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30课 答案
1.C(A项“秽”应读huì;B项“燕”应读yān;D项“蓬”应读péng。故选C)
2.B(“荒秽”指野草)
3.C
4.(1)后乐先忧、昔闻今上(2)淮海南来第一楼(3)万家忧乐到心头(4)何必登斯楼把酒 方可对仙人吟诗
5.(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滕王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略。(提示:不要写成对诗句的翻译。要合理大胆地想象,对诗句的描写进行再加工,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景。)
7.(1)出使;(2)飘飞的蓬草。
8.A(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故“属国”不是地名。)
9.“征蓬”指飘飞的蓬草,作者以此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幽微难言的心情。
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是烽烟,因为边塞之地,战事频繁,随处可见烽烟,这样写更能体现边塞的特征。)
11. 参考: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2.《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3.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诗人由衷赞美、留恋难舍;从尾联的直接抒情中看出。
14.天空无云,湖面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透碧。
15.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16.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7.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18.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9.略 可自由发挥,续写的古诗与原诗已经相符即可。
㈡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30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shǔ péng jì sài yān jīng hè huì jīng xǐ zhǎng péng
2.(1)出使。 边塞。 (2)慰问边塞战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飘飞的蓬草 (5)广阔无际的原野。(6)爱。 (7)起。
(8)扛着。 (9)徘徊 (10)指登楼。
3.(1)王维 摩诘 边塞 战地 (2)太白 青莲居士浪漫主义
(3)潜 元亮 叙事抒情 议论(4)去非 简斋南北宋之交
4.(1)带月荷锄归 (2)萧关逢候骑(3)云生结海楼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二、(一)1.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忧郁之情,抒发了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2.作者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黑暗的现实与污浊的官场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随风飘飞,“归雁”入胡天,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边塞,实则是受排挤被贬,山高路远的跋涉不正像“征蓬”与“归雁”吗?
4.李白笔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万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凉、悲凉。
3.爱国,抗金保卫边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0课全文翻译
《礼记·礼抄运》:大道袭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㈣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哪些课文
1.三峡2.短文两篇3.观潮4.湖心亭看雪5.诗四首
26《从小就要爱科学》[14]
27《在太空中理家》[22]
28《奇妙的克隆》
[48]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11]
30《师生自荐课文》[3]
㈤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30课的中心思想(每首诗都有)马上!
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轻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登岳阳楼: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㈥ 语文 八年级上册 30课
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怀
㈦ 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课教案
诗四首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朗诵这四首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教学过程:(一)《归田园居》
(1)陶渊明及其《桃花源》
(2)熟读《归田园居》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①种豆的地点以及劳动成果
②劳作的辛苦与执著
③自己的田园之乐
(3)学生发挥想象 本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4)联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文语句联想。
A、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
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刘禹锡《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诗歌特点:平淡自然,不见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了陶渊明的艺术特点。
(二)《使至塞上》
A、背景:开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疆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诗歌内容:
所行: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 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诗人的传神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所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将官在燕然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渡荆门送别》与《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一)《渡荆门送别》(从表达方式入手)
(1)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表现:
首联:叙述,交代起因。叙事
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的变化。写景
颈联:通过两幅画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写景 末联:发出深沉的乡情之叹。抒情
全诗运用古诗深沉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2)学生赏析本诗 以“我最喜欢…………这一句诗”为句式说话。
(二)教学《游山西村》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似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蕴涵着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衣着简朴,吹萧击鼓,结队而行,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动力。
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
与《归田园居》进行比较:《归田园居》流露了归隐田园的遁世思路,《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村纯朴风俗的留恋。
㈧ 语文配套练习八年级上册30课答案
希望采纳~~
一、1.shǔ péng jì sài yān jīng hè huì jīng xǐ zhǎng péng
2.(1)出使。 边塞。 (2)慰问边塞战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飘飞的蓬草 (5)广阔无际的原野。(6)爱。 (7)起。
(8)扛着。 (9)徘徊 (10)指登楼。
3.(1)王维 摩诘 边塞 战地 (2)太白 青莲居士浪漫主义
(3)潜 元亮 叙事抒情 议论 (4)去非 简斋南北宋之交
4.(1)带月荷锄归 (2)萧关逢候骑 (3)云生结海楼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二、(一)1.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忧郁之情,抒发了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2.作者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黑暗的现实与污浊的官场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随风飘飞,“归雁”入胡天,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边塞,实则是受排挤被贬,山高路远的跋涉不正像“征蓬”与“归雁”吗?
4.李白笔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万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凉、悲凉。
3.爱国,抗金保卫边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㈨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课课文谁有
什么版的 人教
㈩ 八年级上册语文30课注释
归 园 田 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使至塞上: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译诗】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成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游山西村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美酒浑浊不澄,
丰收之年用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绕一道道水,一道道水环一座座山,重重叠叠,回环曲折,正当怀疑是否会无路可行之时,
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即将临近,
布衣衫,普通帽,简朴的古风依存。
从今后,若有机会的话,
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再访此村)
如需详细赏析可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