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级上册数学语文都考84分,还有救吗
语文84分还可以…数学差了一些。
肯定还是会有机会的。
小学主要就是基础知识和刷题练习。
所以说坚持下去就没问题。
『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的试卷练习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0%)
1、2007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28226200人,读作( ),改写成“亿“作单位,并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人。
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a, 这个两位数是( )。
4、今天是6月30日星期一,北京奥运会8月8日举行,是星期( )。
5、小丽发现: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是互质数,积是144,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分别是( 岁, 岁)。
6、六(2)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这个班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
7、一次口算比赛,小明4分钟完成80道,正确的有78道,他计算的正确率是( )%。
8、小伟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28错写成182,这样商比原来多了6,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余数是( )。
9、一个圆柱形的水桶,里面盛有18升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实心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这时桶内还有( )升水。
10、如果Y= ,那么X和Y成( )比例。
11、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得( )本。
12、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和这个比例是 ( )。
13、小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14、在一张长80厘米,宽62厘米的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15、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16、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周长是27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17、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通过切、拼的方法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
18、若2△3=2+3+4=9,5△4=5+6+7+8=26。按此规律,5△5=()。
评卷人
得分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6%
1、ab-8=17.25, 则a和b不成比例 ( )
2、林场种100棵树苗,死了3棵,又补中了3棵,共成活
100棵,成活率为100%。( )
3、下图中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阴影部分的面积一样大。 ( )
4、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
5、甲、乙两桶水,甲用去 ,乙用去一半,剩下的水一样多,甲、乙两桶中水的质量比是4:3。( )
6、按1,8,27,( ),125,216的规律排,括号中的数应为64。( )
评卷人
得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6%
1、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a厘米,且2:a=a:3,问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π B、6 π C、6D、无法求出
2、小丽每天为妈妈配一杯糖水,下面四天中,( )的糖水最甜。
A、第一天,糖与水的比是1:9。 B、第二天,20克糖配成200克糖水。
C、第三天,200克水中加入20克糖。D、第四天,含糖率为12%。
3、若a÷b=8……3 , 那么(100a)÷(100b) = 8……( )。
A、3 B、300 C、100 D、 0.03
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3个一样的正方体,切开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A、36 B、30 C、 28 D、24
5、小明由家去学校然后又安原路返回,去时每分钟行a米,回来时每分钟行b米,求小明来回的平均速度的正确算式是( )。
A、(a+b)÷2 B、2÷(a+b) C、1÷( + ) D、 2÷( + )
6、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满盐水,已知甲瓶中盐、水的比是2︰9,乙瓶中盐、水的比是3︰10,现在把甲、乙两瓶水混合在一起,则混合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A、 B、 C、 D.
评卷人
得分
四、一丝不苟,巧妙计算。26%
1、直接写出得数。5%
0.875÷0.125=1÷(1÷ )=756-(256+99)
÷2÷ = 小时:120分= =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8%
4÷ - ÷4-4 ×2003+2005×25%+2004×0.75
[1-( + )]×24 ÷[( + )× ]
3、求未知数 。4%
(6+3 )÷2=18(X-0.4):8=3:2
4、列式计算。9%
(1)0.375除以 的商加上11,再乘以 ,积是多少?
(2)42的 减去32所得的差去除 ,商是多少?
(3)一个数的2倍加上3,再除以1.8,商等于2.8。这个数是多少?
评卷人
得分
五、动动巧手,灵活计算。6%
下面是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的一块水稻试验田的平面图。请你:
(1)量一量:它的上底是( )厘米,下底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
(2)算一算:它的实际面积是( )公顷。
(3)画一画:以上图的高为直径画一个圆。
(4)算一算:你画的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评卷人
得分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6%
1、今天是爷爷60岁大寿。明明准备了很多鲜花,他准备把这些鲜花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明明将全部的 献给了爷爷,祝爷爷寿辰快乐;将全部的25%献给了奶奶,祝奶奶寿比南山;将全部的 献给了爸爸,祝爸爸事业顺利;将全部的献给了妈妈,祝妈妈身体健康;最后剩下6朵鲜花,明明把它留给了自己,祝自己越来越聪明,学习进步!多好的祝福啊!请你算一下明明准备了多少朵花?
2、王师傅加工一种零件,由原来的每个用12分钟降低到每个8分钟,原来每天加300个,现在每天加工多少个?
