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托班教案

幼儿园托班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0 14:16:14

① 社会我的幼儿园教案社会托班我的幼儿园

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各个环境设施,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场所及日常活动。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敢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3、激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懂得自己长大了,要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 活动(一):语言 活动名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幼儿园里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和小伙伴。 2、教育幼儿挨上幼儿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3、发展幼儿的口语讲述力、表达能力,西汉参加集体活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内容。 2、谈话:请幼儿说说愿意上幼儿园吗?在幼儿园里都干些什么?心情怎样? 3、讲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提问:故事叫什么名字?里面都有谁?小动物们都是怎样来幼儿园的?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教育孩子要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 活动(二):常识 活动名称: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幼儿园里的各活动场所,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知道其功用。 2、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体会其劳动辛苦,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课前联系幼儿园各工作人员,以便让幼儿很好的了解、体会工作人员的工作。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你知道幼儿园里都有哪些场所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吗?他们都干些什么?想看看吗? 2、带幼儿参观幼儿园 1) |出门前提醒幼儿注意安静、不讲话、跟着老师走、不掉队) 2)、引导幼儿注意看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如伙房,看炊事员阿姨的衣着、如何为小朋友做饭。 3)、介绍各活动场所,了解其功用: 教学楼:传达室——办公室——更衣室——多功能厅——舞蹈教室——会议室——保健室——各教学班。 活动场地:院子——大型器械——器械屋。 3、自由谈话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看到的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场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讲述,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

