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课课练七上第四课

语文课课练七上第四课

发布时间:2021-01-03 18:05:25

❶ 零五网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

点击零五网网页找到课课练一栏,点击进入后往下翻查找到就可以了!
O(∩_∩)O我也是七年级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❷ 七年级上语文课课练 回想铁生阅读答案

答案:
1.①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②他的一生透明坦荡,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③他坦然写自己,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往事和他的思索。④他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厄,却并不抱怨,知道感恩。⑤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经受血的洗礼后,他把困苦变成资源,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⑥他在困境中写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答出一点得2分,后面每多答一点增加1分,得满分4分为止,意对即可。摘取原文或自行概括皆可。)
2.第②段第一句交代史铁生本应有的健壮体格,“本来”一词融入了作者对他遭受身体磨难的遗憾之情。第二句叙述了从截瘫到被迫走另一条路,直至最后真正走通的曲折过程。“塞”字融入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简简单单,平平实实,却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融入了对史铁生终于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的艰难的理解和赞叹;“认识”、“阅读”两个词语融入了作者由衷的敬意。(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满分。意对即可)
3.“甚至”和“两部”(或“长篇”)。“甚至”表示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史铁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后写出《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这样的长篇小说的惊讶、敬佩。“两部”表示数量之多(或“长篇”表示篇幅之长),表现史铁生的勤奋、顽强。(找到重读词语和理由各点一半分。意对即可)
4.D 不是“简述”,是详述;没有“感激”之情。

❸ 七年级上册语文顶尖课课练第4课答案

是《新同步课课练》吗?如果不是就不要看!
课内阅读:
选择题:1.B 2.D
解释加点词语:()每天 (2)以......为利 (3)以......为宾客 (4)有的人
《伤仲永》的作者是【宋】时的王安石,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泯然众人矣】。
第二段中点明方仲永成为“众人”原因的一句是【日扳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泯然众人矣】。
课外阅读:
1.(1)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2)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3)要一台电脑给父母
2.(1)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2)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3)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3.这位答题者为什么打电话给他的妹妹
4.原因:作者感到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智慧的美丽
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通过妹妹和主持人的描写来反映出答题者的平静,为下文突出答题者的美好品格做铺垫
6.从不考虑自己而只顾自己的家人
7、8略
课外文言文阅读:
1.(1)正(2)原因
2.(1)有德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好问才能增长知识
(2)有德的人认为孟母知道做母亲的道理
3.略
语文活动设计:略

❹ 七年级语文课课练期末测试作文

每当想起那节语文课,总会令我身心陶醉。我陶醉在了那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也经历了一次时间并不长的情感旅程……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像潮水一般涌进教室,准备上语文课。今天,语文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脸上微笑着,让我感觉到一种异常的兴奋感。
就在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在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从刚开始的平静一下子转为了兴奋,像春天的花骨朵儿一样,在心中绽放了。只见大屏幕上浮现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平静的湖面,一轮明月把湖面照得晶莹、明亮,有一位诗人正站在湖边,举起酒杯,对月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诗人的词和画面上凄凉的景象中,我体会到了历代文人的对月忧愁的心情。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时,屏幕上的画面又转变成了一位大将军,后面出现了一首词《满江红》。我不禁读了出来,从这首词中,我体会到了一位将军的豪迈之情,也痛恨敌人的残暴,我的心从悲伤转为了澎湃、激昂。
我回过神来,看了看周边的同学,他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真令人回味无穷呀!
前面的两首诗词,一个悲伤,一个豪迈,而接下来的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词,则运用的十分巧妙、生动。
就当我们还意犹未尽之时,下课铃响了,我被一下子从思绪的海洋中回到了课堂上,这节课可真令人回味呀!我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从《满江红》的‘‘怒发冲冠’’中,我体会到了将军的那种豪迈之情……总之,这是一节最令我回味的语文课,它让我经历了一次情感之旅。
我永远忘不了,那节令我怀念的语文课。

❺ 人教版 语文 顶尖课课练 全部答案 七年级上册 速度~~~~~~~~~~~~~~~~~~~~

你这是太懒了,我送你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己做吧!!!!!!!!!!!!!!!

