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小学生语文课教案

小学生语文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10 08:35:53

㈠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颐和园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㈡ 跪求小学语文小课教案(3-5分钟)

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蛙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 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1)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3)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4)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2)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3)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5)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6)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7)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2)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5)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1)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2)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http://www1.tianyaclub.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607604&PostID=19488868&idWriter=0&Key=0 参考以上网址,谢谢采纳。

求采纳

㈢ 《别了,语文课》教案(非原文)

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先生就给我调了位,从第四排第三行调到最前排的第一行。这样,上国语课的时候,张先生拿着课本讲书,总是不经意似的站在我的位子前边。这样,我就不能竖起课本,用它来挡着先生的视线,在下边画公仔了;我不能偷偷写些笑话,把纸团传给坐在后边的同学了;我甚至不能假装俯下头看书,实际上在闭上眼睛打瞌睡了。 “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起来了。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的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作者是伊索。”
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放学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你怎么搞的?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书?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了。”
“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你不喜欢国语?我倒跟你相反,我觉得那是最有趣的一科,而且——你不喜欢也得啃,这是主要科,你不合格休想将来考到升中试!”
提起升中试,我就狠狠地把脚前一块石子踢得远远的。志聪要拐个弯向那边走了,我说了声再见,便独自走我的路。我心里想:我实在并不是十分讨厌国语,但是提起默书就害怕,又要听默,又要背默,每次总有十来二十个字不会写,每次派簿回来,张先生就把我叫到她身旁,责备我一番。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了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
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我们一家坐飞机呢!”
我听了点点头,心里有点高兴,我知道伯父住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他在那边开了间商店。
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到了外地,还是要再上学,也还一样要默书,但是,在那边,恐怕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吧?
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发愁。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到教员室去,我心里想:“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啊,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可这次,张先生却和蔼又严肃地说:“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今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小允,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礼物,希望你继续努力。”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我接过张先生的图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唉,我宁愿张先生像过去一样责备我,我真是个不长进的孩子,昨天听妈妈说要移民外国,居然第一个念头是高兴用不着再默写中国字了,但是,张先生对我的进步多么着急呀!
我离开教员室,看看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不禁眼眶发热。回到课室的座位上,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这天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这本书浅显地介绍了中国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丰富的中国语文,最后还讲述学好中国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国语文知道很多很多,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吗?”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知道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
我听了吓了一惊。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国语课,语文实在学得不好,大约实际只有三四年级的中文程度。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我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熟新学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机会,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那天国语课,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高高举起:
“陈小允的惊人进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到一百分!”
有谁知道我心里绞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侧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你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我抹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地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要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了。”
我的泪糊着眼睛,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的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逼近了。同学们都纷纷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声声叮嘱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语文。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国语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外地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极度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一直热泪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
觉得可以吗,如果可以,那就动动你们可爱的小手吧!

㈣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准备哪些课型教案

1.强调语言感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

㈤ 小学语文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 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 、利用生活经验 、图片、 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 、树木密、 禾苗 、江南、 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 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 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教师巡回,随机正音。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 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 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那个词与米有关?(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教师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四、再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 个别读。2、同桌读。3、指名读。4、全班随着乐曲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学习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 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 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㈥ 小学阅读课教案

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同步拓展第五课《鸡妈妈的新房子》 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指导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阅读重点: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歌曲唱片、学生读书笔记。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老鹰抓小鸡》歌曲。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

老师问:这首歌写了什么动物?(老鹰抓小鸡)

对你们真棒,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话,阅读描写鸡妈妈的文章。

二、学习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1、谈话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童话城堡:出示课题:走进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前言、目录。

出示故事书,打开前言。老师讲解:从前言可以知道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接着看目录,目录下面是故事的题目。目录里的故事在几页,我们一看就会知道。

3、推荐童话作品:《鸡妈妈的新房子》

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走进童话故事《鸡妈妈的新房子》板书课题。

(6)小学生语文课教案扩展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一问一答” 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思维、情感、审美等的发展。采用问题化教学,则把“学”的责任和任务都移交回学生让“学”真正地在课堂里发生。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 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发展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低年级阅读课,识字写字、流畅朗读、理解积累、语言运用等涉及的知识点会比较多。因而,低年级阅读的问题化教学,我们可以定位为围绕两三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和文本、教师、编者之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两三个主问题的设计,必须是优质的、具有统领性的,让教学环节简明又富有张力。



㈦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设计

该单元教学,都是来做的上课源前的准备工作、策略;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设”即筹划。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就是在上课之前,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计”即计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手段的综合方案,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样式等,“设计”即筹划与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观念想法?本质上是无区别的。从普遍意义讲,是一致的,“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可以说,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对该课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语文课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