② 托班教案传统童谣鹅追鹅

幼儿园教案:鹅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认识鸭、鹅的外形,了解它们的习性。
2、知道鸭、鹅有什么用处。
3、能够从外形上区分出鸭和鹅。
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
鸭、鹅的图片多幅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大白袍,爱在河里游,"戆戆"高声叫。猜一种家里养的小动物。
2、出示鹅的图片,请幼儿观察。
3、问:(1)鹅的头上有什么?
(2)(手指鹅的颈)这是鹅的什么?它长得怎样?
(3)鹅的身体怎样?身体两边还有什么?
(4)鹅的脚长的怎样?脚趾间为什么会有蹼?
(5)鹅有些什么颜色呢?
(6)鹅是怎样叫的?怎样走路的呢?
4、出示鸭的图片,请幼儿与鹅进行比较认识。
5、相同:
(1)都有两只眼睛、扁扁的嘴巴、长长的颈,身上都有羽毛,都有翅膀,脚上都有蹼。
(2)它们都会生蛋,它们的宝宝都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3)它们的肉都能吃,毛还可以做成羽毛扇、羽绒被、羽绒衣呢!
6、不同:
(1)头上不同,鹅头上有肉瘤。
(2)鹅的身体一般比鸭大。
(3)身上的羽毛也不太一样,鸭还有黑色的呢!
(4)鹅爱吃青草、青菜,鸭喜欢吃小鱼、小虾。
(5)鹅蛋比鸭蛋大。
7、今天我们认识了鸭、鹅,它们都是我们家里养的,我们把它叫做"家禽"。现在我们来学着它们走路的样子到外面游戏去吧!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9页。
请幼儿观察书上面的图片,并说说图片上的物品是用什么做的?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读图片上的物品。
2、请幼儿说说鹅还有哪些用途?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鹅》。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做游戏"小鹅上山坡"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③ 幼儿园托班语言《一棵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一棵品格卓越、服务甚至献身人类的“树”的形象,激发健康成长、奉献社会的人生观; 3、赏析内涵丰富、触动心灵的诗歌语言。 二、学习重点 1、理解形象,激发情感; 2、赏析触动心灵的诗歌语言。 三、学习难点激发情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屏幕上展示一棵树) 同学们!我来过北环中学很多次了,每次走进校园第一感觉就是:环境优美!不知天天身处这样环境中的同学们是否和我有同感?(学生回答:是)那你们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么? (学生思考回答) 参考: 樟树飘香、水杉矗立、棕榈苍劲、绿树浓荫…… 美丽的景色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美景大都因为树而产生。我想,这也是学校种这么多树的原因吧。但是学校种树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思考回答) 我觉得应该还有一种原因。如果大家想知道另一个答案,请与我一起来欣赏一首现代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那么答案就不问而知了。(展示课题) (二)认识一棵树 1、请同学们齐声读标题“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再来一遍。 2、你们如何解释标题中的“骄傲”一词。 学生:是“自豪”之意。 3、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基本节奏,思考:我骄傲,因为我是一棵 的树 (学生朗读、思考、发表、评价) 参考(总结、板书,追问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来!): 生长于华夏土地; 经历丰富,阅尽沧桑; 汇聚自然精华,品格非凡; 在不断奉献中生活; 与周围事物和谐相处; 充满奇幻的理想,惟愿更好的奉献; 坚信明天更美好幸福; 属于人民,永远忠诚于人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对这棵树的认识,可见“骄傲”的含义非常丰富。 (三)欣赏一棵树 1、关于诗歌,有人说:“诗歌的创作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有人说:“诗歌是升华的文字,给人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乐,还有触动心灵。”而诗人李瑛本人也说:“要写出激动人心的诗,必须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爱和激qing。”所以,我们读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把握上,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触碰,用心去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来齐声朗读诗歌,看看哪些诗句能够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 (学生朗读、思考、发表、评价) 参考: ·第2节:一个人要成长成熟,就需要广泛地汲取知识、丰富情感。 ·第3节:诗人说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美的代名词,属于人民,看似夸张,其实是发自肺腑的宣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 ·第5节:从“哪里、便”“柔嫩”“拥抱、拉”等词语中,可见诗人关注所有孩子和老人,关注各个种族的人民,善良亲切,爱得温柔。 ·第6节:选择最美好的东西来馈赠最需要它的人,馈赠自己关心热爱的人。 ·第7节:为了人民的安静、安全、温馨,树遮挡风雪、抗击风沙、抵御雷火,尽自己一切力量,显示甘心情愿的牺牲精神,为人折服。 ·第8节:“欢迎”“拥抱”,让我们仿佛看到热闹、绚丽、温馨、和谐的画面,营造了一块美丽的世界。 ·第9、10节:幻想更好地奉献,解决饥渴,装点世界,服务全世界的劳动人民。而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 ·第11节:诗人坚信明天更加美好,没有贫困,显示了美好的心灵。 ·第12节:诗人与人民息息相关,血肉相连,他的生命、力量都来源于人民,所以一旦离开、忘记人民,人生便没有价值和意义。可见诗人永远忠诚于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心怀人民。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塑造了一个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崇高形象,抒发自己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情,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像这棵树一样,或者像诗人一样的人物吗? (学生思考、发表、评价) 参考: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建设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冲破重重险阻,献身国防科技,送“两弹一星”上天,功勋载千古。 汶川大地震中像谭千秋一样的教师,临危不惧,用自己的身躯顶住塌下的泥板,用自己的死换取学生的生;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我们看到了奉献,也看到了牺牲的精神。 (四)成为一棵树 看来,同学们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不仅读懂得了一棵树,更读懂得了一颗自豪、伟大的心。设想一下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棵树,如何通过朗诵来充分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自豪之情? (学生配乐朗诵) 参考:朗诵方案:分角色朗诵 第1节:学生齐读 第2、3节:学生A 第4节:学生B 第5节:学生C 第6节:学生D 第7节:学生E 第8节:学生F 第9、10节:学生G 第1 1、12节:全班齐读 准备练习1—2分钟,要求: 一、把握好感情、语气、语调和节奏; 二、注意诗歌章节朗诵之间的自然衔接。 三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我便平静的倒在大地上, 我的年轮里有我的记忆,我的懊悔, 我经受的隆隆的暴风雪的声音, 我脚下的小溪淙淙流响的歌; 甚至可以发现熄灭的光、熄灭的灯火, 和我引为骄傲的幸福和欢乐…… 那是我对泥土的礼赞, 那是我对大地的感谢; 如果你俯下身去,会听见, 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轻轻地说: 让我尽快地变成煤炭 ——沉积在地下的乌黑的煤炭, 为的是将来献给人间 纯洁的光, 炽烈的热! ——注:这是诗歌原文的第三部分,在这部分,诗人先用假设的方式对一生进行总结,最后表示要为人类作彻底的奉献。 (朗诵:学生评学生;教师总评:感情融入到每一个字的发声中,特别有感染力。)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问题。诗人是一棵骄傲的树,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正在沐浴阳光、吸取雨露、茁壮成长的树,而你们也必将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今天我期待你们!我相信,明天,将有更多的人来赞美你们! (在结束语同时播放田震《好大一棵树》)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 无论白天和黑夜/ 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 深情藏沃土 同学们,现在知道学校种树的另一个原因了吧?好,下课!

④ 幼儿园托班教案《我的哥哥》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大哥哥和小妹妹》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动脑习惯。

2、 知道“大”、“小”,正确区别大小。

活动准备

理解故事用的图片、区分大小用的卡片、浆糊、黑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哥哥喝小妹妹。

1、请进大哥哥、小妹妹。

2、取名匹配,哪个是大哥哥,哪个是小妹妹。

(二)、操作教具,结合提问,理解故事。

大哥哥和小妹妹有很多有趣的、奇怪的事,你们想听吗?

