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汤云宽怎样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就是研究如何教,如何学,并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是每个实验教师随时将实验教材的闪光点以及不适用之处,课堂教学精彩片断,学生精彩发言以及课堂教学案例记录下来,在教研活动中一起交流。
二是理论性东西可以少写,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把问题或闪光的东西记录下来,这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发现自己的长短处,长期积累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和写作水平。
三是在思想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观点和要求;在内容上,一事一议,一得一记,有感而发,求真务实,能真实反映自己在实验新课程课堂中的思考、发现、感悟、体会或困惑;在文体上,可以是教后记,教育随想,情景记录,案例分析,问题争鸣等;在篇幅上,有感则长,无感则短,长短不拘,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时间上,做到记录及时,一般不超过当天,每周2-4篇,目的在于使后记成为教案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2. 好喝的凉开水教案反思
应该没事 我常等红茶凉了冻着喝 大夏天的
3. 中班语言好喝的汤中煮汤游戏怎么玩
做肉制品有个诀窍:要想肉好吃要加热水煮要想汤好喝就要加凉水,另外:炖骨内头汤要加少容许醋,营养和味道都会好很多,夏天喝清汤比较好,做之前最好用有炸下锅,待油热加入姜丝或葱花加生抽加鸡精或花椒待出香味加热水,待水沸加入你喜欢的辅料即。
4. 做好喝的汤
简单的 不用花太多钱的 好吃的
15种汤的做法及功用
1. 鸭浮紫河汤
原料:
紫菜20克,鸭蛋1个,盐、香油、姜丝、葱花适量。
做法:
紫菜与姜丝入清水中煮开,打入鸭蛋1个搅匀,放盐、香油、葱花即可。
功用:
安神滋阴,养颜降脂。
2. 木须怜香汤
原料:
瘦肉50克,黑木耳50克(水发),香菇50(水发),肉汤1000克,盐、香菜叶少许。
做法:
肉汤烧开,放入洗净的木耳和香菇,煮20分钟后,倒入瘦肉片,用筷子搅开,撒上盐和香菜叶子即可。
功用:
益气养血,乌须黑发。
3. 开洋肉瓜汤
原料:
丝瓜300克,猪瘦肉50克,虾仁10克(水发),盐少许。
做法:
清水烧开,放入虾仁略煮后,下丝瓜(去皮切片),再入肉片后,用筷子搅开,放盐煮开即可。
功用:
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4. 绿袍裹玉汤
原料:
豌豆苗300克,豆腐100克,盐、肉汤适量。
做法:
豌豆苗去老茎老叶洗净。肉汤煮开,放入切片的豆腐煮沸,入豌豆苗及盐烧开即可。
功用:
清热明目,凉血滋阴。
5. 红霞乌云汤
原料:
番茄2个,松花蛋3个,盐、油、味精适量。
做法:
松花蛋去皮洗净,切薄片,放入开水锅中,将番茄切片入汤中,放油、盐、味精煮开即可。
功用:
清热解毒,生津开胃。
6. 苦尽甘来汤
原料:
苦瓜200克,鸡蛋1个,肉汤、盐、味精适量。
做法:
苦瓜切薄片,撒上盐腌10分钟,挤去水,放入煮开的肉烫,打入鸡蛋搅开,放盐和味精即可。
功用:
清热凉血,滋阴明目。
7. 翡翠肚头汤
原料:
净肚头200克,清汤1000克,葱花30克,胡椒面、盐、味精少许,纯碱适量。
做法:
肚头切薄片,揉上纯碱,加开水泡10分钟,用清水洗净,入煮开的清汤中,加葱、胡椒面、盐、味精后,烧开即可。
功用:
健脾益气,和胃强中。
8. 宾朋满座汤
原料:
水发粉丝,水发香菇,水发海带,水发虾仁各50克,火腿片50克,豆腐100克,猪瘦肉片100克,白菜300克,鱼丸子100克,盐、味精、肉汤适量。
做法:
白菜切段放入烧开的水汤中,放入粉丝、香菇、海带丝、虾仁、火腿片、豆腐片、肉片、鱼丸子后,煮半个小时,加盐及味精即可。
功用:
补气养血,通便降脂。
9. 云山鱼片汤
原料:
鲤鱼1大条,豆花300克,火腿片50克,红辣椒油、姜、葱、蒜、胡椒粉、泡青菜、猪油、盐、味精适量。
做法:
鲤鱼去骨切出鱼片,入锅中,加入泡青菜、火腿片、姜、葱、蒜、盐煮20分钟,倒入豆花,淋上辣椒油,撒上花椒、胡椒、味精,放入猪油煮开即可。
