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级上册有没有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邵康节(1011~1077)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内名雍,字尧容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这首诗的意思: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B. 怎样上好一年级课文《一去二三里》
认真听课,了解诗的意思.
大意是: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内三里地,看到不远处容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现代人多把此诗作为小儿启蒙诗来教育儿童。遥想,在作者的年代,此诗应是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遇景物,有感而发,颇有趣味,也很悠然(现代说法应该是“悠闲”)。
C. 一年级上册语文听说《今天有什么课》教案
识 字 (一)
1、一去二三里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八、入”和“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五、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43电39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D. 一去二三里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几页(要准的!!!)好的有赏
第一课
E.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去二三里是一篇什么课文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邵康节(1011~1077)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内)名雍,字容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这首诗的意思: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F. 跪求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张芬种子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张芬种子下载地址:
G. 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的二怎么读
二读本声调值,因为二在本句中有实意,有具体的意思,所以它不读轻声。后面的三字,也是和二一样的读法。
H. 一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课一去二三里是几句话
两句
I.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去二三里课件那有下载,急急!!
第一课件网 看一下在网络里找 O(∩_∩)O~
J.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了乡村的房子,亭台,鲜花等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