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不知道你是哪个版本的课本,不过内容都差不多吧,你看看可以不?
七上第一单元测试
同学:新学期,新气象,你已经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适应了中学的语文学习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来吧,聪明的你!
第一场语言QQ(共42分)
1.语音测试。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①小憩() ②骚扰() ③凸()出 ④痴( )想
2.词语点将。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3分)
忍 不禁 仙露 浆 孤苦 仃 颜观 色 盘 卧龙 永无 境
3.语序整理。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②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
③绝不辜负生命
④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⑤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①②⑤③④ B.②③⑤①④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③⑤④
4.课文反馈。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国。课文选自《____________》。
(2)《紫藤萝瀑布》选自,作者是。文章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生命》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本名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4分)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时朝雾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6.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条璀璨的诗河。试默写有关黄河的诗句。(2分,多写一条多给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话较量。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知识迁移。读小诗回答问题。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仍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中两个“它”指代一样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行“一个浪,一个浪”是否运用了反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礁石与浪顽强搏斗的诗句是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它表现了礁石什么样的精神?(3分)
9.造句闯关。用“我渴望”开头造一个排比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你的表现棒极了!送你一颗幸运星,创新指数增长100点!继续努力!
第二场阅读BBS(4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1分)
根
①也许,一切的一切,盖源于那个绿色的梦。
②也许,只有那个绿色的梦,才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
③梦想着荒漠里腾起绿云,梦想着绿云里闪出妩媚的花朵,梦想着花朵能邀来洁白的小鸟,梦想着小鸟能衔来蓝色的河流和绿色的草地,梦想着蓝的河流奔涌着不息的生命之歌,绿的草地生长着不败的爱情之果……
④于是,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深深地、深深地饮着这份永无尽头的黑色寂寞。
⑤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黑色寂寞!
⑥没有言语,没有阳光,没有欢呼,千年万年,有的只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和绿的梦想。
⑦缄默是惟一的语言。也许,惟有缄默才能真正表达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述的丰蕴内涵。缄默也是一种灵魂的独白。在无月的黑夜假如你悉心谛听,黝黑而神秘的森林里有一颗热情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或欢乐地喊叫。
⑧有什么比家雀和秋蝉更乐于絮絮叨叨的呢?就成全它们吧!让它们一千遍一万遍尽情地陈述着肤浅的生命感悟吧!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大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⑨缄默,才有力量倔强地延伸。
⑩每天每天,都是一场无言的抗争。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灼人的干渴或泛滥的洪涝。根痛苦地扭曲着身体,探寻着点点沃土,吸吮着滴滴甘露。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这宇宙的伟大奇迹:树木──树林──森林……
把绿的荣耀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把生命的歌声
让给长流不息的江河。却把苦难和寂寞永远地、永远地留给自己。在深深的、深深的地
下,永远地、永远地生活着盘错着虬曲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根之家族!
也许,会有风暴,但风暴只能推折地上的茎,却不能摧毁地下深植的根,或许,会有野火,但野火只能将大地化为焦土,却不能烧掉根的绿色的梦想。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漫
山遍野照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
是的,只要根在,生命之绿便永存!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2分)
缄默 可歌可泣
2.写出本文表达观点的句子。(2分)
3.第①段和第②段的关系是什么?(1分)
4.写出第③段和第段陈述的对象。(2分)
第③段
第④段
5.第⑧段通过什么同什么的对比,赞扬了什么?(不超过20个字)(2分)
6.概括第⑩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2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山民
文/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为加粗字注音。(3分)
疲倦: 遥远: 遗憾:
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粗字注音。(2分)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字,,(朝代)文学家。(4分)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2分)
4.解释下列加粗字词。(3分)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2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3分)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2分)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2分)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2分)
恭喜你,你的水平棒极了!送你一颗快乐豆,能力指数增长100点!继续加油!
第三关作文画板(60分)
阅读下面材料: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请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与字数不限,尽量写出自己最有个性的方面。
恭喜你,你的语文棒极了!送你一颗成功果,智慧指数增长100点!胜利属于你!
