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7:48

❶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文言文的默写
(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之异。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9、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 奇巧 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大道之行也》
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杜甫诗三首》
(望岳)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石壕吏)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七)《三峡》
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油》
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观潮》
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十一)湖心亭看雪〉〉
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二)〈〈诗四首〉〉
1、〈〈使至塞上〉〉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游山西村〉〉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❷ 初二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测试卷1

第Ⅰ卷:选择题(第1—13题,请将答案选项填写在以下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2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答案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jìn) 仄歪(zè) 狼藉(jí) 尴尬(gà)
B.愧怍(zuò) 轩榭(gān) 匿名(nì) 温馨(xīn)
C.淤泥(yù) 地窖(jiào) 几乎(jī) 两栖(xī)
D.萌发(mēng) 丧事(sāng) 诘责(jīe ) 瓦砾(l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物竞天择 五彩斑斓 相安无事 消声匿迹
B.英勇善战 风雪载途 因地治宜 重峦叠嶂
C.日薄西山 束手无策 添衣无缝 自出心裁
D.巧妙绝伦 大庭广众 荡然无存 无动于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吃饭,学习,睡觉。周而复始的校园生活让人觉得非常单调。
B.由于熬夜上网,睡眠不足,张三几乎每一节课都奄奄一息。
C.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的形象,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令人叹服。
D.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不小心就得罪人。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B.人短暂的一生与宇宙漫长的年龄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C.他这个人性格乐观,豁然开朗,笑口常开。
D.他这个人冷酷无情,对亲友的病痛常常无动于衷。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王冠商场,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B.抗震小英雄的伤情,牵动了医院里所有值班的医护人员。
C.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D.考古学家从沉睡两千六百年的地下挖掘出弥勒佛石像。
5.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 ① 。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② 而不仅是 ③ 。
3.天文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 ④ 到了三百万年前发光的星体。
A.①层次 ②艺术 ③技术 ④观测 B.①布局 ②技术 ③艺术 ④观察
C.①配合 ②艺术 ③技术 ④观看 D.①映衬 ②艺术 ③技术 ④观测
6.下列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桃花源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B.《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及有关历史足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C.《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大道”,是“大道理” 的意思,讲的是人生的大道理。
D.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丧乱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阅读理解(Ⅰ)(23分)
(一)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文,完成7—10题(8分)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7.下面是对选文结构和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A.“总—分”结构;逻辑顺序。 B.“总—分—总”结构;时间顺序。
C.“总—分—总”结构;空间顺序。 D.“总—分”结构;空间顺序。
8.下面是对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摹状貌)
B.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举例子)
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列数字)
D.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引用)
9.下面是对“太和殿”建筑特征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鸣钟击磬,乐声悠扬,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B.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碧辉煌,雄伟壮丽。
C.太和殿是安放皇帝的雕龙宝座的地方,殿内装饰以“龙”为主。
D.太和殿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和殿内的装饰突出“龙”的形象,以表明皇帝是“龙”的化身,权力的象征,强调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皇权的威严。
B.选文用详细介绍“太和殿”,而对“中和殿”和“保和殿”却一笔带过,是因为紫禁城是权力中心,而太和殿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是紫禁城的“心脏”。
C.“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两句表明,作者是由北向南说明三大殿的。
D.雍正后,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所谓“状元”就是从这里考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3分)
(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歇(歇,休息) B.沉鳞竞跃(竞,争着;跃,跳跃)
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 D.遂至承天寺(遂,于是;至,到)
12.下面是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描写了高低、远近、动静景物的变化,从视觉、听觉描绘出景物的立体感。
B.(乙)文简洁隽永的笔法,写出积水的清丽透明。
C.(甲)文语句短句为主,工整对仗,富有节奏。
D.(乙)文以长句、散句为主,简洁朴素,层次分明。
13.下面对选文句子表达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叙述)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说明)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4分)
14.(1)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将(甲)文省略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15.(甲)(乙)两文同是写景,但包含的感情各不相同,请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甲)文:
(乙)文: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7分)
16、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诗句。(分空1分,共7分,漏写、错写、多写、该空不得分)
(1)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2)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3) 。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4)会当凌绝顶, 。(《望岳》)
(5)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6) ,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
(7)感时花溅泪, 。(《春望》)
四、阅读理解(Ⅱ)(共2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9题。(7分)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7.横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劳动有怎样体会和感想?(2分)

18.加点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劳动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态度(2分)

19.“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5题。(15分)
《寄小读者——通讯十七》
冰心
小朋友:
健康来复的路上,不幸多歧,这几十天来懒得很;雨后偶然看见几朵浓黄的蒲公英,在匀整的草坡上闪烁,不禁又忆起一件事。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认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量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小朋友,有谁知道?
书到此,高天萧然,楼上风紧得很,再谈了,我的小朋友!
20.选文中作者写出了蒲公英的哪些特点?(3分)

21.作者用什么方式给蒲公英以极高的的荣誉和礼赞?(2分)

22.本文赞美蒲公英,写梅花、菊花、玫瑰、桂花有什么作用?(3分)

23.本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4.选文有一个句子可以用来比喻“超人也有一无用处的时候”,这句话是:(2分)

25.根据例句“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仿写。(2分)
没有 ,显不出
五、综合性学习(7分)
26.关于“上网”,有利也有弊,根据你的体验,写出“上网”的 “利”和“弊” 各一条。(2分)
“上网”的“利”:

“上网”的“弊”:

27.怎样做才能使“上网”有“利”无“弊”?请说说你你的看法。(2分)

28.兔子汲取了上一次败的教训,再一次与乌龟赛跑,这一次它不再骄傲自满,但结果还是输了,你认为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力,写一段30个字的文字。(3分)

六、作文(50分)

鲁迅因轻视阿长而遗憾;朱自清因误解父亲而遗憾;杨绛因不能尽心帮助老王而遗憾。“遗憾”是“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的意思。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事情使你觉得遗憾。
29.以“遗憾”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❸ 八年级上人教版语文复习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网络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3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3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课《新闻两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品味本课的语言。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要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 2)把我消息报道的三个特点。 3)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课《芦花荡》 学习要点:1)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感。本课用时文体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课《蜡烛》学习要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把握人物形象,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要点: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要点:1)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贵,增强维护和平的信心。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六课《综合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对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长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单元 第七课《阿长与<山海经>》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怀念之情。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八课《背影》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九课《台阶》学习要点:1)积累本文重要生字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探究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及意义。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课《老王》学习要点: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风格;探究文章的写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的思想。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一课《信客》学习要点: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文章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2)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特点,理解思想内容。3)树立诚信为本做人理念。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二课《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学习要点:1)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培养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单元 第十三棵《中国石拱桥》学习要点:1)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四课《桥之美》学习要点: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通过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五课《苏州园林》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六课《故宫博物院》学习要点: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七课《说“屏”》学习要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屏”的知识,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语感。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八课《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比较全面的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点:1)学习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培养和提高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激发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十课《奇妙的克隆》学习要点:1)了解克隆的相关知识。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