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六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六则

发布时间:2021-01-01 01:06:19

A. 语文版的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六则 就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有领悟到新的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孔子说:“仲有,交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仁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有于我哉!”
解释:孔子说:“默默的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我这学期没学过,只能帮你这么多 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B. 求翻译初一语文的《论语六则》课文的翻译,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谢谢~,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
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
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
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
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
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望采纳!!O(∩_∩)O谢谢!!

C. 初一语文上册21课论语六则预习笔记

论语啊,非常古来老的智慧,大自智慧,真真儿需要好好学,要多看多想,多为泛指
譬如有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直译成白话就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非常高兴
值得思考的是,朋友为什么从远方来,那么累,那么辛苦,古代的交通是很不便的。当然,也不是非的说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重点是目的,朋友是因为“我”,才特地赶来,“我”身上肯定有别人很喜欢的东西,才会来。之所以会成为朋友,那来的这个人也是“我”极喜欢的了
勉励我们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与人为善,有很多人愿意真心往来
个人意见哈

D. 我们是人教版的,请问语文版论语六则是哪六则,苏教版论语八则又是哪八则急需啊,大家帮帮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E. 速求大学语文《论语六则》翻译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ji,其何以行之哉?”【为政】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译文:孔子说:古时候的人不乱说话,怕话说出来以后,行为上不能兑现,这就是人家感觉耻啊!4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6子张问行。子曰:“。。。。。。。。。!”子张书诸绅。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F.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中的成语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G. 语文版初一论语六则试题(不要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H.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第一语录中的三句话,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可以颠倒~~ 因为原文的意义就不同了

I. 高中语文论语六则的翻译

1.学习需要来不断复习源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5.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热情地教导学生。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6.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J. 速求大学语文《论语六则》翻译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4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六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