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第一、二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情感。
3.初步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初步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教学准备:课件、小稻秧头饰、图片(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图片,引趣导入
1. 出示水稻田图: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水田里的是什么?
2. 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稻秧的童话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想听的同学有没有做好听的准备呢?
二、 师讲故事,生忆故事
1. 老师讲故事:小稻秧脱险记
2. 引导回忆: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好听吗?请你将刚才听到的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说出来。
3. 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教师相机贴相关图片。
预设1:学生可能会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师相机正音“喷雾器大夫”,多音字“大”。)
预设2:学生可能会回忆故事中的情节——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谁来帮助它了?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
过渡: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说得也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你们自己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三、 生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标上“?”。
2.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3. 师出示填空,帮助理清课文脉络:一天,水稻田里一群________要抢_________的营养,把小稻秧气得当场就_________。这时,___________对着杂草喷洒_________,杂草_________,小稻秧吸足了________,又向上___________。
过渡: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稻秧生病了呢?
四、 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指两名同学读。
2.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词语:
表演理解的词语:团团围住 气势汹汹 一拥而上 拼命
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激烈 蛮不讲理 不由分说
(教师相机讲解“营养”,普及农业常识,并引导学生用“激烈”一词说话。)
4. 有感情的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这些生字也能写好。
五、 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说说记住生字的方法:险 吵 杂 拥 拼 跟
2.师范写生字:杂
3.生描红、临写。
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
六、设置悬念,拓展作业
1.将生字词各抄写两遍。
2.和小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小稻秧遇险的内容。
3.阅读推荐:《植物园里的争吵》、《虫子不咬的苹果》
4.师:遇险的小稻秧有没有脱险?是谁帮助了它?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B.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有哪些
三年级科学上册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任课教师 邹兴忠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是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渗透环保教育: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