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班综合活动《着火了怎么办》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防火的粗浅知识和自救的能力。
2、在讲讲,议议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怎样避免火灾的发生活动难点: 在火灾发生时,保护自己的方法活动准备:
1、收集火灾的案例及录像2、有消防车声音的录音带、小红花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1、播放录音带,小朋友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什么事情了?(火灾)2、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火灾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幼儿观看录像)3、小朋友讲一讲怎么会引起火灾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见闻)二、避免火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避免火灾的发生:
1、小朋友能玩火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果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掉到床下的墙角了,你能用火柴照明吗?为什么?
老师小结:我们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容易引起火灾。
幼儿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们碰到火灾了,我们怎么做呢?(幼儿可自由讨论,拨打火警电话119;赶快离开现场,到邻居家呼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浓烟熏着晕倒;走安全出口等)2、刚才小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打火警电话“119”,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拨打“119”呢?现在老师扮演消防员,你们谁来试试来打电话呢?(幼儿试打电话)教师小结:我们拨打火警电话时一定要讲清楚自已家的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到你家来灭火。
三、“今天谁会赢”的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谁会赢的游戏,我要考考你们,假如发生火灾,小朋友怎样来保护自己。
把幼儿分成两组,谁答对题目就得到一朵小红花。
1、油锅着火,可以直接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吗?
教师小结: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其不能再继续燃烧。
2、烟气重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火灾现场吗?(对)。
3、遇到火灾时,什么办法离开火场又快又安全?(1、乘电梯 2、走楼梯)教师小结:火灾时电梯会出故障或变形而不能使用,所以走楼梯离开火场是比较安全的。
4、火灾烟气重时,用什么方法赶快离开火场?(1、站着跑 2、弯腰前进)教师小结: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面,因此要弯腰,尽量贴着地面前进。
5、火警的电话是多少?(119)6、 电线冒火时,该怎么办?(关闭电源总开关。)游戏结束后,老师讲评游戏结果,带领孩子们去实地看看我园的安全通道。
四、延伸活动:逃生演练,老师制造火灾现场,当老师喊“起火了”时,幼儿迅速拿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有秩序的跑出活动室。
『贰』 感知整天和部分的关系 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图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观察力。
2.学习根据整体图案上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线索寻找其局部图案。
3.耐心有序地观察,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展示图片:西瓜、雨伞、礼品盒、小魔术师
活动过程:一、 准备水果,先让幼儿认识。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小魔术师(出示小魔术师的图片)。瞧,他为大家带来了礼物,都有什么呢?(出示西瓜图片)
二、教师遮挡图片,切除水果部分。
小魔术师要为大家变魔术了(用布遮挡住图片,悄悄剪去一部分,然后再开。)小朋友,看,我们的礼物怎么啦?(少了一块。)少了什么地方?(请幼儿大胆猜测。)
三、让幼儿寻找另一部分。
请你们找一找,小魔术师把我们的礼物变到哪里了?(引导幼儿找到剪掉的部分。)你是怎么找到的呢/(用变魔术的方式,依次出示西瓜、雨伞、礼品盒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整体图案颜色、形状、线条、缺口形状等线索,并依次线索找到整体图案中缺失的局部。)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注重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注重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例如:看电视时引导幼儿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看图画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进行故事内容的推测。
2.完成练习册内容。
『叁』 小班综合活动《它们有什么用》教案与反思
教学案例、教来学设计、教源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肆』 学前班《植物是怎样吸水的》综合教案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学前班综合活动课《植物是怎样吸水的》。教学提纲要求随着孩子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认知的进一步提高。所以,本着教材目标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课。主要让幼儿知道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并初步了解植物的吸水过程。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活动中我深入浅出进行引导,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一些比较直观的演示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植物的吸水过程。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植物的吸水过程。
活动准备
1.干枯的植物图片若干幅,自制图画一幅。
2.用海绵纸做的小水滴每人一个。
3.带有水分的植物果蔬若干,如苹果、白菜、橘子等。
4.一次性透明塑料碗、钳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你们知道吗?秋天是户外郊游的最好时节,今天和老师一起去郊游,好吗?(幼儿跟老师听音乐做动作坐好。)
老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边有很多植物咯!一起看看吧。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
老师:图片里的植物们都怎么了?(干枯、枯萎,快要死了。)
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没有水喝)
二、找一找:植物中的水
1.讨论
老师:植物里有水吗?在哪里?它们会流动吗?
2.实验:植物中的水
出示准备好的植物根、茎、叶,对它们进行挤压,让幼儿感觉有没有水。再出示两棵吸了不同水的植物进行横切,让幼儿观察其不同处。
3.小结:植物中的水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还有果实里。
三、演示:植物的吸水过程
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呢?植物不像我们一样有嘴巴,你们刚才我们看见植物里的水是怎么样吸进去的呢?
1.出示自制图画老师想幼儿演示并介绍植物的吸水过程。
2.小结:植物的根吸住了水,然后由植物的茎和叶脉把谁输送到每片叶子和果实上。
3.幼儿看书。老师再次向幼儿介绍植物的吸水过程。
四、游戏:给植物喝水
总结:我们人的身体一半是由水组成的,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水。如果不喝水,动物和植物都会生病,甚至死亡。
讨论
老师:但是,因为环境的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雨水少,出现了干旱现象,就像我们刚刚去郊游时候看见的景象,植物们都没有水喝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给植物浇水)
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给枯萎的植物浇水(做浇水动作)。
老师:你们猜植物们喝我们浇的水了,会怎么样?(越长越壮)
老师:我们植物园里的植物也好几天没有喝水了,我们一起去给它们浇水,好吗?(好)
教学反思
1.在拿到一个教材预设的主题后,我们常会一起讨论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主题对幼儿来说有趣吗?主题是否来自幼儿生活?是否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吗?幼儿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吗?是否容易获得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等。在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不断根据幼儿的兴趣,调整课程,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
2.教学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素材,例如,幼儿讨论“植物里有没有水”。这一环节,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幼儿科学的思维方法,启发幼儿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还利用研究材料,比如枯萎的植物,我们怎么养护,引发幼儿去思考,去想办法帮助这些植物。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我在教学活动最后,利用 “我是小水滴”游戏给枯萎植物浇水,幼儿很开心、很认真,跟随幼儿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也是合作伙伴。主题活动能更大的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动孩子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变成自己的本领。
3.在这次活动中,在环节与环节衔接中,不是很流畅,不是很熟悉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在教学中,老师说的比较多,而幼儿说的相对少,没有体现出老师为引导,幼儿为主体。
4.如果,再让我上这一节课,我会利用更生动的课件来展示植物慢慢枯萎的一个过程,让幼儿更加形象的认识。
『伍』 中班课程《五官的争吵》教案和反思
教案: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专描写争吵后“我”属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够不够》教案与反思
反思
数学能抄为幼儿动手袭、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