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我们怎么上?假如有人嘲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那这个人肯定不是语文教师。因为众多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语文课上得越多越不会上。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众说纷纭,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学习了顾一芹老师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堂课后,有一位语文老师说:“大家都改行当化学老师吧,多有趣啊!”听到这样的话我深有感触,我们的语文无趣吗?亦或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比顾一芹老师的化学课堂缺少了许多该有的因素呢?一、我们少了点亲切 可能会有老师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评价顾老师的课,我也觉得把这样美好的词语用在她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在以前所听的课中,有些现象是作为老师的我都会讨厌的,譬如:叫学生回答问题不用“请”,学生回答完了把学生晾在座位上,不让学生及时坐下,偶然发现了才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学生坐下。再譬如:用过于“抑扬顿挫”的语调刺激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神经,一节课下来让人觉得是上了四十五分钟的刑场。来看我们的顾老师,亲切的语调、舒缓的手势、从始至终的笑容,每一个被叫到的学生就像是被捧在顾老师手心的宝一样,我想她的学生肯定觉得能成为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 二、我们缺了点责任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不能说自己是化学的内行,但我是有着近十年教龄的教师,一堂课有没有造假还是能吃得准的。一堂容量大的课往往跟课前过多的“引导”分不开,流畅,没有疙瘩,学生也是有问必答,答案而且还很准确,这种种怎不令人觉得很假?但顾老师的课我们能感觉到的是学生都想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对同学的见解质疑,这如此的种种没有生硬的感觉,只能给人久违的亲切。有一个细节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男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顾老师面带笑容地指出了他的不足,这位男同学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个细节跟那些生硬地将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照搬的做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顾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复习课,课堂上行云流水的过程是一蹴而就的吗?不是,我们的老师应该有同感,顾老师在平时该是花了多少工夫在这些天资并不算很聪颖的孩子身上啊。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关她的事迹吧,她的责任心是不是我们这些觉得学生很难教的老师所缺乏的呢?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跟她心贴心是她收买学生吗?有这种想法就太幼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中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哪些老师有责任心,讲究方法,学生是看得最清楚的。 三、我们能否多用点方法 说实在的,顾老师的这堂课容量很大,一些化学老师都说,需要两个人分工合作才能真正把这节课的精髓把握住,因为你认真听的话是无法把顾老师的教学思路全部记录下来的。但就是这样容量大的课堂内容学生却能全部“吃”下来,这不能不说是跟顾老师所用的方法分不开的。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种感觉,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开头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钟才能让学生定下心来,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降低了。再来看看顾老师的开场白,那么多老师听课,有些还没坐下来,有些还在找座位,但学生已经被抓住了,是什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是一个空瓶子!连我都被吸引了,搜肠刮肚地想十几年前学过的化学知识,目的就是一个——瓶子里到底是什么气体呢?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学生的脑筋全部开动,一点也没闲着。自然,早就进入学习的氛围了。
❷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他发明了什么>
《他发明了什么》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他发明了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专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属,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生字,理解新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流利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流利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难点】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❸ 王君 或者 余映潮 或者其他语文大家的 驿路梨花 一课的课堂实录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❹ 当代名家语文教师有哪些他们的课堂教学实录或者视频在哪里能看到推荐几个比较好的语文教学网站。
听课网 大量免费的
❺ 我是什么 孟祥梅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魔术师,他就藏在动画里,咱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他给我们变出了什么?(看动画)
2、师:你知道着为魔术师是谁了吗?他变出了什么呢?
生:是水。(板书)
生:变出了云、雨、雪和雹。
师:原来小魔术师就是“水”啊!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边的呢?答案就藏在我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板书课题:30、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大声地读一读,如果你会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老师从课文中找到很多生词,来试试看你会吗?(打开课件)
开火车检查词语。
师:词语读完了,老师还想邀请同学们来当一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生字掌握情况。
(学生都很认真地共用一本书,检查起生字认读情况。)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水这位魔术师变出了许许多多的魔法,这些魔法中肯定有你最赶兴趣的一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魔法的那段读给你的伙伴听吗?
(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随学生朗读来安排学习顺序)
◎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水变成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
一生读第一段
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生:我们变成了“云”,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谁还变成了“云”?(指名说)
师:我也喜欢变“云”(师读)
师:还有谁喜欢变“云”?(指名读)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云”,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时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红袍”,因为我是在出现朝霞和晚霞时,才穿上。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课件)喜欢吗?
◎学习第二自然段(7)
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
指名说。(雨、雹子、雪)
师:我们现在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
师:我们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是变成小硬球打下来的。
师:那你是打下来的,你可真有力气,为什么会“打下来”?
生:因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来。
师:那你打下来一定很有劲,你觉得你应该这样读?
生:应该很有力,很重的读出来。
师:那你试一试?(生读)
师:雨、雹、雪有是水变成云之后变出来的,那么黑板上老师的排列有问题吗?
(板书: 30 我是什么 30 我是什么
雨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 水 汽 云 雹
(请学生观察) 雪
生:我认为雨雹雪不能站一排,他们都是云变出来的。
师;是啊,雨雹和雪都是从云身上边来的,所一我们应该把他改一改更恰当。(改板书)
◎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多会变啊!这些魔术师都从哪儿来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找有找,读一读。
师:谁来说?
生:从池塘、小溪、江河、湖泊、海洋里来。(板书)
师:那么不同地方的魔术师平常都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1:在池子里安安静静的睡觉。
师:那是文静的。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
师:那你是怎样在小溪里散步的?
生2: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为小溪里的水流的很慢。
师:我也看到你正悠闲自得的样子了。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里和其他的水在比赛跑步呢!
师:那你一定是个跑步能手,你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
生3:因为江河里的水流的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师:谁在海洋里,你在干什么的呢?
生4: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呢!因为海洋里的水翻起的浪花,就好象我们在跳舞一样,拍打起的浪花发出的声音就好象我们在唱歌,还打在礁石上也发出了碰撞的声音。开大会是我们水都流到了大海里,水都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热闹。
师: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啊!(板书:丰富)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试一试。
四、巩固词语,小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