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语文s版古诗1~6年级(上下册)
小学语文S版一至六年级古诗 一年级上册 课文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窗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还怀疑是地上铺满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遥望高洁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低下头,不由得思念起那久别的故乡。 百花园 清,高鼎,《画》
远看山有色,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 近听水无声。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去花还在,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来鸟不惊。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唐,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欢快地唱歌。 白毛浮绿水,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湖面上, 红掌拨清波。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宋,寇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 更无山与齐。 远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 举头红日近, 抬头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 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明,唐寅,《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 满身雪白走将来。 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 一叫千门万户开。 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一年级下册
课文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春天的夜晚睡觉非常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
醒来时听见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声。
夜来风雨声,
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
花落知多少。
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风雨打落了?
清,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草钻出地面,黄莺乱飞的早春二月,
拂堤杨柳醉春烟。
垂柳的纸条轻拂着堤岸,迷蒙的春烟令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他们赶紧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夕阳依傍着远山渐渐地落下,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
要想看到远方无穷的美丽风光,
更上一层楼。
只有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唐,李白,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
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青云端。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百花园
唐,李峤,
《风》
解落三秋叶,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能开二月花。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入竹万竿斜。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二年级上册
课文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
美丽敕勒大草原,
阴山下,
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
笼盖四野。
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苍苍,
天色青青,
野茫茫,
大草原茫茫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直挂到山前的河流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好像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使人怀疑那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宋,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墙角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呢?
为有暗香来。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淡淡的清香。
唐,白居易,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半夜惊讶地发现被子有些冰冷,
复见窗户明。
有看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夜深知雪重,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大雪,
时闻折竹声。
不时听到院子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
Ⅱ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6单元试卷题目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检测卷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niǔ línɡ yàn fá xiá chánɡ
电( ) ( )云 ( )语 ( )木 纯洁无( ) ( )试
( )转 ( )魂 ( )台 竹( ) 空( ) 报(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3分
及至(zì zhì) 直奔(bēn bèn) 屏气(bǐnɡ pínɡ)
预定(yì yù) 确实(qiè què) 颤动(chàn zhàn)
三、解释下面带点的字词。4分
1、十八般武艺: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游子吟: 4、非然也:
四、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4分
高不可( ) 画龙点( ) 迫不( )待 惟( )惟( )
明知( )问 齐头( )进 手不( )卷 万古( )青
五、下面各组中各有一个词语不是同类的,请把它划掉。2分
1、茶几 茶壶 茶杯 茶盅 茶盘 茶叶
2、大公无私 善始善终 同心协力 南辕北辙 专心致志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前后搭配得当。2分
美妙的( ) 精心地( ) 保留( ) 保存( )
七、选词填空。4分
浏览 审阅 观察 观测
1、我们要善于培养自己的( )能力。
2、每天早晨一起床就( )天气是爸爸的一个爱好。
3、老校长正在认真地( )学校少先队的工作计划。
4、我( )了一下地摊小报,觉得那些东西真没意思。
八、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脑成为 工具。
2、缩句: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改为反问句: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改为转述句:父亲忍住眼泪说:“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九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3分
1、谁言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全不怕, 3、青山 ;
报得 。 在人间。 毕竟__________________。
十、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地力之生物有大数”和“生物生存应有适宜的温度”中的带点字意思相同。( )
2、“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的朗读停顿是对的。( )
3、“他们跑得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这句话没有毛病。( )
4、课文《林海》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赞叹的,朗读的语气应该轻松、欢快。( )
5、作者把凡卡的爷爷写得很乐观,很有趣,把乡村之夜写得很美,目的是为了反衬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与凄苦。( )
十一、根据课文原文或内容填空。7分(3+4)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____,此不为 ”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__,此不为 ”。
2、有一句歌词是:“快乐其实很容易。”作家肖复兴认为孝敬母亲是一种快乐;小抄写员叙利奥认为_____________是一种快乐;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快乐,敬爱的周总理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快乐……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快乐: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8分(1+3+2+2)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天晴”、“雪大”、“景美”的意思,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线表示)
3、“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个句子说明了作者看到大雪时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 。
4、用“——”线画出描写雪后景色静态美的语句,用“ ”线画出描写雪后景色动态美的语句。
十三、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7分。(3+2+2+2+2+2+4)
风雨中的三轮车
突袭而来的夏日风呜呜叫着,时而紧贴地面,将街头的纸屑高高扬起,时而窜上天空,将一朵朵黑羊般的云驾赶到一块。于是,天色迅疾阴沉下来。
顷刻间,倾益大雨从天而降。急雨如箭,行人躲在屋檐下,仰望着墨泼的天空。‖
就在这时,“叮铃铃……”驶来一辆辆棕色的三轮车,它们像惊涛骇浪中浩荡而来的小船。
“上车……每位两元”,三轮车工人迎着风雨呼喊。
困在雨中的行人争先恐后登上车。棕色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唱着欢乐的歌。‖
