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阅读大班教案反思

阅读大班教案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0 07:10:13

⑴ 大班教案《分别是什么》 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分别是什么。
2、大胆表述自己对同伴分别前想说的话,诉说不忘记朋友的方法。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分别时的情感,感受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分别是什么》。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小朋友,这里有只叫拉比的小熊,你们看拉比怎么了?它为什么哭,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基本部分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大概内容。
1)播放课件第一段
提问1:拉比上学第一天都没哭,怎么现在哭得像小女孩?
提问2:棒棒虎听到拉比哭了怎么说的?拉比听了棒棒虎的话怎么样了呢?
提问3:老师告诉了大家什么?棒棒虎是怎么做的?
提问4:你觉得分别是什么?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心里感觉怎么样?
2)播放课件第二段
提问1:鸭嘴兽老师说分别是什么?
提问2:你觉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长时间呢?
3.播放课件第三段
提问1:老师带着大家给拉比开了热闹的欢送会,它们是怎么欢送拉比的?
提问2:放学后,拉比对妈妈说了什么?
提问3:拉比对棒棒虎说了什么话?
3、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1:你觉得分别这个游戏有趣吗?拉比怎样才算玩赢这个游戏?
4、我会记住你。
1)播放课件我会记住你
提问1:图片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提问2:你怎么样才能不忘记朋友呢?(引导幼儿懂得分别后要经常记得朋友,记得给好朋友打电话,珍藏好朋友的礼物,怀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提问3:你怎样才能不被别人忘记?(知道经常记得朋友,朋友也不会忘记你;多为好朋友做事;送小礼物给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个照;给好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对好朋友说一句分别的话等)
三、结束部分
提问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说吗?
小结:孩子们,分别虽然会有一点伤心,但它就像一场游戏,大家说好不见面,比一比谁能在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对方的样子。我们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不忘记朋友。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不被别人忘记。老师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见面了,一定还能像现在一样亲热。我们都会赢的!
《分别是什么》反思
一、 环节设置方面
大班幼儿正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幼儿园毕业,让幼儿接受与同伴、老师长时间的分别并正确对待自身负面情绪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缓,而故事《分别是什么》完全符合孩子的需求。故事通过由小熊拉比突然转学引发的哭泣、安慰、欢送等事件切实地表现出了幼儿面对分别时的心情、行为,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首先,教师在活动最初出示了小熊拉比哭泣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来倾听故事;接着,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体会“分别”,了解分别的含义,感知拉比从舍不得到重新开心起来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最后,幼儿完整地欣赏了故事,并探讨了如何赢得分别这场游戏,交流了许多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好办法。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述,吸引幼儿融入“舍不得”的活动氛围,被故事的情境与情绪感染,深刻体会分别的感觉。在获得共鸣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思念、记忆等要求,可以主动积极地理解“分别是什么”这个游戏,并纷纷与同伴做了约定。

⑵ 大班下雨的前兆的教案反思

幼儿园教案:下雨的前兆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
2、学习将气象预报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活动准备:课件、CD、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播放响雷的声音,引出话题。
——“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
——“电闪雷鸣是会发生什么事情?”
——“夏天里经常有雷阵雨,要是出门没带伞,就有可能被淋湿,看来我们还真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
2、请幼儿交流经验。
——“我们可以从哪里事先了解天气情况呢?”
——“小动物会不会给我们预报天气呢?”
3、给幼儿交代任务。
——“小动物究竟会不会给我们预报天气呢?我们来听一下故事就知道了。”
二、播放课件。
1、边听故事,边提问来理解故事内容。
——“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的?”
——“有哪些动物能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
——“它们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这些小动物为什么在下雨前行为发生变化呢?跟什么有关系?”
2、教师小结动物预报天气的多种方法。
三、迁移经验。
——“还有什么现象也会告诉我们天要下雨呢?”
——“指导天要下雨,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四、表演游戏,巩固知识。
1、每人拿一张图片贴在自己的胸前,根据老师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
2、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了解小动物在下雨前的现象,而且还能表演,我们都了解了下雨的前兆,以后出门就不会淋雨了,老师还希望小朋友在平时多注意观察,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⑶ 大班教案《小学什么样》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 〉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十)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十一)
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⑷ 幼儿大班《阅读公园地图》活动反思