3、王大伯参加我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条款规定:农民住院医疗费设起付线,县级医疗机构为400元,在起付线以上的部分按45%补偿。今年4月份王大伯患了急性肠炎,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了20天,医疗费用共计8260元。按条款规定,王大伯只要自付多少元?
4、美术课上,美术老师给每个小组(4人一组)准备了25.12立方厘米的橡皮泥,要求每人捏出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的圆锥。请问: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城出发,甲车在超过中点2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甲车所走的路程与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7∶6,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建筑公司承担大沙地村公路硬化工程,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15天,乙工程队单独做需要10天。甲、乙两队合修5天后,因其它地方发生冰灾,道路被毁,公司需抽调一个工程队参加抢修会战,你认为会抽调哪个工程队?说出理由。留下的工程队还需几天才能把这项工程做完?
『叁』 好学生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有的所有部分,这是高中学习计划的范文,你大概删掉80%,留下你用得到的就好了。
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1、目标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4、注意
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③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
④任何学习计划刚执行起来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应该知道为了执行这份计划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够适应这份计划是保证你的远程学习以及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步骤。
⑤“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所以在实施计划时,一时看不到进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气馁、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四、好处
严格遵守学习计划有很多好处:
1、学习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你的学习,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3、学习计划表可以确保你不会浪费时间,使你有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4、学习计划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又可以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
五、努力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4、善于请教的习惯
5、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基本要点: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基本要点: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5、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基本要点: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6、解决疑难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基本要点: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的原因。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弄不清做错作业的原因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弄懂为止。
对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基本要点: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第三,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具体化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五,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本要点:
第一,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第二,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身体锻炼和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学练结合,手脑并用,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运用上述学习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要扎扎实实地按每个学习环节的要求去进行学习实践。
第二,开始运用时,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要比无计划学习好得多,其好处是:
(一)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二)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计划,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还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修学以后的自学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计划。
由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所以有计划地学习成为优秀生的共同特点。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差别当中有一条就是有没有学习计划。这一点越是高年级越明显。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呢? 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 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 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具体 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高效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 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肆』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 语文 期中考试试卷的答案
最佳答案每年都有变得,今年的试卷只有出卷人知道,如果是复习的,我有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jìng mì qī liáng méng lóng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bào yuàn kuí wǔ juàn liàn qǐn bù ān xí
( ) ( ) ( ) ( )
二、选择合适的音节、汉字或词语填空。(6%)
1、唱和( )(hé hè) 血( )液(xuè xiě)
刚劲( )(jìng jìn) 运载( )(zǎi zài)
2、 逸 毅 意 诣 谊
( )力 造( ) 安( ) 情( ) 任( )
3、喜爱 热爱 挚爱
①我们( )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②他的作品洋溢着对祖国的( )之情。
③印第安人( )雨后清风的气息。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4%)
( )( )大物 ( )( )匆匆 ( )( )峭壁 思潮( )( )
可见( )( ) 自( )自( ) ( )( )可亲 ( )至( )来
四、按要求写句子。(5%)
1、写一句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2、写一句爱国名言。
3、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
4、写一句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7% 8+8+2)
1、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 吗?
你好, 的溪流!你 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 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 , 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这几句话选自课文 ,是一组 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与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 ,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 。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 ,进行 计算。詹天佑经常 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请给第三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詹天佑
的品质。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六、仿写。(3%)
请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阵飘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
。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 1+4+2+2+1+4)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 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前,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
A、弟弟 B、同学 C、爸爸 D、“我”
2、找出能够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
②爸爸自己走了以后:
③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
④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3、第四自然段中“……好像不经意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4、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有何不同?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5、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 的作用。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短文的感想。
八、习作。(40%)
请你任选以下一个题目进行习作。
1、题目:与 为友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与树为友,与书为友,与老师为友……
②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条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2、课文中那个摆书摊的年轻人,经常对“我”说:“别饿坏了那匹马”,目的是想让“我”能够心安理得地看书。在生活中,这种善意的谎言并不少。在你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的家人、同学曾经说过善意的谎言吗?请把这样的事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
『伍』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数学知识点
数学: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 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 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仅供参考: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 (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 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 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 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 百分之几?” 解 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 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 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 (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 =2400×1.3672 =3281.28(元)(答略) 语文: 建议你买本书预习: 商品名称: 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从 书 名: 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ISBN编号: 978-7-5634-0926-6 作 者: 桂国隽 出 版 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 开 本: 32开 字 数: 960千字 折 扣: 全价 市 场 价: 8.90元/册 会 员 价: 8.90元/册 书的封面请见『陆』 六年级上册三维数字课堂语文和数学的答案
给广场铺3000平方米地砖,甲队2天完成任务的5分之1,乙队5天完成任务的3分之1.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柒』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题目
六年级上册(语文 数学基础题 提高题)帮帮我吧!!!!! [作业帮助]
数学基础题:
1.计算下版面各题
5/24÷权5/36= 3/4÷1/6= 7/15÷1/3=
6÷4/17= 12÷24/29= 84÷7/12=
7/20÷14/15= 3/20÷1/5= 18/19÷19/38=
2.解方程
2/3÷X=4 X÷1/6=3/10
3/5X=18 6X=3/5
4/3X=8/15 1/10X=3/4×1/2
3.应用题
一列火车4/5小时行驶84千米.照这样计算,这列火车6/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把6千克糖平均分成12袋,每袋石6千克的( ),每袋重( )千克.
