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二年级上册语文9课青蛙看海

二年级上册语文9课青蛙看海

发布时间:2020-12-31 21:35:08

Ⅰ 学了【青蛙看海》,我明白了什么

《青蛙看海》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苍鹰、青蛙和松鼠的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读懂苍鹰、青蛙和松鼠的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读中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小青蛙,和打个招呼吧。(学生向小青蛙好)。
2.小青蛙它有一个愿望,就是——看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青蛙一起去实现它看海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青蛙看海》。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师边写边讲要求。生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
4.我们在看这些生词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它的字形,默记它的字音,同时还要想一想它的意思,这样我们记起来才会又快又准,咱们来开火车读吧。火车,火车,谁来开?青蛙 登山 看大海 苍鹰 展翅 飞高空 松鼠 善于 跳石阶 这列火车开得很快,读得也很准。 小朋友们,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节奏,我们一起打节奏读词语吧。
二、学习1-3小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是长期生活在湖边(画湖),它的愿望就是能——看到美丽的大海。(画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 登上山顶就能够看到大海。)(师画山)青蛙想要看到大海就必须要登上山顶,青蛙是在谁的帮助下看到大海的?谁告诉青蛙必须要登上山才能看到大海的呢?(苍鹰)它给青蛙指了一条看海的路。
3. 他要看海,就必须要登山,他是在谁的陪伴下登上山顶的?(松鼠)
4.而且,松鼠是陪着青蛙——(陪着青蛙一级一级跳上山顶的)可以说,青蛙登上山顶,谁的功劳最大?
5.过渡:上一节课,老师教小朋友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勾画法”,咱们把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所说的话用不同的线划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些对话,要读出人物的语气,还要读出你心中的想法。有没有信心读好呀?6.咱们先来看青蛙和苍鹰的对话,课文的1-3自然段
(1)小青蛙想去看大海,苍鹰说了什么?你来读。生读
(2)这只小苍鹰,我来问你,你觉得登上这座山顶容易吗?生回答
(3)苍鹰的翅膀一展开,就有2米多长,你认为容易吗?生回答
(4)那么,苍鹰登上山顶这么容易,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对苍鹰来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再指名读,(评价:登山对苍鹰来说多么容易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5)可是面对这万丈高山,又小又弱的小青蛙会怎么说?生读:天哪,这么高的山!(评价:我感觉这座山真是太高了!)谁还愿意读读这句话?(评价:真是高耸入云,高不可攀哪!)
(6)老师再叫一个小朋友读读看。指名读,(评价:我没有信心了)
(7)面对这么高的山,小青蛙可犯了难了,一起来读读它的话,齐读。
(8)听小朋友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了,请小朋友仔细听,还要认真看,看老师在读完之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9)师范读,问:做了什么动作?(吸了口凉气)
(10)你什么时候吸过凉气?师做动作。(害怕的时候,吃惊的时候)。
(11)那让我们边读好青蛙的话,边做好动作,生齐读,师和省一起做吸气的动作。
(12)青蛙太害怕了,除了山高,还有什么原因让小青蛙觉得自己上不去呢?指名说,
(13)大家来看这两句话,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怎么上得去呢?”“我没有一双……不能上得去。”
(14)女生读上面句子,男生读下面的句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生读
(15)你觉得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生回答
(16)读这两句话的时候,你觉得哪句话能体现小青蛙不能上得去的心情。生回答。那你来读读。(评价:小青蛙一点儿信心也没有了。)

Ⅱ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第1课《秋游》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2课《2008,北京!》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3课《英英学古诗》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4课《乡下孩子》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6课《一株紫丁香》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7课《有趣的发现》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8课《小鹰学飞》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9课《青蛙看海》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0课《狼和小羊》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1课《狐狸和乌鸦》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2课《要好好学字》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3课《朱德的扁担》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4课《梅兰芳学艺》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5课《大禹治水》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6课《孔繁森》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7课《登鹳雀楼》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8课《青松》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19课《小动物过冬》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20课《美丽的丹顶鹤》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21课《水乡歌》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22课《云房子》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第23课《夕阳真美》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拓展 练习题 课件下载 课文朗读

