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三十年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三十年

发布时间:2020-12-27 18:14:58

①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

向无数英雄致敬,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101教育初中小编整理了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
【作者】韩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客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上述是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

② 七年级后进生班,进校语文成绩都是30分以下的,读课文都困难,教学任务怎样完成.

这主要还是要靠学生的自觉了,叫他们之前就要先叫他们做人,开导他们,让他们有上进心,如果学生不听那也没有办法了

③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之友答案第三十页2016年的

语文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含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呢?妈妈: 哎,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未经抽打的树结不出好果子来呢?也罢,就牺牲棵树让他明白这个道理吧!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撒 秕 啄 罩2.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4.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5.不能。“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言之有理即可)8.表现出“我”对樱桃树
的溺爱。为下文“我”护住樱桃树和树最后的酷似做铺垫。9.“我”: 哈哈,太好了。我保护了樱桃树使它免受灾难,现在它长得多好啊。妈妈当初怎么那么傻去鞭打它
10.母亲告诉“我”要学会取舍。贪心最终会导致我们不堪重负、两手空空,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一样只能枯死。适当的舍弃,其实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1.“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形象生动地寓意了人们要懂得舍去,要及时祛除心里过多的欲望与贪念。这个题目别具一格,意味深长,让读者深思,留下深刻印象。

④ 七年级语文书上的名言30条(人教版)

七年级试卷 - 七年级(上)诗词名句背诵积累
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5、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9、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10.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综合专题部分

1.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写出古今诗文中有表现奉献内容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请写出古今诗文中有表现爱国内容的名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
5.请写出两句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①-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老骥伏枥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①-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⑥写景的句子是: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①3-4-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⑦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①-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夜雨寄北》
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①-2-4-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巴山夜雨
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①-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①-4-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①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①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兴尽晚回舟。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
①-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一)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
3、树木丛生, 。4、秋风萧瑟, 。
5、日月之行, 。6、星汉灿烂, 。
7、 ,歌以咏志。8、客路青山外, 。
9、潮平两岸阔, 。10、海日生残夜, 。
11、乡书何处达? 。12、孤山寺北贾亭西, 。
13、几处早莺争暖树, 。14、乱花渐欲迷人眼, 。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16、明月别枝惊鹊, 。
17、稻花香里说丰年, 。18、七八个星天外, 。
19、旧时茅店社林边, 。20、枯藤老树昏鸦, 。
21、古道西风瘦马, , 。
22、神龟虽寿, 。
23、 ,终为土灰。 24、老骥伏枥, 。
25、烈士暮年, 。 26、 盈缩之期, 。
27、养怡之福, 。28、幸甚至哉, 。
29、故人聚鸡黍, 。30、绿树村边合, 。
31、开轩面场圃, 。32、待到重阳日, 。
33、清晨入古寺, 34、曲径通幽处,
35、山光悦鸟性, 36、万籁此都寂,
37、杨花落尽子规啼, 38、我寄愁心与明月,
39、君问归期未有期, 40、何当共剪西窗烛,
41、烟笼寒水月笼沙, 42、商女不知亡国恨,
43、一曲新词酒一杯。 、
44、 、 ,小园香径独徘徊。
45、莫言下岭便无难, 46、正入万山圈子里,
47、常记溪亭日暮, 48、兴尽晚回舟,
49、争渡,争渡,
50、半亩方塘一鉴开, 51、问渠那得清如许?
5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 , 。
53、《过故人庄》中诗人与朋友把酒闲话的句子是 , 。
5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春到西湖,鸟儿开始活跃的句子是
, 。
55、《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
56、《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 。
57、《过故人庄》中表现作者与朋友间融洽的感情及对田园的喜爱的句子是

58、《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59、《过故人庄》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60、《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

