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性别教育教案

幼儿园性别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1 00:10:39

❶ 幼儿园男女同厕,这真的没问题吗

多余的担心!

❷ 怎样考取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所以想当老师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以前师范生大学毕业后就学校会颁发教师资格证,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之后,师范院校不再给毕业生颁发教师资格证,也就是说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有了教师资格证你才可以去应聘教师岗位!
如何考取教师资格证
前面提到,想要当老师,必须先取得教师资格证。所以,当老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考取教师资格证;第二步——走上教师岗位。下面将介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条件、时间,考试科目等。
1.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证分为三类:幼儿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和中学教师资格证。各资格证的种类,规定了它所能允许教授的学生类型。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正式实行改革,改革后,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取得相应成绩后,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其中,报考幼儿、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在学历上必须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而报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则要求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若是在校学生,在校专科在大三,在校本科在大三、大四时才能报考。若是自考生,则需在取得自考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以后,方可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将会为学生解答报考事宜。
2.考试、报名时间及报考流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在3月,下半年在11月。报名时间比考试时间提前两个月:上半年为1月,下半年为9月。具体日期按当地出示的考务通知为准。考生需要随时留意当地最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通知,仔细阅读并确认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具备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格的考生,可自行登录教师资格证报考网的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在审核通过后,网上缴费并确认报名完成。
3.考试科目
不同种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在形式、科目及其内容上,既有共通,也有区别。笔试方面,幼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除了考察《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外,还需要考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相关知识。而《综合素质》,则是以上三种教师资格证考试共同的必考科目。机试方面,以上三种教师资格证考试都需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为人机对话。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中的二级乙等为及格。其中对语文老师的最低要求为二级甲等。面试方面,每一个类别的教师资格证面试都是不一样的。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部分科目进行:回答问题,撰写教案,试讲,答辩。
小学教师资格证主要是针对于科目:分别为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考生选择哪一个科目就面试哪一个科目。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主要是中学的课程,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和小学教师资格面试一样,考生报考哪一个科目就面试哪一个。
三、申请教师资格证
考生通过所有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并取得合格后还不能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考生还需要向当地的教师资格证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
教师证即教师工作单位的证明。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当老师之前。必须先考取教师资格证,现在你能分清这两者的区别了吗?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相关解答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❸ 早期教育在"性别化"儿童中发挥什么作用

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幼儿园从课本教材、童话故事、幼儿读物、游戏材料等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刻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性别文化。同时,我们的保教人员也在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隐性地向幼儿传递着她们守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对现代社会下的幼儿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怎样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性别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幼儿提供宽容的发展空间。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划定在各自狭窄的发展空间中。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保教人员更应该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鼓励男孩子细心,动静结合;鼓励女孩子勇敢坚强,多做探索。鼓励孩子们都能尽量多的做不同的尝试,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增进对人、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这样,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让个体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
二、慎选幼儿教材和幼儿读物。
教材从来都被社会看作为权威的正面的文化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当然,不仅是教材,还有其他性别文化来源,如父母教导,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同龄群体等都影响着儿童对性别的认知。①但在幼儿园,相对幼儿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和幼儿翻阅的读物,应该是幼儿在幼儿园性别认知的最主要来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课题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现行的教材中,表现出来的男性和女性的优缺点,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如男性优点多表现为聪明能干,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独立性强等;女性多表现为勤劳,温顺,心地善良,听话等;男性缺点多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调皮,霸道,贪玩,马虎,吵闹,玩危险游戏等,女性缺点多表现为贪心,凶狠,爱哭,软弱,需要保护等,性别沟壑开始出现。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对一些考验,克服一些困难。但对女孩常常是家务劳动的考验,对男孩则是要闯世界,要拯救别人。童话中与孩子相伴的永远是母亲(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执着的男性拯救的永远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们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师释文化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而非某一性别职业单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
三、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等观念沁入幼儿的心里了。而笔者在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
另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开始提及的关于餐馆的区角游戏,若服务员的标志不是这么性别化,不是做成戴在头上的鲜艳的花头巾,而是做成比较中性的挂在胸前的标志牌或其他什么的,发生在这个游戏中的情景会减少。至少,它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强化。

