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04 15:10:14

Ⅰ 2016年秋季语文七年级新版教材目录

2016年人教抄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袭目录
(每单元四课,共六单元)

1春 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3雨的四季 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6散步 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11窃读记 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13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15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16诫子书 诸葛亮

17猫 郑振铎
18鸟 梁实秋
19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20狼 蒲松龄

21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郭沫若
23女娲造人
24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人
杞人忧天

Ⅱ 初一语文课程计划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一: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年级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世界文化精华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装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装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一定的难度。个别基础很差的同学甚至在字词方面不过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我现在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含量,让孩子多接触文学作品,在讲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并对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加以解读和赏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养孩子的语感然后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四、具体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不仅需要老师要认真备课,学生也要积极的配合: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对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了解。

③“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Ⅲ 谁有2016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的思维导图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对于七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识字写字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雷泽教育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利用思维导图预习、复习、做课堂笔记、解题等能力;培养学员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列提纲,做总结、做计划;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德育教育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教材分析
采用的是人教版2016最新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学习雷泽速读速记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的在学习文章时出现画面,更好地记忆。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讴歌了母爱的博大深沉。《散步》表现了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金色花》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荷叶·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爱恋之情。《世说新语》两则是文言文。
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鲁迅选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名篇。
第四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思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思维导图能够非常快的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的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前面提到学习雷泽速读速记可以出画面,背记更加高效,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雷泽速读速记根本性提高学员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速度达到8000字以上,提高学员基础阅读速度的15-20倍,提高学员对各类文章的理解能力,普通学员阅读一篇文章一遍理解只有50%左右,而经过快速阅读培养的学员阅读一遍理解率为70%,阅读两遍理解率为80%,阅读三遍理解率为95%以上。 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Ⅳ 人教版2016年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016年人教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每单元四课,共六单元)

1春 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3雨的四季 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6散步 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11窃读记 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13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15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16诫子书 诸葛亮

17猫 郑振铎
18鸟 梁实秋
19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20狼 蒲松龄

21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郭沫若
23女娲造人
24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人
杞人忧天

阅读全文

与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