参考答案
1.①qì②sāo ③tū④chī
2.俊琼伶察虬止
3B
4.(1)美莫顿?亨特当代少年(2)《铁箫人语》宗璞紫藤萝瀑布生命的顽强与永恒(3)杏林子作品精选 杏林子 刘侠
5.对偶;比喻不真实出现的时间短暂
6.略
7.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8.(1)一样,两处均指代“礁石”。(2)不是反复。作者连用两个“一个浪”是为了说明礁石承受扑面而来的巨浪之多(下文“无休止”与此照应),而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同一事物。(3)前四行。(4)含义是礁石毫不畏惧汹涌而来的巨浪的冲击,依然满怀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礁石”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执著精神。
9.略
(一)1.略
2.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力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3.递进关系
4.根 根
5.家雀、秋蝉同根的对比,赞扬了根无私奉献的精神。
6.赞扬根的无言抗争的精神。
(二)1.píjuànyáoyuǎnyíhàn 2.C 3.A
(三)1.yíchēnɡpánɡlàihámajiānɡ
2.《闲情记趣》沈复三白清代
3.略(见原课文)
4.抬头愉快未染色的帐子正用鞭子打赶走
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
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10.答案提示:如看成群的蚂蚁爬树,私拟行军的队伍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⑵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阅读理解答案:
1、慈爱 思念 2、抱我下树 哼 唱童谣 剔除鱼刺 3、不可删去。 因为这部分回主要写出了外 婆的心中的悲凉答与苦痛,在这种情形之下 ,外婆对我的爱就更显得伟大与感人。 4 、想到外婆的晚年处于如此的孤独、悲凉 之中,我的内心顿时感到深深的内疚。 5、梅雨渲染了一种忧郁的气氛,奠定了 文章的感情基调,衬托了我对外婆的绵绵 思念 6、外婆用那双长满老茧枯树般的手,一 根一根地剔除了鱼刺,外婆对我的浓浓的 疼爱尽含在这鱼中,因此称为“外婆鱼” 7、 相同:都有外貌、神态的描写 不同:本文 通过具体事例 《童年的朋友》通过直接的 语言描写 8、略(可紧扣“日日擢茧手,默 默弄利刺”) 9、略
⑶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答案
考试靠的是脑子
----而不是投机取巧
···请问这样你能学的好吗?
自己慢慢想!
~~我和你一样七年级
O-O
⑷ 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卷A 答案
谛 应
⑸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你在中考网、魔方格这些网站上搜,都有的
⑹ 求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和蔼(ǎi)颓唐(tuí)倜傥(tì dǎng)弥漫(mí)
B、执拗(ǎo)骊歌(lí)夹袄(ǎo)骇人(gāi)
C、盔甲(kuēi)花圃(pǔ)麻渣(zhā)迸溅(bèng)
D、系绳(jì)伫立(zhù)沮丧(jǔ)湖泊(pō)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欣赏)
B、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害羞地笑)
C、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D、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讥笑,即讥讽和嘲笑)
3、选出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D、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轻捷瞬息蝉蜕人声鼎沸
B、麻渣脑髓恐惧荒草萋萋
C、延绵花甫方正来势汹汹
D、肿胀嫉妒幽寂人迹罕至
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一切都/是瞬息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D、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6、假如你曾是一个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转变为一名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最近,班上评选“遵守纪律标兵”,你全票当选。班主任老师宣布评选结果后,同学们都欢迎你上台讲话,请将你应说的话写在下面。(2分)
你上台后说:
7、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①
②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21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那时 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①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②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句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
(3分)
2、第一段中横线上应填关联词语分别是
、 。(2分)
3、第二段描写了菜畦、桑葚的
:油蛉、蟋蟀的
;黄蜂、叫天子的
,这些说明作者写景状物抓住了它们的
。(4分)
4文中画线的①②句分别采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5文中加点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2分)
6、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这几个词语,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2分)
7、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先写
后写
,由 到
再由
到
,从整体中突出
。(4分)
8、选文对环境、事物进行叙述描写,下面全是外形描写的一项是 ( )(2分)
A、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高大的皂荚树
B、光滑的石井栏 轻捷的叫天子
C、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D、碧绿的菜畦 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二)
白雪塑像(15分)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
。
2.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儿子“苦恼”指:(
)
(2)爸爸“苦恼”指:(
)
3.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是什么?
,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文中画曲线的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元元明白了什么?(2分)
6.元元“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文章抒发的感情是
。(2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从先人还家()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天才”,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方面?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4、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40分)
以“烦恼”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存600字以上。
提示:天空不会永远晴朗的,成长中的少年,也会有挥之不去的烦恼。烦恼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习,来自于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但是,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你可以说说自己的烦恼,也可以写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也可以替朋友解脱烦恼,也可以谈谈你对烦恼的见解或主张等。
题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C 5、D
6、(略)
7、⑴①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
②指人类的思维活动
⑵妙处: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想集团”的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一)1、不矛盾,因为两个词表达的角度不同,确凿是说七八年前自己看到的百草园,那时候只看到野草;而似乎是说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百草园不是只有野草。
2.但
却
3、颜色声音 动作 特征
4、拟人
比喻
5、指泥墙根一带
6.强调百草园趣味很多 7、略
(二)1.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的空间显得狭小、拥挤,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地方,大人没有不干扰学习的单独休息的地方。
2.(1)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2)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
3.夏夜、北方的冬天、大雪。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4、对儿子既关切又负疚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元元明白爸爸每天晚饭后就离家出去是为了怕咳嗽影响自己的学习。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他甘愿献出自己最需要的生存空间,牺牲自己必要的休息。6.为父亲伟大而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充满了对父亲的爱和对自己的自责。
7、父亲对儿子深情的无私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爱。
三、1⑴属于 ⑵曾经 ⑶忽然
2、①略 ②略
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后天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