Ⅲ 青蛙看海ppt它登上高山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爱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已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就广义的教育而言,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只要存在着,就与外界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在交换过程的中,就发生着教育。而还不止于此,还有人自身信息的处理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人只要存在着,就存在于教育之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行为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就狭义的教育而言,教育仅指学校教育。但这种狭义的教育,更多地忽视了教育的大背景,这种忽视的结果,就是过分地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忽视甚至无视学校之外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着教育的作用。这样就会把学校教育神圣化,以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而结果是,离开了其他教育因素而空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成了万万不能的了。这是教育的悲哀呀!这些姑且不谈,就让我们来看看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吧。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管如何界定教育的目的与方针,其实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而进行教育,教育为什么而进行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的人,培养出这些人是为什么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而培养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存在”。面对如三鹿奶粉一样的社会事件,如果要从教育上来反思,我们就会看到教育的效果是多么苍白无力!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呢?因为人的爱心的缺失,人在自己的存在过程中,只把他人作为自己存在的手段,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无爱人这心。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如已,这是很高的境界了,而在此之上,还有一种超高的境界,那就是爱人无已。
人的爱心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培养与养成。就学校而言教育(下面的教育都是指学校教育),从学生幼小抓起,注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将此系统化,使整个教育过程构成严密的爱的工程,使学生养成爱人如已之心。这是解决人类和谐存在的根本途径。因此,爱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行为,通过这种爱的行为,给学生以爱,在学生接受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着爱。知识的传授,是让学生由认识爱,到发现爱,由受爱到施爱,由施爱到爱的自觉。这是一项爱的工程。
一、认识爱
教师与学生一起生活与学习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行为,但仅限于,自然非常不够。淄博修文外国语学校的一条原则就是“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孩子”。有没有自觉的爱学生的意识,教育的行为与结果是不一样的。爱的程度的深浅也决定着教师爱的行为的达成效果。要教育学生认识爱,教师要给孩子十二分地爱,教师的爱的行为要像活泉一样,喷涌不断。教师认真备课,爱一分,就会有一分的努力,爱三分就会有三分的努力,爱几分就会有几分的努力。这些努力的果效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有的会明显地感觉到,有些是通过潜移默化而起作用的。爱得越深,教师的工作就会越努力,教育的过程就会越优化与美化,而不同的过程所达到的果效是绝对不一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灵会感受到教师的爱的程度。因此孩子们最直接的认识爱的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过程。柔声细雨与严厉训斥所起的果效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行为本身所起的认识爱的作用。为师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先把养成一个爱人如已的人,无论是在教育行为当中,还是在其他社会生活之中,都应该是一致的。教育内容中的爱就更直接一些了。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爱,甚至有些课文更有意思,以童话的形式写了自然景物之间的爱。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家乡的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亲人的爱。陆游的《示儿》,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祖国的爱。《爱如茉莉》《花瓣飘香》让学生认识到亲人之间的爱。《灰雀》《雪儿》《燕子专列》让学生认识到人对动物的爱。其他还有的课文表现了人对自身的爱,对自然的爱。等等。
《七颗铁钻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中的小姑娘,因为对妈妈的爱,而神奇地得到了水;因为对小狗的爱,木罐变成了银罐;因为妈妈以为自己要死了,舍不得喝一点,把水全部留给小姑娘,银罐变成了金罐;小姑娘舍不得喝,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钻石也变成了星星。学生在学习后就会认识到“是爱创造了奇迹”,要无私地爱(但老师的引导要注意分寸,不要把爱的行为变成一种功利性的行为,许多人讲爱的故事时,不注意这一点,致使“爱”变了味,甚至有些人以那些现实的功利性做为施爱的条件来引导学生,讲述爱的故事,这时,爱就变了质了。)。《检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写出了少先队员对博莱吉克的爱,写出了观众被他们的爱的感动。与此篇课文类似的是《掌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这两篇课文都写了孩子们对残疾人的爱。《小河与青草》(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3课)用童话的形式写了河与青草相互之间的爱,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有相互爱,人与自然之间要相互爱。《青蛙看海》(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松鼠对青蛙的爱,给了青蛙克服困难的决心,使青蛙最终能登上高山看到大海。《路旁的橡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使学生认识到人对环境要有爱心。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己的爱,人与自然的爱,激发起学生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对自然存在的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各个阶段,这些内容会反复出现,虽然侧重点会不一样,但同样都体现了一个阶梯式的前进过程。
二、知道爱。
有些课文虽然不是直接以爱为主题的,但内中却也蕴含深深的爱。《菩萨兵》(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一课中,红军刚到那里时,藏族同胞都怕得跑到了深山里去了,找也找不回来,而后来,他们却主动回了家,对朱德和红军战士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朱德、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爱,是这种转变的原因,虽说红军不但没有伤害藏族同胞,反而帮助他们种地看顾家园看似是直接原因,但深处正是由于红军有对藏族同胞的爱,朱德、红军才会那样做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写了雷奈吉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过程,从中要让学生知道雷奈克的爱心是他之所以发明出听诊器的根本原因。《第八次》(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看似是布鲁斯王子受了蜘蛛结网的鼓舞,实际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使他最终打败了侵略军,取得了胜利。
教师要挖掘教材之中的爱的因素,要看到爱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才不至于在和学生学习时浅尝辄止。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地知道爱,发现爱。