61、《钱塘湖春行》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6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
6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二)
1、 ,以观沧海。 2、 ,山岛竦峙。
3、 ,百草丰茂。 4、 ,洪波涌起。
5、 ,若出其中。6、 ,若出其里。
7、 ,歌以咏志。8、 ,行舟绿水前。
9、 ,风正一帆悬。10、 ,江春入旧年。11、 ?归雁洛阳边。12、 ,水面初平云脚低。13、 ,谁家新燕啄春泥。14、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 ,绿杨阴里白沙堤。16、 ,清风半夜鸣蝉。
17、 ,听取蛙声一片。18、 ,两三点雨山前。
19、 ,路转溪头忽见。20、 ,小桥流水人家。
21、 ,夕阳西下, 。
22、 ,犹有竟时。23、 ,终为土灰。
24、 ,志在千里。25、 ,壮心不已。
26、 ,不但在天。27、 ,可得永年。
28、 ,邀我至田家。29、 ,青山郭外斜。
30、 ,把酒话桑麻。31、 ,还来旧菊花。
32、 ,初日照高林。33、 ,禅房花木深。
34、 ,潭影空人心。 35、 ,但余钟磬音。
36、 ,闻道龙标过五溪。37、 ,随风直到夜郎西。
38、 ,巴山夜雨涨秋池。 39、 ,却话巴山夜雨时。
40、 ,夜泊秦淮近酒家。 41、 ,隔江犹唱后庭花。
43、 ,去年天气旧亭台, 。
44、 ,似曾相识燕归来, 。
45、 ,赚得行人空喜欢。46、 ,一山放过一山拦。
47、 ,沉醉不知归路。48、 ,误入藕花深处。
49、 ,惊起一滩鸥鹭。50、 ,天光云影共徘徊。
51、 ,为有源头活水来。
5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5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54、《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
55、《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
56、《西江月》中用互文的方法写景的句子是 ,
57、《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景象的句子是 ,
58、我们赞扬人到老年仍有雄心壮志,通常引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 , 。 , ”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 。
7.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 。
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59、《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 。
60、《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61、《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 。

第五单元诗、文背诵题《桃花源记》
1、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2、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陋室铭》
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惬意闲适生活情趣的语是: 。
《爱莲说》 :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莲, 。
2、 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3、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是: 。4、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
1、说明核舟大小的句子是: 。
2、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
3、左臂挂念珠倚之—— 。
4、《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刻画苏东坡外貌特征的句子是:
6、刻画佛印外貌特征的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2、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3、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
, 。是故谋闭而不 ,盗窃乱贼而不 ,故外户而不 ,是谓大同。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望岳》
1、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2、《望岳》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
1、《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
1、说明兵役之苛酷: 。
2、 说明战争之惨烈: 。
3、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
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
5、《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6、存者且偷生, 。
7、老妪力虽衰, , , 。
8、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 。
7、《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答案: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土地平矿,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2、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莲,花之君子者也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7、香远益清8、莲,花之君子者也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粟许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珠可历历数也4、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4、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故外户而不闭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三男邺城戍 2、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 出入无完裙、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死者长已矣、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7、有吏夜捉人

⑤ 七年纪语文下册30课狼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教案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一定让他们熟读成诵,再借助注释,课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因此,指导他们反复诵读是本课的主要教法。

本文的故事性强,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讲故事,再启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

2.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结合班级情况,采用赛背、赛问、赛讲、赛练的比赛方式,依据学生的程度分层次促进指导。

【 指点迷津 】

重点:理解本文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的特点。

解决办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中的内容体会,教师作一些讲解。

提示:

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叙故事,第二部分是议论。第一部分记叙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先写屠户遇狼。交待了时间是“晚”,地点是“途中”,事件是屠户归途中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后写屠户惧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户扔几块骨头,狼就停下来,不再追他的,表现他对狼抱有幻想。可是“骨已尽”两狼之并驱如故”。这时的屠户心里非常害怕,也表现出狼的贪婪和狡猾。再写屠户御狼,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的屠户已明白了,狼不会改变吃人的本性。只有和狼斗争,才能得以生存。于是就奔倚柴垛下面,弛担持刀,狼不敢前,最后一层是写屠户劈狼。“一狼径去,其一伏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户并没有被狼的假相迷感,而是乘隙进攻。“以刀劈狼首,又数毙之。”杀死一只狼,刚要走,转到柴垛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打洞,身子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后断其股,亦毙之”。这是情节的高潮,也是结局。整个故事只用了一百八十余字,把曲折的情节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让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难点:文言文中一字多义,词的活用,虚词的含义

