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六年级上册语文21课编一首诗长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21课编一首诗长的

发布时间:2021-01-07 12:08:39

㈠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这一首春天的诗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你瞧,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它们全身嫩绿嫩绿,远看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风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摆,好像在给春风点头呢,有趣极了.
你瞧,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花儿们给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你瞧,树木像一个个坚守边疆的卫士,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仍坚强地屹立在那里.今天,它们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最美的是池塘边的柳树,它长出嫩绿的柳条,像一条条小辫子.春风一吹,柳条四处摇摆,像一个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极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蝌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的妈妈,可爱极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从南方飞回来了,是为什么呢?肯定是觉得春天太美了吧j它们在空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呼唤别的小燕子来和它玩耍.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采着花蜜,蝴蝶采着花粉,忙碌极了.
我爱春天I我愿春天永远留在祖国大地上!

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内容是什么

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
一、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A)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B)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C.赏析
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A)注释
1.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4.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5.亦:也。
6.奇:奇妙。
7.欲:想要。
8.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9.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10.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B)译文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C)赏析: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㈢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21课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惑

四年级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作者平时都吃些什么。

㈣ 仿照郭沫若的《静夜》(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十一课),写一首诗

啊啊啊!天空如此宁静,大地如此广大,我-----小小的我只身漂浮在这广大的大海里......

㈤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20和21课(古诗两首,莫泊桑拜师)答案 苏教版

20课
划去第1个 划去第1个 划去第2个 划去第1个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明)

明 于谦 石灰 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

开采煅烧石灰的艰难过程.
经历的各种磨难.

指石灰的颜色或者色泽.
表现作者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高洁的情操.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

元 王冕 墨梅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①两首诗形式上都是七言绝句.
②都是咏物诗(托物言志).
③借物传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声音呢?
C
如果说声音在手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从你的手指头上发出的声音呢?

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琴音是人用手指弹奏琴时才会发出的声音,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弹奏是发出琴音的手段。缺少基础和手段的话就无法发出琴音。

21课
孜孜不倦 勾第二
烙印 勾第一
揣摩 勾第一
篝火 勾第一

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焦急万分

滔滔不绝

诚心
虚心
耐心
细心
专心
精心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肯吃苦,勤练习
仔细观察,写出新意

清晨,千缕温柔的阳光穿透了白云。学校花坛中的花草舒展了腰肢,仿佛刚刚醒来。一阵风吹来,学校一角的小池塘荡起一圈圈的波澜。学校厚重的大门打开了。走进学校,一阵柔软的风吹来,好似在欢迎我的到来。短短续续的来了一些神情气定的学生,不过他们都幽幽的走来,不慌不忙。渐渐的,学校热闹起来,陆陆续续的来了许多脸色焦急的学生,不过他们都急急忙忙,深怕自己迟到。快上课了,学校厚重的大门关上了。对啊!我也要准备下书本了。我微笑着,回到了教室。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上册语文21课编一首诗长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