❻ 课课练七上语文人教版98页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 散步(A) 【当堂训练】 1. B2. A3. 莫怀戚散步以小见大呵护善待4.(1)B(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C(4)C 【课后作业】 1. 这么冷清的环境,蚂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让人震撼,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2. 震撼或震惊或奇迹描写蚂蚱拼命求生的坚强毅力时的细节3. 认为它是害虫轻视→难以想象→对蚂蚱求生的毅力感到惊讶→被强烈震撼→鞠躬4. 鞠躬既是作者对蚂蚱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的钦佩,也是对蚂蚱的歉意,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的代价教育了作者父子的感激。 2. 秋天的怀念(A) 【当堂训练】 1. 痪 捶 憔 絮絮2. (1)A (2)B (3)B3. 北京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4. 略5. (1)B A A (2)略 【课后作业】 1. 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从而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2. 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 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③说明母亲有着无私、伟大的母爱。3. 这些能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4. 前一处写“要好好儿活”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好好照顾自己。后一处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 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好好儿活”对史铁生而言不仅是走出了残疾的生理、心理困境,更是凭借顽强的意志走上了写作这条人生、精神上的出路,启示我们要战胜困境、战胜自我,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回报生活给予我们的厚爱。 2. 秋天的怀念(B) 【当堂训练】 1. (1)瘫痪 (2)憔悴 (3)喜出望外 (4)烂漫2. (1)形象地写出树叶飘落的动态,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运用排比,突显了菊花多姿而热烈的生命情态,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衬托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3. 第一处写“我”暴躁的砸摔东西的行为,第二处写“我”绝望的动作、语言,第三处写我平静地询问。“我”行为语言的变化,表现了“我”对生活由绝望到出现转机的变化过程,侧面表现了母亲体谅、关爱和引导的作用。4. B 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小说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课后作业】 1. ①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 ②他的一生透明坦荡,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③他坦然写自己,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往事和他的思索。 ④他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厄,却并不抱怨,知道感恩。 ⑤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经受血的洗礼后,他把困苦变成资源,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⑥他在困境中写出大量的文学作品。(摘取原文或自行概括皆可)2. “本来”一词融入了作者对史铁生遭受身体磨难的遗憾之情。 “塞”字融入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谴责以及对史铁生深深的同情。3. D 不是“简述”,是“详述”;没有“感激”之情。 3*. 羚羊木雕(A) 【当堂训练】 1. 略2. B3. (1)BC(2)A(3)C4. C5.(1)√(2)×(3)×(4)√ 【课后作业】 1. 哪儿去啦、突然2. 妈妈态度严厉,再三追问,步步紧逼。爸爸态度平静沉稳,话虽不多,但不容抗拒。3. “冷冷的”,烘托“我”当时哀伤的心情。4. 略 3*. 羚羊木雕(B) 【当堂训练】 1. (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4)神态描写 2. B 【课后作业】 一、1. 应该是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2. 同意奶奶的观点,她知道东西贵重,但执意让孩子去取,对孩子心理影响多大,她把情义看得比财物重,深明情理。3. 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二、1. 如用“诚惶诚恐”一词刻画出了我前面的这位面试者在老总面前畏畏缩缩、缺乏自信的状态。2. 我原先没有料到眼前的这个老总这么不讲背景和社会关系,这么不讲情面,而实则这个老总又是我这个应聘者最欣赏的、最合我意的。他的这一句话让我即刻抛却了胆怯,唤起了自信,所以我会“为之一震”。3. 想象合理合情即可。4. “无须关照”是指在自己已具备了很强的信心和实力的前提下,对工作而言。但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受到别人的关照,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学校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自己遇到困难时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心、照顾,不能一概拒绝,应分清场合正确理解和对待人和事。5. 略。6. 略。 4*. 散文诗两首(A) 【当堂训练】 1. 并蒂(dì)祷告(dǎo)嗅(xiù)倘若(tǎnɡ)沐浴(mù)花瓣(bàn)落下(là)落枕(lào)落笔(luò)载体(zài)转载(zǎi)2. 例:得心应手—手疾眼快—快马加鞭—鞭辟入里—里应外合。3. 印度泰戈尔诺贝尔文学4. (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5.(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孩子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我”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课后作业】 一、1. “我”立志做船夫是为了开拓新的世界,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为村民服务,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讲到一点即可) 2. 对岸有船、牧人、池塘、野鹜等等无比美好的事物,寄托诗人对理想彼岸的渴望热爱之情。 3. 不可以。“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表达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4. B 5. 略 二、略 4*. 散文诗两首(B) 【当堂训练】 1.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斜(qī):倾斜,歪斜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荫蔽(yīn):隐蔽,遮蔽。2. 谢婉莹繁星春水飞鸟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歌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 惴惴 瑞 湍 喘 端 揣 踹4. (1)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我”。借景抒情,托物寄情。(2)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达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3)内容上作者深情呼唤母亲,结构上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感情。5. 略 【课后作业】 (一)1.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2.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1. 排比拟人2. 发展贡献牺牲 3.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 C 5. 《世说新语》两则(A) 【当堂训练】 1. fù zhòu nǐ xù yì2. 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3. (1)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2)(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5. 一是对两个答案都满意,二是“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三是为“柳絮”这个比喻“笑乐”。6. 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课练七上第四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