家或户外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真实生活情景的录像
——“在录像中,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击鼓传花游戏”:
方法:让幼儿围着圆圈坐在泡沫板上,图片间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垫下。听到击鼓声开始传花,鼓声停时花落在谁处,谁的泡沫板坐垫下如有图片,该幼儿就要说明图片上的事该不该做,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以明辨哪种行为正确,哪种行为不正确。
教师就图片内容设问,引发幼儿讨论:
“听到敲门声该不该开门?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手从窗户往下扔垃圾或物品?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站在窗台或阳台上?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开煤气?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碰电插座?会有什么危险?”
“能不能随便吃药品?会造成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
“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
活动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们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好多危险的行为引不起注意。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接近幼儿生活,结合游戏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从活动一开始就以录像带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幼儿的不安全行为,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幼儿的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些不安全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可怕后果。通过游戏的形式缓解活动的紧张,幼儿每个人说一说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个别培养了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设计的内容都是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所以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动采用现场演示——幼儿讨论(结合游戏)的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幼儿在活泼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我觉得很好。
⑷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是什么》
教育活动目标:()通过活动,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体验生活的美好。
(2)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对爱的理解与感受,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
活动重点:体验不同的爱,感受爱带给我们的幸福,并学习如何表达爱。
活动准备:有关父母的爱的短片,动画《鹰爸爸和小鹰》,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爱的短片,各种有关爱的图片,歌曲“我爱你”,爱心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a:出示爱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它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它是桃心,爱心,它代表了“爱”)
b:提问:爱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爱能带给我们温暖,快乐,幸福。)
(二)基本部分:a:播放动画,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爱?
动画一:观看动画,感受亲情间彼此的关爱,懂得孝敬长辈是一种爱。
提问:你找到爱了吗?都有谁对谁的爱?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谁给你的爱?那你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了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我也爱他们。)
小结:孝敬长辈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大家温暖。
动画二:通过观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种爱。
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谁的爱?
有来自老师的爱,小伙伴的爱,一起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吃饭等等,体验分享也是一种爱。
小结:分享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我们快乐。
动画三: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懂得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观看第一段视频提问:鹰爸爸和小鹰在干什么?
观看第二段视频提问:鹰爸爸是怎么做的,那他是一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爸爸对小鹰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提问:在生活中,谁给了你这种严厉的爱?(爸爸,妈妈,老师等)
小结:严厉也是爱,这种爱会让你成长,也会让你进步,需要你用心体会。
b: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爱,那你爱谁?那你怎样让他知道你很爱他?(用语言,动作等)播放歌曲“我爱你”,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爱。
小结:爱要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
(三)结束部分:结合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爱。
小结: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存爱,奉献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