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最好的教育在哪里
语文课程标准指抄出“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2. 我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急需一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3. 有语文课上老师然你分享读书心得的即兴发言的例子吗
老师好来,大家好,接下来自我为大家分享我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心得
在这本书里,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着我来到了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淘气的汤姆索亚带我来到他的家庭,他的学校。他喜欢和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一起玩耍。他有一次说出了真相,把印第安乔告上法庭,把可怜的墨菲波特解救了出来。又有一次,他把哈克和乔埃叫到荒岛上,来当海盗。还有一次,他把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撒切尔从难以走出的“迷宫”里救了出来最后他又和他的好朋友哈克一起寻宝他们把蕴藏在地下的宝藏成功地挖了出来,汤姆又把自己的机智发挥出来了,他把宝藏藏在了两个小口袋里,吃力地运了出来。汤姆的童年是充满叛逆和冒险的,我希望大家能跟着这个机智勇敢的小主人公,共同感受童心的透明,青春的美丽,人生的温馨,自由的可贵……让我们为自己的童年,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进入他的童年,进入他的回忆吧!
4. 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月至少阅读2000字以上的课外读物,并勤写读书体会.这句话有错吗
第一问:有错. 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月至少阅读2000字的课外读物,并勤写读书体会.(应该这样) 第二问:不对. 在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人们终于明白,清新的空气的确有益于健康.
5. 读书心得:《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
《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以本书写的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看了目录,我最想看的就是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简单?带着疑虑,我读完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触动我的是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的李希贵校长实施的“语文试验计划”,计划规定:高中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我惊讶于李校长的睿智,独具眼光。
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孩子多读几遍就懂了,而我们呢,只怕学生不明白,根据教参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非要孩子往我们咀嚼后的圈里钻。我觉得精讲、多读,孩子学起来非常轻松,效果还好。想想我们从小到大学的语文,脑子里还剩多少?课文能记住多少?老师讲解的又能记住多少?现在脑子里存留的也都是自己阅读、积累、体会、品悟到的一些东西。教学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读书,不管什么书,只要孩子喜欢看都可以,哪怕只喜欢一本书也行。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稍加引导,再加上孩子们想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心情越来越急切,阅读面自会拓宽,语文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再往下看,深有感触的是于老师讲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当我们聆听大师讲课时,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如板书时工工整整、规范的楷体字,还没开始讲课,同学们就已经被他的字折服。如果再加上惟妙惟肖地朗读,学生对老师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学生再小,他们也有自己的鉴赏能力,也会用他们的眼睛观察老师,用心灵感受老师。讲读课文时,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比说教更能吸引学生,这些大概就是老师的魅力之一吧!
简单语文要求教师不简单。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真实、扎实、有效,这是简单语文的核心理念。
6. 语文课上老师让你分享读书心得。该怎么写,求学霸
首先你要把你读书的那本书的简概写出来。然后呢,你就通过读这本书,你感觉到什么?发出的感慨写出来,最后呢要进行一下总结,比如这本书的哪些人物或者是精神引领了你,你该怎么做?
7. 语文课上老师让你分享读书心得。该怎么写,求学霸
读书心得其实也非常简单
就是向别人推荐一下这本书
参考一下书的简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