“叮铃铃……”一辆最年轻的三轮车,绕城一圈后就要返航了。
霎时,他仿佛忆起大街拐角处,还有三双忧郁的眼睛。他们蜷缩在屋檐下,小小的单衣早被雨水溅湿,只有紧搂在怀中的小书包还没有沾上一滴水。
“掉头!”年轻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勇往直前。
“叔叔……我、我们……没钱……”三个小孩可怜的声音在颤抖。
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 年轻的三轮车愤怒地大叫 我不要钱 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 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
在这座被夜色笼罩着,被短暂的暴雨统治着的小城中,这辆三轮车严严地垂下了湿透了的帆布,载着三个小孩子,穿过风雨,向前驶去,一路上留下一串新歌。‖
1、给第10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在短文中找出两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___________ _________
3、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停顿;②表示内容的省略;③表示声音的延续;④表示说话结结巴巴。“叮铃铃……”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叔叔……我,我们……没线……”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时而……时而……”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用“‖”线分为三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唱着欢乐的歌”明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暗喻了三轮车工人 心情。
7、这篇短文记叙 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每课中心思想
祖父和我:赞美浓厚祖孙情,以及我对自由生活诗一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内
金黄的大斗笠:赞美了浓厚容姐弟情在斗笠下的温馨、欢乐、幸福、富有生机
凡卡:表达了凡卡内心悲苦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爷爷在一起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散步:他们诠释了整个世界的生命现象,体现了一家人的互相谦让、互相关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表达我对自由生活诗一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味书屋:作者对于三味书屋的回忆和描写是充满温情、情趣,所以作者批判的是旧教育的古板、陈腐,并非先生,相反他对先生的态度是充满恭敬和敬佩
后面不打了!太多了建议你买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面都有
纯属自己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望采纳
Ⅳ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主要内容
《稻抄草人》
课文结构
第一部袭分(第1~2自然段):写农人做的稻草人整天整夜站在田地里,尽守职责。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一天夜里,稻草人在稻田了看着新抽穗的稻子长势很好,很替主人高兴;当他看到一只小蛾飞来,落在稻叶上下子时,却无法把祸事告诉主人而焦急、发愁。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田里到处是小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把稻子吃得只剩下光杆儿。稻草人为主人一年的辛苦有白费了而痛心。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替主人看守田地的稻草人前后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尽职尽责的稻草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来》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源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5)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Ⅵ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什么教辅资料好用
现在没有S版了,全都是部编版,建议考虑荣德基的图书,点拨、典中点、好卷,优质品牌图书哦,你值得拥有。
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四单元试卷
什么意思? 课文?说清楚。
Ⅷ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专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属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Ⅸ 小学语文s版一到六年级古诗大全
小学语文S
版一到六年级古诗大全
一年级上册
课文
唐,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窗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还怀疑是地上铺满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遥望高洁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低下头,不由得思念起那久别的故乡。
百花园
清,高鼎,
《画》
远看山有色,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近听水无声。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去花还在,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来鸟不惊。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唐,骆宾王,
《咏鹅》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欢快地唱歌。
白毛浮绿水,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湖面上,
红掌拨清波。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宋,寇准,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
更无山与齐。
远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
举头红日近,
抬头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
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明,唐寅,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
满身雪白走将来。
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
一叫千门万户开。
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一年级下册
课文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春天的夜晚睡觉非常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
醒来时听见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声。
夜来风雨声,
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
花落知多少。
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风雨打落了?
清,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草钻出地面,黄莺乱飞的早春二月,
拂堤杨柳醉春烟。
垂柳的纸条轻拂着堤岸,迷蒙的春烟令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他们赶紧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夕阳依傍着远山渐渐地落下,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
要想看到远方无穷的美丽风光,
更上一层楼。
只有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唐,李白,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
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青云端。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百花园
唐,李峤,
《风》
解落三秋叶,
能使晚秋天树叶脱落,
能开二月花。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入竹万竿斜。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二年级上册
课文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
美丽敕勒大草原,
阴山下,
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
笼盖四野。
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苍苍,
天色青青,
野茫茫,
大草原茫茫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直挂到山前的河流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好像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使人怀疑那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宋,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墙角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呢?
为有暗香来。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淡淡的清香。
唐,白居易,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半夜惊讶地发现被子有些冰冷,
复见窗户明。
有看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夜深知雪重,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大雪,
时闻折竹声。
不时听到院子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 喜欢就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