突破方法: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的意思推断,然后教师给予明确。

提示:一字多义

1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盖以诱敌 ( 敌人 )

2 . 止 一狼得骨止 ) 停止 ) 止增笑耳 ( 只 )

3 .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想 ) 意暇甚 ( 神情态度 )

4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于是,就 ) 乃悟前狼假寐 ( 才 )

词的活用

1 . 一狼洞其中 (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

2 . 狼不敢前 (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活用为“像狗一样” )

4 . 意将隧入…… ( 隧”活用为“钻洞” )

5 . 一屠晚归 ( “屠”,动词,活用为名词 )

文言虚词

1 . 其 恐前后受其敌 ( 指狼 ) 场主积薪其中 ( 指麦场 )

一狼洞其中 ( 指柴草堆 ) ……以攻其后 ( 指屠户 )

2 . 以 投以骨 ( 把 ) 盖以诱敌 ( 用来 )

以刀劈狼首 ( 用 )

二、学海导航

【 学海指要 】

《狼》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精品。情节虽比较简单,但波澜起伏,含义深刻,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令人玩味不尽。

1 . 学习这篇课文,要熟读背诵,仔细思考本文下列问题:

( 1 ) 本文的叙事部分与议论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

具体的叙事含有议论的主旨:狼虽然狡诈凶残,但在机智勇敢的屠户面前,终究还是自取灭亡;而精短的议论之笔又是从具体的叙事之中生发出来的。可见,本文的议论和叙事联系十分紧密。

( 2 ) 本文的叙事部分,如从记叙的要素来看,六要素各是什么 ?

本文六要素是: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和两狼;事情的起因:狼;事情的经过:惧狼、御狼;事情的结果:杀狼。

( 3 ) 屠户晚归,肯定随身带着刀,为什么他先迟迟不用刀去劈狼 ? 而到了“一狼犬坐于前”之时,他却“暴起,以刀劈狼首” ?

屠户先前对狼的凶残狡诈而贪婪的本性缺乏认识,以为“投骨”就可息事宁人。后来狼的步步紧逼,使他“大窘”,才猛然省悟过来,认清了狼的本性,看准机会,当机立断,立即用刀去杀死两狼。

2 . 品味语言

( 1 ) 本文开头两句写“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作用 ?

还有两点作用:①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伏笔 —— 因为“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才有下文惧狼的“投以骨”的情节。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 试想一下:天色已晚,行在半路上,屠夫孤身一人,却碰见了两只恶狼,而且这两只恶狼已一步一步紧跟着屠夫走了老远。这该是多么令人恐惧,毛骨悚然的情景 !

( 2 ) “顾野有麦场”的“顾”即“看见”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屠夫当时是有心去看才看见了麦场积薪,还是无意中看到的呢 ? 何以见得 ?

有心去看才看见的。从上文“投以骨”可见,屠夫起先对狼的贪婪凶残本性缺乏认识,对狼抱有幻想,一再退让。但两狼还是“并驱如故”,于是“屠夫窘,恐前后受其敌。”这时,他才对狼的幻想破灭,对狼的本性有了足够的认识,知道要想保全自己,非将狼杀死不可。于是人就果断抉择,采取了行动:首先要寻找一个有利地势,然后再与狼勇敢搏斗。下文所写也证实了这一点。可见,“大窘”是屠夫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转折点。这以后的“顾”。等一系列行动就是主动的了。

( 3 ) 本文中的两个“乃”,它们的意思都一样吗 ?

不完全一样。前一“乃”是“于是,就”的思想,而后一“乃”字,联系上下文应译为“这才”的意思才更恰切。因为屠夫是在当机立断连杀二狼之后才明白前狼“假寐”“诱敌”的诡计的。

( 4 ) “乃悟前狼假寐”,此句中一“悟”字,可否换成“知”、“晓”等字 ? 为什么 ?