❹ 怎样利用区域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我们在性别角色教育方面,往往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忽视了特别重要的性别角色教育。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没有什么教导可言。但是,育儿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不仅会影响其心理发展,还会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而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是对3-6岁幼儿性别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幼儿园同心协力,做好幼儿性别教育,才能最终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一、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来自幼儿园中的问题,也有来自家庭中的问题。 在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有:男孩女孩一起入厕,导致个别幼儿不敢在幼儿园进行大小便、男女幼儿一起洗澡时,对于生理器官,老师不能给幼儿一个科学干净的名称、就寝时,男女幼儿同睡一屋或是同睡一床、在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教师不能合理安排幼儿性别角色扮演、还有就是大多幼儿园都是缺少男教师,这些因素都对幼儿正确的认识性别角色有影响。 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有:当幼儿做出与之性别角色不一致的行为时,家长不仅没能及时的制止,甚至强化这些行为举止,导致幼儿错误的认识性别角色,分不清男孩女孩的区别,不知道男孩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女孩应该有什么样的举止。有些家长甚至把男孩当女孩来教养,女孩当男孩来教养,家长这样的做法,对幼儿来说都是对其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幼儿心理学家认为学校、家庭是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定向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园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里的幼儿入厕环节,有的小朋友胆怯甚至拒绝在幼儿园入厕,如果幼儿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日积月累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在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中,会发现有些女孩儿想扮演“爸爸”的角色,男孩儿想扮演“妈妈”的角色,教师如果没能合理分配幼儿角色扮演,会对幼儿今后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影响。 1.幼儿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入厕环节中的问题 在幼儿园里,经常听到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且有位家长反映,她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显然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幼儿因为害羞或是恐惧导致不敢在幼儿园里上厕所,从生理上给幼儿带来了压力,日积月累难保不出现疾病。从心理上会给他们带来了阴影,可能除了在家才能安心的入厕,其他的哪里都不行,这样会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2)幼儿就寝环节中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虽然能按照规定做到一生一床,但床与床紧邻,男女幼儿同住一屋。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反面作用的。长时间男女幼儿混合入住同一房间内,女孩的一些行为举止可能会影响到一些男孩,男孩的一些行为举止也可能对女孩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女孩天生的性情温柔、在处理事情上容易感情用事、抗压力不强等,都是对男孩不利的影响。而男孩的霸气、做事比较马虎、甚至有些男孩喜欢说不文明语言等,对于女孩来说,这些都是不好的。 (3)幼儿盥洗环节中的问题 在一些全托制的幼儿园,保育员为了节省时间,就让全体幼儿在一起洗澡,这样男生女生的身体就展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了,这时候,有些小朋友就会发现男生与女生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好奇但不好问,就随之而去了。如果有些孩子对身体的有关部位特别感兴趣,好奇又好问,如问到生殖器的名称时,保育员不能给幼儿一个科学干净的名称,会导致幼儿对男女性别的认识有偏差。 2.幼儿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中,会遇到角色分配的问题,比如说在“娃娃家”一游戏中,会涉及到爸爸妈妈的角色扮演。有的小朋友想来扮演爸爸有的小朋友想扮演妈妈,这都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有些男生想扮演妈妈,有些女生想扮演爸爸,小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对性别定位的认识还到位,不知道妈妈应该是由女孩来扮演的,爸爸是由男孩来扮演的。 3.缺少男教师的问题 在幼儿园里,男教师的数量实在是少之又少,有些幼儿园甚至连一名男幼师都没有,我觉得这样的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对幼儿健全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为一个幼儿在园的时间是远远要多于在家的时间,假如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的身边都是女教师的身影,可想而知,他学习到的当然都是女教师身上的气质,而男教师身上的气质小朋友是从女教师那学不到的,比如说男教师的阳刚之气,男子汉的坚强不屈,男子汉的绅士风度等等,小朋友在幼儿园是学习不到的。这样就不好了,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也就失衡了。可能有些女教师也具有男教师某些特点,但效果远远不及幼儿与一名男性教师实在的长时间接触。女孩应学习男教师的坚强,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学习男教师的理性思维,因为现在的女教师大多都是感性的,这样处理事情结果未必让人满意。从小让幼儿被这种行为带动着感染着,我想将来他们一定可以将感性和理性把握好。所以幼儿园男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二)家庭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家庭中,大多家长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仍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很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单亲家庭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 有这样一个病例: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和孩子同床而眠至孩子十多岁,从小孩子喜欢与母亲搂着睡,自己也愿意抚摸母亲的身体。母亲一直放任孩子的行为,他到十几岁的后养成一个怪毛病,特别渴望抚摸异性,后来将手伸向了年幼的表妹。虽然没有发生性关系,但给两个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一直被内疚、犯罪感和本能冲动困扰,不能自拔,成年后,他对异性的兴趣只停留在抚摸的欲望上,而无性交的冲动,并想通过自残解脱自己。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亲,儿子自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多,孩子医生下来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们允吸母亲的孩子营养,煽诱母亲的怀抱和目光,成为母亲生活的中心。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错过孩子受教育的关键期。 2.孩子的性别与家庭的期望不相一致时,家长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 金蕾是我们班级的一个小朋友,他长得很结实、高大,说话粗声大气、整天穿背心短裤,其他季节的服装,无论从色彩到款式一律男性化,且坐姿、站姿均像男孩,喜欢与男孩玩、打闹、追逐、甚至打滚、捣拳击。可一天她来幼儿园时穿着裙子,我们都很奇怪:怎么男孩子也喜欢穿裙子且愿意穿,后来才知道她本人就是女孩子。 据了解,金蕾的妈妈们一直喜欢男孩子,期盼自己能生个男孩,可金蕾生下来是个女孩子,父母和家长都感到失望,所以一直把金蕾当成男孩子来养,言行举止都按男孩子的标准