今年在学习雷锋月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锋之所以能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家、爱人民的火热的爱心,他做的一切好事,都是爱的流露,都是爱的行为。
三、发现爱。
爱无处不在,学生在认识爱、知道爱的基础上,要学会发现爱。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而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身边的爱,发现自己是沉浸在爱的海洋之中的。山川河流、小溪大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空气身体,这是自然对于我们的爱,这些爱是非常廉价的,是最无私的爱,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与无视的爱,老师的工夫就是引导学生从这些自然存在之中,发现自然存在给予我们的伟大的爱,要学会施爱于自然,而是自私地、无限制地掠夺自然。初步阶段是学会感恩自然,但这还不够,要养成学生施爱于自然的习惯,才是教育的比较高的目的。在这些方面,外国的文章比中国的文章体现的更多一些。像前面所说的《路旁的橡树》,还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在深层里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爱。《狼和鹿》(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在表达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哲理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写出了自然内部之间的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爱,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些爱。
再有,在引导学生认识爱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与其他的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爱),要引导学生我们处在别人所施爱的海洋中,我们时时刻刻处在爱的包围之中。
四、学会施爱。
认识我们身边的爱,发现我们身边的爱,这是爱的工程的基础性的工作,核心性工作就是与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学会施爱。施爱就要有施爱的能力与技能,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呀!而施爱并不是要等到了某个时间,才施爱。爱的工程和其他有形的工程的区别就在于,爱的工程的各项构成元件是同时施工的。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学会施爱。爱护草木,不乱扔垃圾,这是对自然的爱。那些保护路旁的橡树的建筑工人对自然的自觉施爱,表明他们的爱心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而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想想吧,而我们现在仍然在做着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的事,这是多么可悲呀!上课认识听讲,主动参与,这是对老师的爱,对家长的爱,也是对自己的爱。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交通规则的爱,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之爱(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带来了灾难。)
这些都只是就语文内容而言的。其他各科也是爱的工程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爱的工程,爱的工程是一项永远在进行之中的永远未完的工程。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自身的发展,不是人的自身的完美,不是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只是手段与过程,目的与结果是爱别人,掌握爱别人的技能,修炼成能够爱别人的人。人们经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一个人学到了很多知识,个人修养也很好,但如果缺乏对别人的爱,他仍旧不是一个很好的人。爱的最高境界是对全人类的爱,对所有一切存在的爱(既包括有形体的存在物,也包括无形体的存在者,比如说,思想文化、信仰、规则等等,就属于这些)。这是一个可能需要长时间发展的阶段,但人类总得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所以在一切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渗透“为爱而学”、“为爱而存在的思想”。有没有这种思想做指导,培养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等,所有学生所学的一切,都是施爱的工具,而不是仅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这不是博爱,也不是泛爱,而是真正的爱的真谛。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施爱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爱有多深,动力就有多大。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学生要明白他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他是为了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一切存在而活的。这才是学习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呀!(当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以后,我马上用这些思想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施爱的工程。两个多月以来,大有收获。)
五、爱的自觉。
爱的最高境界是爱的自觉,就是非常自觉地施爱与已、施爱与人、施爱于自然、施爱与存在。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在他们为人民打江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中,做到了爱的自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就是一个做到了爱的自觉的人。雷锋、焦裕禄也是新时代做到了爱的自觉的人。等等,在科学史上,人文史上,都不乏做到爱的自觉的人。这是爱的工程的最顶尖部分。是每一个人毕其一生而努力达到的境界。无私方能无畏。仁者无敌,只有大爱才能无敌于天下。当然了,做到自觉施爱,并不是要无敌于天下的,而只是无私地自觉地施爱,把施爱变成了一种自然式的生命过程。这样的人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与意义的生命。

Ⅳ 小学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回受感触
2.翻开书答,...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Ⅳ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黄山奇石

1.课文内容:《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2.识字:当  脖  啼  著  抢  弹  琴  形  状  岩  区
尤  其  仙  盘  峰  胳  膊  巨 
3.读读背背: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想想说说: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Ⅵ 小学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等青蛙一步一个台阶的爬到山顶,这时青蛙说:“终于见到大海了!”那小朋

祝贺你,青蛙,你终于成功了!

Ⅶ 二年级上册语文 小朋友,你读过<《坐井观天》的故事吗井底的青蛙和看海的青蛙有什么不同你想对它们

1、井底的青蛙我想对你说:( 青蛙,别老呆在井里,你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内界吧,天是容无边无际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
2、看海的青蛙我想对你说:( 你的坚持到底精神值得我学习 。 )

Ⅷ 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中,渴了就喝点山泉水是什么意思

“喝点山泉水”说明喝水数量少,青蛙们只顾跳石阶,看海心情迫切,也说明了它们很辛苦。

Ⅸ 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要相信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终会成功的。

阅读全文

与二年级上册语文9课青蛙看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