1、观察认识地图 (1)认识一些重要的符号 提问:你认识的符号是哪个?请个别幼儿上来指认。 (2)了解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思。 提问:地图上的这些颜色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想) 2、了解地图的作用 (1)提问: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地图的帮助?我们怎样使用它? (2)请幼儿看地图,根据教师的要求说说去某一个地方怎么走。(教师指定地点是要选择有明显符号标志的地方) 小结:在我们出游的时候最需要地图的帮助,我们要在地图上先找到自己现在的位置,再看看要去的地方在地图中的位置,然后根据两个地方之间符号和标志的位置来判断我们行走的方向,就可以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 社会活动一般都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由于幼儿对中国地图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主要以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为主,帮助幼儿建构这一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幼儿都能够知道地图给我们带来的用处,并对地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后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提供苏州手绘地图和公园的电子地图供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地图的奥秘。

⑸ 大班语言教案 哪儿去了 教学反思

复活动反思:

要让幼儿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优美、具有教育性的环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运用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域,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带幼儿感受季节更替的自然物、自然景象,在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姿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⑹ 大班语言珍爱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我长大了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虽是园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还是很强,只懂得被爱而不懂关爱别人,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根据幼儿好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以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组织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强责任感。
2、关心幼儿园内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制作交通、安全标记。
3、带领弟弟妹妹学习交通、安全标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学会制作交通标志
教学难点:学会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1、各种交通、安全标示图片。
2、做标示的各种废旧材料:一次性纸盘子、毛线、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长大了
1、引导幼儿园知道自己长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已经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为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幼儿知道关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为他们做一些安全标志。
二、制作交通标志
1、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记,如:禁止通行、禁止触摸、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请小心、电、火等标志。
2、在幼儿园内什么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楼梯、地面上有水时、电门、厨房,外面什么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标记?用什么材料做?
4、分组做标记,标记的后面写上相应汉字(教师帮助写)。
5、一起整理做好的标记,共同欣赏和评价。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贴安全标记。
三、延伸教育
平时在幼儿园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时,告诉他们如何识别这些标记,哪里存在着危险?应该如何避免?家里不安全的地方有哪里?你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标志?
【教学反思】
通过让幼儿认识、制作安全标志,让幼儿感受到通过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安全、温馨的环境,增强了责任感。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通过共同欣赏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了安全标志的含义,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乐趣。
不足之处:在活动结尾应增加与小弟弟小妹妹互动环节,通过“身教”来加深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⑺ 幼儿园大班会飞的蒲公英教案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学说对话。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小动物头饰。2.音乐《幸福拍手》。3.《幼儿用书》中班下2第20~21页。活动过程:1.放音乐《幸福拍手》,师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做动作边体验快乐的情绪。2.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①.教师:幸福和快乐就像一对双胞胎,非常亲密。小朋友,你们感觉什么是快乐?(吃好东西,接受礼物等)。小兔姐姐托着腮帮子,坐在大树桩上,歪着脑袋,望着天,呆呆地在想快乐是什么呢?②.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3.讲故事《快乐是什么》。⑴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边讲,一边跟幼儿对话。⑵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快乐是什么)⑶小兔子是怎么想的?(托着腮帮子,坐在大树桩上,歪着脑袋,望着天,呆呆地想。)请幼儿模仿小兔子思考问题的样子。⑷小鸟的快乐是什么?(田野里有数不清的谷穗,随时可以吃得饱饱的)请幼儿学说对话。⑸小蚂蚁的快乐又是什么呢?(晴天,可以不用老搬家)请幼儿学说对话。⑹后来小兔子又碰到谁呢?(小松鼠)⑺小松鼠的快乐又是什么?(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请幼儿学说对话。⑻小鹿的快乐是什么?(森林里没有猎人,我们很安全。)请幼儿学说对话。⑼最后小兔子看见谁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小熊孤单地坐在树桩上,给小熊一个大大的拥抱。快乐就是好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请幼儿学说对话,模仿动作。3.师生一起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边做动作边讲述。4.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来表演。5.在音乐《幸福拍手》中结束活动。一、说教材(一)教材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快乐是什么》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合作是一种快乐。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学说对话。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材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中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故事作为难点。二、说教法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扮小动物表演故事)。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幼儿的表达欲望。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三、说学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逐句学习达到语言连贯表达故事内容。四、活动准备头饰、录音机等五、说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幸福拍手》,引起幼儿兴趣。(二)直观法:看图,说图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三)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四)(重点)说动物的话。(五)分角色六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六)布置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用激励的语言让幼儿举手动起来,符合幼儿好动特点。用奖励小红点引起幼儿兴趣和高兴地心理,有益幼儿健康。(七)在音乐《幸福拍手》中结束活动。

阅读全文

与阅读大班教案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