功用:
开胃增食,利水消肿。
10. 福寿双全汤
原料:
鳝鱼500克,鲜大虾500克,火腿片50克,姜、葱末、盐少许。
做法:
鲜虾去壳取肉,鲜鳝鱼去骨切段入清水中洗去血水,一同入开水锅中,放入火腿片、姜、葱末、盐后,煮半小时即可。
功用:
通络祛风,温阳养血。
11. 海贝冬瓜汤
原料:
干海贝50克,冬瓜30克,肉汤、盐适量。
做法:
海贝水发后,入煮沸的肉汤中,将冬瓜切小丁放入肉汤中,煮1小时,加盐即可。
功用:
清利湿热,祛脂降压。
12. 白鹤朝阳烫
原料:
鸡脯肉200克,火腿片50克,玉兰片50克,莴笋片50克,鸡汤1000克,盐适量。
做法:
鸡汤煮沸,放入火腿片、玉兰片及莴笋片后,煮5分钟,下切成薄片的鸡肉片,煮至变色,放盐即可。
功用:
补中益气,养阴润燥。
13. 花软浴雪汤
原料:
花菜500克,牛奶1000克,猪油、葱花、盐、味精适量。
做法:
牛奶煮沸,放入切成小朵的花菜后,再放入油、盐煮10分钟,撒上盐、味精即可。
功用:
养胃生津,增白去皱。
14. 山毛豆腐汤
原料:
荠菜(野)300克,豆腐10克,盐、味精适量,肉汤1000克。
做法:
锅中放肉汤煮开,加入豆腐片煮沸,加入洗净拣好的荠菜,撒上味精、盐即可。
功用:
清热通淋,泻火除烦。
15. 碧波映霞汤
原料:
黄瓜300克,鸡蛋1个,松花蛋1个,盐、味精适量。
做法:
开水入锅煮沸,放入去壳切片的松花蛋,再下去皮切片的黄瓜后,打鸡蛋,用筷子搅匀,放盐、味精即可。
功用:
清热利尿,养阴解毒。
5. 好喝的汤
广府汤,被称为广东第一汤,中国第一汤。
它是广府人煲的靓汤,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广东汤,熟话说“没喝过广府汤,就没到过广东”。所以,广府汤是广东第一汤,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汤。
广府,是汉族之下的一个民系。广府人,即为广府民系,广义上包括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及海外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广府汤,即为广府人根据传统中医,在不同季节、体质情况下,选用对应的食药材炖煮的养生靓汤。
广东天气长期以来炎热而潮湿,因此衍生出极具本地特色的“广府汤”,用以滋补、美颜、强身,特别是搭配中药材,以“养生”先行的理念,更是在广东人的胃里打出了一片天地,是岭南美食中最旗帜鲜明的一个标杆,男女皆宜。对于广东人来说,也许可以居无竹,食无肉,却断不可食无汤,分不同季节用不同汤料,是广东人喝汤的最大特色。广府汤,有望继中国凉茶之后,列入食品(饮食)文化遗产。
没有一道菜能与广府汤的魅力相提并论
广府汤是粤人的晚餐大宴中不能少的醒神节目,也是粤人生活中最普遍的饮食文化。
汤的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8000到7000年间,那时的人就会将所栽培出来的谷物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汤喝。一万年前的人没有条件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将这汤搞出些花样来,这重任后来想必就由中国人接棒了,而且把这事揽下来的,估计就是大家眼中的南粤蛮夷——这一点,正是从今时今日广府人对于汤的出神入化的操作上可见一斑。
汤在广东人餐桌上的位高权重,自然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及天气有很大关系。岭南天气闷热,出汗多,气随汗出,阳泄于外,多有气虚的症状,出汗多的同时要消耗很多能量,此时借助于补养之汤料加以纠正。再者,岭南地区在历史上中医药学就比较发达,近几十年来,广东也一直比较重视中医,是全国中医药知识宣传最好的地区,所以普通市民不仅相信中药,而且对于药理有一定的认识。专家都说了,煲广府汤能够成为代代相传的传统,是有深厚医学根基的。
“煲汤”,按照常规理解,属于粤菜的一种,是将食材加足汤水,小火慢炖细熬,其间不再加水,不开盖,不加复杂的调味料,将体积较大的食材煮至软烂的程度,通过多种食材鲜味相互交融,将食物的精华浓缩在汤汁里,成为一锅鲜美的好汤。汤的最高境界是“住家汤”,它代表了一个家庭中,妈妈或者老婆不可撼动的地位。