『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测试题!
最佳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Dà shà tuǒ tiē yuán liàng ruì xuě dàn shēng
( ) ( ) ( ) ( ) ( )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上“——”(3分)
画卷(juàn juǎn) 一场雪 (cháng chǎng) 扁舟 (piān biǎn)
邮差 (chāi chà) 一水间 (jiàn jiān) 剥皮(bāo bō)
三、在完全正确的一组词后的括号里划“√”再找出错别字依次改正在括号中。(6分)
1、电钮 咨询 媒体 馒头( )
2、俗话 春辉 胁商 慷慨( )
3、树稍 誉写 谨慎 生锈(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应接不( ) ( )山倒海 粉妆玉( ) 随心所( )
( )地而起 居高( )下 前( )后( )优胜( )汰
五、填空。(9分)
1、“盛”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盛”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兴旺 ②强烈 ③浓厚 ④热烈的大规模的。在“盛况”这个词中,它应取第( )种意思。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盛”应取第( )个意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
3、《游子吟》的后两句是 , 。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想 。
5、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六、选词填空。(6分,每小题2分)
不但……还……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如果……就……
1、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
陆续 继续 持续 延续
2、我们( )跳上一只小船,船向河中心移去。
3、这节课,我们( )学习《鸟的天堂》。
七、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4分)
1、《墨梅》《竹石》《石灰吟》看起来是写物的,实际上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
2、“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歇后语。( )
3、“这怎么忍受得了呢?”和“这不能忍受。”意思相同。( )
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这句话的节奏是正确的。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缩句)
2、凡卡写信。(扩句,至少两处。)
3、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比喻句)
九、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他仔细地浏览了今天的报纸。
2、我们要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3、写好一篇作文,必须经过列提纲、构思、打草稿、修改的过程。
十、按顺序排列句子,在( )里写上序号。
(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 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有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十一、阅读题。(15分)
我是中国人
①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日本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我就是一个典型。我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我的家乡——上海。
②在美国,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时,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和陈院琴一道,大摇大摆的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
③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 几个大字——中国□ 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写的是什么□“I love you(我爱你)——”我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
老师恍然大悟,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说:“Good!(好)”
④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⑤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我们把一张选择题的纸交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所以我交上了地图。
⑥当我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可是,不管怎么解释,也是徒然。他总是摇头,不理不睬,但在测试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解释?我很气愤,但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⑦打那以后,我每次小测试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寥无几的。我为超过美国人而骄傲。我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在第三自然段的“□”内加上标点符号。3分
2、解释词语。2分
徒劳:
恍然大悟:
3、打波浪线的话有 的意思。3分
4、如果把④ --- ⑥自然段合为一段,它是围绕
来叙述的。3分
5、课文以《我是中国人》为题,全文充满了情感。请仔细阅读文章,写出作者的两种情感。4分
① ②
十二、作文。(30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
提示及要求:请你充分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350字以上的文章。习作要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这是语文。
『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很简单啊。
语文,你只要跟上老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老师出的题都往深处想,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文也要往深处挖。这样容易得分。另外,课前要先预习,课后要复习。这就行了。六年级的课文也不难。
数学,你要认真听,上册很简单,下册就有些难了。特别是正反比例,和正反比例应用题,这就要靠你多做多练习了。
