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科学小班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班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0 04:28:09

❶ 科学《电灯》小班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❷ 幼儿园小班自主科学 我们的活动室 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盛玩具的小筐若干;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
[活动过程]
1、《我爱洗澡》音乐,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
(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2、幼儿自由玩肥皂、脏玩具等,老师引导幼儿寻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奖励。
3、引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儿讲卫生。
老师:孩子们,谁来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幼儿讲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小手洗的更干净?”(与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4、幼儿自由吹泡泡,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各种玩具用清水冲洗干净
[活动点评]
此次活动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活动过程中发现:(1)个别幼儿只顾玩玩具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适。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儿歌: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❸ 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洗洗乐

一、 设计思路: 幼儿入园晨午检时,发现有些幼儿的小手不干净,让其去洗手,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洗,"我洗过手了,我在家里洗的。" "手是干净的,不脏。" "衣服不脏,妈妈刚给我换的。"。当我告诉幼儿这些东西是脏的,洗干净的小手摸了不干净的东西也会变脏时,幼儿会听从我的建议去洗手,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理由以后还会出现。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儿认为干净物品上的"脏"东西从隐蔽的状态显现在眼前,幼儿真正理解了"脏"的概念,才会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有效地转变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洗手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知道洗手。 2、引导幼儿讲究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肥皂或洗手液、白色湿毛巾、水龙头(脸盆);苹果及果盘。 2、分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四、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一起吃苹果老师:小朋友们好!,看看盘子里放的是什么? 幼儿:又大又红的苹果。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吃?激发幼儿想吃的愿望。 幼儿:想吃老师: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看看脏不脏,能不能直接拿着吃?要不要先洗一洗小手? 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在家洗干净后来园的,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2、小实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幼儿自认为干净的小手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 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小朋友现在你们该做什么?(幼儿:去洗手)现在我们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苹果?(排队去洗手)3、怎样洗手最干净?

❹ 幼儿园小班健康科学饮食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吃各种食物(果冻、鱼、热汤、水果等)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会正确进食方法。 2、让学生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 3、吃东西要坐下来安静的吃,不在外边边跑边玩边吃,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话,做到定时吃 东西和水。 二、 活动准备: 1、果皮...箱一个,配有相应的墙饰标记图。; 2、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一张,各种水果每人一份(幼儿也可自带); 3、 准备各种零食和饭菜图片或包装袋; 4、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练习册; 5、 搜集有关进食不当造成事故的图片 。 三、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认识卫生角。 1、 给幼儿编号,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知道自己喝水、洗手要用自己的水杯毛巾。 2、认识“果皮箱”及相应的墙饰标记图,了解果皮箱的用途。 3、浏览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让幼儿了解什么时间改吃东西、什么时间该喝水,增强定时作息的意识。 【2】尝试活动:吃水果 1、洗水果:通过洗水果活动,让幼儿知道生吃瓜果要洗净的原因(如,农药残留,尘土、病菌等) 2、吃水果:吃水果前要先洗手,尝试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坐下来安静的吃东西。告诉幼儿不在外边边跑边玩边吃,并让幼儿知道其原因。 3、“喂”果皮箱:吃完东西要把果皮果核及包装袋等放到果皮箱里。 【3】定时喝水 1、让幼儿知道喝水要喝白开水,并明白道理。 2、让幼儿定时喝水,知道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水,喝水时要等水不烫在喝,要慢慢的喝。 【4】讲解卫生安全知识 1、 通过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小朋友们都爱吃零食吗?都吃过 那些呢? 2、 引导幼儿了解进食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3、 让幼儿自己发现由于进食不当所产生的危险,并进一步了解进食时要注意的安全; 4、 引导幼儿了解进食时的卫生保健知识。 四、活动延伸: 1、结合有幼儿日生活,随时提醒幼儿要注意饮食卫生; 2、常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❺ 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我的身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小班幼儿熟悉身体各部位位置和名称。 2、在说一说、动一动、想一想中感受身体的奇妙,体验活动的快乐。 1)活动重点:熟悉身体各部位 2)活动难点:迁移用其他身体部位替换肩膀 3)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在音乐伴随下,幼儿与教师一起扮演可爱的小猫唱唱跳跳,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游戏:“老师说我来做” 如摸头、拍肩、跺脚、摸摸小脸、摸摸耳朵等,变换不同身体部位,帮助幼儿熟悉身体各部位位置和名称。 (三)、“自己拍手找朋友” 教师:我们身体上有许多宝贝,头、肩膀、手、脚、眼睛、鼻子、耳朵等等,我想找个好朋友用身体宝贝做游戏,谁愿意? 教师示范:如:拍手拍手——碰肩膀(教师边动作边说,幼儿模仿) 鼓励幼儿自己拍手找朋友做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发现幼儿好的想法,及时鼓励,随机捕捉幼儿生成出的有价值信息,给予支持。 四、“与好朋友互拍双手动作” 教师提供音乐,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与同伴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感受身体的奇妙。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表现。 五、迁移: 教师启发幼儿用其他身体部位替换肩膀。 此教案适合小班教学,仅个人观点,欢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观点,得到双赢.

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是谁的宝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2.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
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
活动重点与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
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哪些宝宝和妈妈有一些相似?(如:鸡、鸭等。)
师:动物宝宝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从动物的体态、身材进行区分。)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知道了鸡、鸭、鹅、蛇、乌龟都是妈妈生下蛋并孵出宝宝的,它们和妈妈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样的。
3.出示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观察蝴蝶和青蛙与其宝宝的区别。
师:蝴蝶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大了变成了蝴蝶的样子呢?(回忆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茧-蝴蝶。)
师: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也和妈妈不一样?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长大了有什么变化?我们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
师小结:动物宝宝小蝌蚪和毛毛虫,它们的样子和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长大以后就和妈妈一模一样了。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知道了有些动物宝宝的样子是和妈妈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样的。有些动物宝宝不仅样子和妈妈不一样,而且名字也不同。看来,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探索更多的奥秘。好吗?

❼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植物》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猜测)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科学小班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