1、 猜一猜谁走得快?为什么?(大、小)怎么办呢?

2、 大哥哥吃点心时,吃了3个芝麻饼,小妹妹会吃几个呢?(一粒芝麻)为什么?

3、 用草遮住小妹妹,大哥哥和小妹妹捉迷藏,小妹妹躲在哪里?大哥哥躲得下吗?为什么?

(三)、大哥哥和小妹妹回家喽,哪一间房子是大哥哥的家?分析比较房子的大小,得知结论。

(四)、以圣诞老人的身份请孩子帮忙送礼物。

1、引导幼儿观察两双鞋子的大小,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2、发给幼儿每人2份大小不同的同一“礼物”,把礼物送给大哥哥和小妹妹。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去理解大和小的含义,活动前我在区域中投放了大量的大、小物品,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自主的去发现,大和小的关系。
活动中我一出示图片幼儿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很大很大的大哥哥,很开心的拍着小手说:“大哥哥”。那你们还看到什么了呢?有一个小朋友说:“小姑娘”。然后我又提问小姑娘大吗?一个小朋友说不大的,他很小。那小姑娘在哪里呢?这下都能答上来,在大哥哥的肚子上。呵呵!有的幼儿忍不住笑了。当第二幅图出现时小朋友更感兴趣了都站起来说,小姑娘在大哥哥的头上了,我问他们在干什呢?幼儿说小姑娘是站在大哥哥的头上的。我让他们在认真的看一遍时有的幼儿看出来了,小姑娘在跑。那大哥哥他在干什呢?走。为什么大哥哥再走而小妹妹在跑呢?幼儿们都沉思了一会,因为大哥哥很大,小妹妹很小的,跟不上哥哥走。当第三幅图片出来时幼儿们只顾看他俩吃饼了,但很快看出哥哥吃的多,妹妹吃得少,妹妹小。哥哥和妹妹在捉迷藏时为什么找不到妹妹呢?有的幼儿高兴地说:“我知道,就在那里。”然后自己就过来点给大家看。有趣的表情逗得我要哈哈哈笑啦!我忍住自己的表情说:“你们看哥哥看到小妹妹了吗?看看哥哥的眼睛。这下看清楚了,都说没看到妹妹!为什么呢?哥哥为什么看不到呢?再次引导幼儿说出妹妹小哥哥大。

活动中幼儿们兴趣很高,但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短暂,有时会自由些,规则意思淡薄,在以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多提醒。

⑤ 幼儿园托班教案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回更为深刻答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⑥ 幼儿园托班教案《小纸船》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 动作协调性以及灵活性都还需要锻炼。 个别孩子性格孤僻,引导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体会集体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活动中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幼儿对手工制作积极性及集体合作的培养 活动准备 手工纸、剪刀、浆糊、各种船的图片 水槽、水 活动过程 1开始 谈话引出课题 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2制作小纸船 (1)材料的准备 认识材料及使用方法 剪刀怎样使用,安全注意 (2)教师演示 用正方形的手工纸折叠出一只小纸船,不是正方形的纸要用剪刀剪成正方形, (3) 幼儿准备纸张,学做小纸船 小组合作,将小纸船做完 (4)评价 (5)将纸船放入水中试一试i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们特有的年龄特点。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更加完善,思维更加灵活。 做中学要满足幼儿的求知欲,需要为幼儿教学活动配备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 幼儿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应该去判断每个幼儿忍受挫折的限度,当幼儿反复失败时,适时加以介入帮助、点拨,帮助他们缩短失误的过程,才会不导致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消失。 幼儿在活动中能互相帮助,增强集体意识。

⑦ 托班语言上厕所教案

(参考范文)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不尿湿裤子。
2、教育幼儿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学会谦让。
二、活动准备
教师将本班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幼儿参观。
三、活动过程
1、参观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
4、让幼儿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带幼儿回到活动室,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时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幼儿谈谈讲讲。
小便时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孩子上厕所。
(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赃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穿有拉链的裤子小便时,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6、教女孩子上厕所。
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时,要用手托住裤子。)
7、请想上厕所的幼儿去小便。教师观察幼儿入厕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四、活动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幼儿及时大小便,用厕所人多时应相互谦让。
2、请家长注意不要给男孩子穿带拉链的裤子。女孩子的裤子要易于穿脱。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托班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