❺ 幼儿园有没有男教师,重要吗

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学前教育领域内男教师缺乏在丹麦一直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学前教育领域,丹麦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开展了五个男幼儿教师培养示范性项目。这五个项目分布在丹麦国内五个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与大小的幼儿园或日托中心,其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男教师的看法,吸引了大批的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领域。

在约灵市,研究者认为户外活动可以吸引男教师的加入,而且孩子们也能从呼吸新鲜空气、与自然接触以及户外活动中受益。幼儿园通过“树林人”项目使“自然”成为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主题。男老师带领幼儿们在森林组织户外活动,还设计了很多长期的项目活动,如树的分类知识、蜗牛和蛞蝓的种类等。项目研究证实,早期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而不仅仅是单一性别的教师。

奥尔堡市设计了一项“轮作政策——供出租的男教师”项目,选择一名男教师在七所自愿参与项目的幼儿园之间轮流工作,并要求这名男教师认真观察,将自己的经历做详细记录。项目研究证实,性别平衡化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改进工作环境,男教师的加入有助于男女教师彼此学习父亲般的或母亲般的看护技巧,政府还出版了一本帮助男申请者进行面试的指导手册。

斯坎讷堡市开展了“以不同方式做事”的项目,以求增加幼儿园生活的多样性。安排了户外活动、夏季派对、与家长和外聘专家的集会,来讨论对于性别、差异、能力的观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该项目发现,尊重男女教师之间差异的存在,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受益。

霍斯霍姆市的“多样化结构”项目主要围绕对“男性气质”的探究而开展,项目研究者对社会教育专业的男生进行了一系列访谈,要求他们谈谈 “如果将来的工作是幼儿园教师” 的观点和想法。项目研究结果证实,幼儿园男性气质的缺失并非是缺少男教师而造成的,增加幼儿园“男性气质”的多样化环境,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进来。

弗雷登斯堡市发起了主题为 “将专业化作为招聘和留任男教师的策略”的项目。几名男教师被集中在一所幼儿园中工作,以此来了解同性别的教师集体是否可以让那些正在考虑入职的男性获得归属感。项目研究表明,男教师集体有助于他们在女性占主体的环境中获得归属感和自信心。一所幼儿园中拥有多个男教师是招聘或者留任男教师的一个有利因素。

在丹麦进行的这些男幼儿教师培养示范性项目的研究中,还得到了如下两个研究结论:

(一)自上而下的推进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公众意识
虽然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一位男教师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从来都没关心过幼儿教师的性别问题。很多在职的幼儿教师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合格女教师了,是否招聘男教师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政府部门以基金项目的形式加以介入的话,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缺乏的现象很难被意识到。只有在政府或者领导层面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念和意识渗透进日常的决策与工作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社会对男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度,并促使家长和教师增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识。

(二)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是影响男性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障碍
幼儿教师从最开始就被贴上了明显的“性别标识”。如果男性选择了学前教育,那就意味着他们作出了一个非传统的职业选择。而被访谈的女教师也都认为 “一个男教师并不符合她们头脑中幼儿教师的形象”。很多家长也对男幼儿教师存在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他们难以相信男教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看护。种种对于男性的偏见强化了幼儿教师是女性工作的传统观念,成为男性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障碍。

要想了解更多关于国际先进幼教理论和知识,欢迎您参加2019(秋季)亚洲幼教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学前教育杂志社主办,大会设置有二十多个不同幼教专题论坛,让您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园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国际前沿理论和经验。

【2019(秋季)亚洲幼教年会+第八届亚洲幼教展览会+山东幼教名园行】,将于10月24日—27日在青岛市【同期盛大举办】,热烈欢迎您和朋友莅临!

❻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论文要求有没有?题目定了吗?

❼ 幼儿园时期的男生和女生能在一起睡觉吗

果孩子总是生活在这种不分性别的情况下是不好的。

一、幼儿园的孩子的性专别意识已经产生,遮属掩会使孩子对性别意识感到困惑,不利于儿童性别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的孩子实际上是性别意识了。这时,如果男女混睡,男女同上厕所等,就会使孩子变得扭扭捏捏。毕竟,孩子们也知道面对异性并不方便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7)幼儿园性别教育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时期在学校注意事项

1、及时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产生性别意识,这是父母必须为孩子的性别教育做准备。从小学习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将自己与异性区分开来,并对这方面有更正确和客观的认知。

2、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

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时,请教育他们保护自己。也许外部环境不能由您自己控制,但是要尽可能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这也可以帮助孩子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不是成为伤害他人的那个人。

3、选择管理更好的幼儿园

如果希望孩子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成长,那么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有关环境,老师和幼儿园管理的更多信息。毕竟,幼儿园生活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幼儿园会使孩子养成更健康的人格。



❽ 作为未来幼儿园老师,你将如何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作为未来幼儿园老师,我想对幼儿进行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性别教育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