汤在广东人的字典里,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那么简单。它所带来的联想,不只是一种被加进了各色肉类非肉类与中药材的混合物,以及飘散于空气中或若有若无或浓郁难化的香气,还代表了一种与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性相适应至水乳交融境界的策略,更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与盼头,这其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一种家的归属感。
广府汤,广东人绝对离不开的美食靓汤
广东人讲起广府汤,习惯性加个形容词“靓”,汤,一定要“靓”———“广府靓汤”,才符合广东人的要求。一煲纯正的广府靓汤,要符合熬制时间长、火候足、味鲜美等几大要素。
一煲靓汤除了需要用心,还需要有丰富厚实的材料。
药材:中药在广府人的汤煲中是相当重要的主角,除了参茸等补药外,一般的药材都喜欢被加到汤里,也以新鲜的材料替代一些干药引,如瘦肉、猪骨、鸽子、乌鸡等,辅料则常见葛根、五指毛桃、玉竹、南北杏、淮山、杞子、红枣、人参、花旗参等药材和姜片。
“煲二炖三”: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材料原块或切件,经过处理后,放入已煲滚的水中,煲滚后改用慢火把材料熬出味,广东话中有“煲二炖三”的说法,但执行起来也并非那么严格,一煲汤所需时间通常二至三小时,视材料品质而定。
香味满屋:一煲成功的老火靓汤,通常都没什么卖相。再怎么水灵饱满的原材料,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翻滚煎熬,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榨干榨净,变成糟粕一般的物件。绝大部分的广东人都会对这汤渣不屑一顾,只垂青于那最精华的“汤”———虽然实际上,大部分的营养仍存在汤渣中。这汤,虽颜色混浊,貌不惊人,但揭盖的那一刻,绝对满屋飘香,把一屋子人的胃都拴到了一起。
没喝过广府汤,就等于没到过广东
烹煮超级好汤的稀世才华———也就等于是一种天才———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食谱就像乐谱:每位艺术家都会根据自身的个性和技巧,做不同的诠释,每当掀开汤锅的盖子,拿大木匙探索它蒸汽氤氲的内涵时,永远有一件事是笃定的:品尝历久弥新的东西,带来唇齿留香的惊喜。
照伊莎贝尔●阿连德在《感官回忆录》里的这段描述,广府女人无疑都是天才。她们的一煲靓汤,本身就像一个行为艺术品,为之折腰者无数。当然,会煲汤的男人也并非没有,一个会煲汤的男人,会让女人觉得有过日子的安全感。但在目的性上,男人明显单纯很多,没有女人那般的感情与心机。
流行的说法,煲汤,是一种生活态度,这里面涉及到亲情、爱情。把男人的胃先留住的说法,落实在广东,实实在在的着重点也就在这一煲汤上。
妈妈煲的汤,永远是儿女们口头上的牵挂,不管有意无意,“回家喝汤”里面是浓浓的亲情,汤里面,全部都是浓情化不开的爱,会在你最失望无助的时候成为最温暖的所在,而且,长年无休,随时奉上。
而在爱情方面,它就更带上些宿命主义的色彩,香港的泡沫剧集里,女主角看上了男主角,第一步通常都是以煲汤作为绣花球,不管多么强悍任性的女人,洗手煮羹汤的样子总是温柔而贤惠的,这是成功指数极高的必杀技之一。要记住,一个对你有潜意识抗拒的女人,宁愿花掉半个月薪水请你去吃法国大餐,却不会煲汤给你喝。身为正室的女人们,最怕就是辛苦经营守卫的汤水阵地,突然杀出个抢地盘的,身边的丈夫改喝别的女人煲的汤了,这就意味着,战争开始了。这汤,在爱情战场上,便成了女人之间的角力。
煲汤,说白了其实便是女人的圈地运动。男人在圈子内外徘徊,情景里总有一碗汤的出现。正如林夕写的歌词:明月光,为何又照地堂,宁愿在公园躲藏,不想喝汤;屏幕发光,无论什么都看,情人在分手边缘只敢喝汤;明月光,为何未照地堂,孩儿在公司很忙,不需喝汤。
甚至在今天,这个城市所推祟的与父母的距离,也是一句话“一盅广府汤的距离”。
一盅广府汤,便道尽了生活。
食在广东,这个餐饮业发达的地区,餐厅酒楼永远人头攒动。在餐厅里,你总能吃到最贵价,或者最正宗、最美味的菜,不过只有一样,再好的餐厅,都做不出家里的味道———广府汤。
因为,懂喝汤的人都知道,好的广府汤,都离不了站在广府汤后面的那个广府女人,那种家的感觉。所以,在广东你如果不去体验一下、品尝一番,就等于没去过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