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22课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❷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第22课的课文。
课文简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原文: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钱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钱畅做了骨髓移植手术。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望楼主学习进步,天天向上,望采纳哦
❸ 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第22课是什么课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要其他课文也有,我都写出来。课题如下:01观潮 02雅鲁藏布大版峡谷权 03鸟的天堂
0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05古诗两首 06爬山虎的脚
07蟋蟀的住宅 0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0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131语文园地三 132第四单元说明 13白鹅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171语文园地四 17长城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20古诗两首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❹ 四年级上册语文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资料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得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关于骨髓移植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桥是连接两个地方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那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这节课中的桥连接的是哪两个地方吗?大陆和台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开大家的这些疑问吧!
二、学习课文:
1、 播放音乐,教师朗读渲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早晨7点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读文中的语句。
①师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名再读,说说你的感受。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美)它给人一种什么感受?(生机勃勃)小钱这样一个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一样,但是还没开放就要凋零了,什么是“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
师:小钱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读书、学习、愉快的玩和跑)可是现在的小钱却只能在病床上躺着,谁再来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②从这段的其他句子你还读懂了什么?(骨髓十分难找,但是小钱很幸运,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
师:此时的小钱会怎么样?(兴奋、高兴)
师: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播放地震录像)
师:(播放背景音乐)在这场大地震中,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断裂,人们流离失所,顿时哭嚎遍地。许多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博士仍然坚定的走进了手术室,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完和同位交流一下。
3、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让你感动的句子?学生说,教师出示,其他同学再谈这句。
①(教师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先谈感受。)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年轻人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家人”,什么叫家人?(和自己有血肉之亲的人、骨肉相连的人)台湾青年连自己的家人的安危都不顾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钱看作了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谁能读出这种情绪?谁再来读?咱们师生配合着读一读。(师读黑色部分,生读红色部分)
②还有那里让你感动?(生读第五自然段,师出示)师:什么是“沉着”谁能读出这种情绪?
师生配合读:
师渲染:此时此刻,地震还未平息,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但是……(生接读);听那,外面房屋倒塌的声音、桥梁断裂的声音,轰隆隆响彻天际,但是……(生接读);看那,人们四散逃窜,哭声、喊声混作一片,更大更严重的地震随时都可能爆发,但是……(生接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答)此时此刻,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对小钱的关爱胜过了什么?(指名说)谁再来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坐着不行,就站起来)播放音乐教师渲染,齐读,读到段末。
③涓涓流出的是什么?(不仅仅是骨髓,还是爱心,是两岸人民那割舍不断的亲情。)播放《爱的奉献》,师生配合读。
④(出示地图,师解释)大家看,杭州与台湾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由于历史原因,杭州和台湾不能实现通航。骨髓的保质期只有24小时,而且需要不停晃动,才能保持骨髓的新鲜。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先坐飞机到香港,再转机到杭州,一路上李博士不断摇晃着手中装有骨髓的瓶子,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 结果,小钱得救了。大家感觉怎么样?(高兴、感动)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和喜悦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故事讲到这儿,谁能说说什么叫生命桥?(指名说,师总结: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来齐读课题。
三、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故事就讲到这儿,小钱得救了,是海峡另一端骨肉同胞给了他新生。或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胞永远都无法见面。但是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课下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亲情
杭州 骨髓 台湾
小钱 年轻人
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22课多音字
是不是 地图抄上的发现?
参 can参加 shen人参 cen参差不齐
差 ci参差不齐 差 差点
了 liao了解 le好了(在第三段的第四行)
长 chang长生 zhang生长 (在第七段第四行)
的 de好的 di的士(第一段的第一行)
地 de邦地 di 地上
好幸苦打字,望采纳啊
❻ 四年级下语文第22课课文内容是什么
牧场之国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的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的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在西在,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驱,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❼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2课内容意思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抄文课文22课《牧袭场之国》内容:
课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介绍了荷兰到处是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自然和谐的景观,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课和22课的词语合适,适合,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课和22课的词语合适,适合,可以调换,因为这个本身就是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