下面是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fěi cuì píng zhàng fēng luán fén shāo
( ) ( ) ( ) ( )
zōng hé guǎng shà wú xiá qián kūn
( ) ( ) ( ) (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峰峦(luán lán) 围绕(rǎo rào) 画卷(juǎn juàn)
乘船(chéng chèng) 酿蜜(nìang lìang) 砚台(yiè yàn)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4.按要求填表格。(4分)
查带点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选字义对的打“√”
危峰兀立 A.山秃 B.高高地突出
拔地而起 A.往外拉、 B.超出,高出
隐约可见 A.拘束,限制 B.不确定
傲然屹立 A.直立 B.坚定不可动摇
5.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4分)
目之所( ): 兴国安( ):
波( )壮阔: 朴实无( ):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一边……一边…… 虽然……但是……
(1)( )桂林山水美如画,( )到桂林的人络绎不绝。
(2)我们一手砍一手栽,( )可以使林海万古长青,( )可以综合利用。
(3)我们( )伐木取材,( )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
(4)( )石灰粉身碎骨,( )它把自己纯洁的品质留在人们心中。
7.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1)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
(3)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
(4)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
8.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1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1分)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深冬啦,我们可是一点儿也不觉得冷。(1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1分)
仿写:秋天的田野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1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25分)
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的,矮点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请用“‖”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2分)
2.作者是在________观察“大兴安岭”的,“看不完”是因为_________,“看不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加点词语可以看出来作者运用了______手法。(4分)
3.这段话主要写大兴安岭的________,是与________比较而叙述的,写了三点意思:第一写__________多;第二写_________多;第三写__________多。(5分)
(二)鱼塘晚霞
傍晚,我吃完晚饭,迈着慢悠悠的步子,来到宿舍外的鱼塘边,观看鱼塘晚霞的美景。
啊!晚霞,多么奇丽,它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像朵鲜花绽开……我看着看着,身体感到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片晚霞。一会儿,一道霞光射来,晚霞闪耀着绚丽的光彩,我把眼睛微微睁开,眼前顿时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我的身体好像被色彩裹住了。
我低头一看,碧绿的鱼塘像个葫芦形的大宝石,晚霞把彩色的柔光洒在鱼塘里,就像给碧水插上一朵朵绒花。塘里的鱼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悠闲的游动着。有时他们挤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有时它们凝视晚霞,好像议论着晚霞的奇异。鱼儿的游动吸引着我,我的眼前彷佛出现了一幅奇景:一群群金色的鲤鱼仿佛成了塘中的霞光。一抬头,看见天空中晚霞又好像是群群彩鱼在天际游动。
鱼塘左边有个喷泉,喷出的水像彩色的礼花,又像晶莹的珍珠,晚霞一照更是五光十色。这些水珠洒落在水面上,激起一点点小园晕,像彩环一样一圈圈荡漾开去……塘中有一个六角亭,上面铺着琉璃瓦。人们经常在这里对弈,消除工作的疲劳。
鱼塘周围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晚霞把光彩洒在上面,则成了宝石。那怪石有的像美猴王抓耳挠腮,有的像盆景中重叠着的山峦……鱼塘边上种有无数垂柳。它那枝条婀娜多姿,一阵风吹拂过来,垂柳轻轻摇曳着,此刻又披上了晚霞的艳装,活像穿着彩裙的仙女,翩翩起舞……
这绚丽多彩的鱼塘晚景,使人既愿久立观赏,又想低吟一首小诗,还想画彩画……
夜幕降临了,晚霞消失了,一只小鸟飞过水面,鱼儿也安静了。
1.你能用“‖”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吗?第一层写晚霞的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晚霞的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章除了写晚霞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外,还写了晚霞映照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三个景物,写出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忘记“晚霞”,请你用“~~~~~”把作者将景物与晚霞联系起来的词句画出来。(5分)
3.文中的“鱼塘”,“鱼儿”,“喷泉”,“怪石”,“垂柳”等都是实在的事物,
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是什么?找出来,用“——”标明。(5分)
4.在写景的同时,作者还注意融情于景,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句。(1分)
三、口语交际。(5分)
教师节就要到了,你有什么话要对你喜欢的老师说吗?请有礼貌、有条理地表达你的意思。
四、习作(30分)
1.题目:心 意。 要求:(1)列出提纲。(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的文章。
2.学习本单元三首古诗咏物言志的方法,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以物喻人抒发自己的情怀,题目自拟。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
数学你可以在网络上搜: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里面有一个,我看那题很好。
唉,我也费了不少劲,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