不可。因为“悟”不仅仅是一般的“明白、知道”的意思,而是“恍然大悟”的意思,所以不能换词。

( 5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这是个反问句。为什么要用反问语气来发表评论而不用陈述语气 ?

因为反问语气表达的意思更肯定,观点更鲜明,其表达效果也更强烈些。

( 6 ) “止增笑耳”,句中的“耳”这个词,没什么实在意义,能否将它们删去 ? 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个“耳”是专用来表示“不过如此”、“不置一谈”类似语气的,具有讽刺意味;另外,“耳”与前文的“止”常常配合使用,删去了“耳”,这句子就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完整。

3 . 能力综合训练

( 1 ) 熟读、背诵这篇课文,仔细揣摩屠夫及狼一连串心理活动。口头复述这个故事,要有详略,要加重心理描写的成分。

( 2 ) 细心体味本文的佳词妙句,心领神会,口头说说,然后将这些词句一一抄录下来。

( 3 ) 屠夫终于战胜了凶残狡诈的狼,保全了性命。屠夫的收获仅止于此吗 ? 说说看。

( 4 ) 结合课文中写狼的语句,分析一下狼的本性。

从描写狼的狡猾的语句中认识狼的本性: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从狼缀行不舍,到相向对峙,可见狼吃人的本质不会改变。②再看狼前诱敌,后偷袭的诡计,又知其不但凶残,而且狡猾。

举例分析:

1 . 《狼》这篇文章结尾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文章结尾的话是作者的评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时要联系全文。两只狼为了蚕食屠夫,它们时而一止一从,时而一去一坐,时而一前一后,配合得十分默契,看去好象很有灵性,可是,最终还是被屠夫杀死了。由此看来,作者辛辣地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说明真正有智慧有力量的还是人,而决不是禽兽。有许多人认为,作者当年写狼,实际是指向 统治阶级中那些最凶残、最狡猾的衣冠禽兽,意在提醒人们,要提高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

2 . 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解题思路及答案:

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及理解。

缀行甚远 一狼骨止,一狼仍从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 译文略 )

3 . 写出含加点词的成语。

积薪其中 ( ) 并驱如故 ( )

乃悟前狼假寐 ( ) 驰担持刀 ( )

答案:杯水车薪 并驾齐驱 梦寐以求 风驰电掣

4 . 《狼》的主角是谁 ?

作者通过对狼的恶行的描画,揭露了社会上像狼一样狰狞贪婪的坏人的本质,并指出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消灭这样的恶人,好人才能活命。

许多分析都把屠夫当作是小说的主角,其实,狼,才是小说的主角,才是故事发展的推动者:

跟踪欲吃人 → 得骨复追人 → 逼人倚薪立 → 计败被劈死

【 妙文赏析 】

我梦见我做了医生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 ”爸爸边看电视边问我。“当医生,就象他们一样。”我指着电视说。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白衣战士的片子。妈妈听了笑着说:“未来的大夫,能治治我这腰疼病就好了。”“当然可以,理当效力。”我颇有些得意地说。“好了,我知道你自小就喜欢这一行,现在快去睡吧,未来的医生 ! ”爸爸慈爱地说。“是,遵命 ! ”……

模糊间,我已在全市最有名的医院工作了。

呵,好漂亮的一所医院啊 ! 鲜花盛开,碧草如茵,绿树成行,美观大方的医用楼,新颖别致的亭阁小园,造型独特的喷泉长廊,随处可见散步闲谈的人,简直是花园一样的医院。

我来到自己所分配的外科,向主任报到,主任高兴地说:“欢迎你,我先领你到处看看好吗 ? ”我正求不得,马上就答应了。

“咱们医院的设备十分齐全,全是一流的。”主任边走边说。来到门诊部,我向四周看了看,只见看病的人川流不息,可大夫却很少。“他们能忙得过来吗 ? ”我有些惊疑。还没等我开口,主任便解释道:“这里好多事都是由机器代替的,原来必须由大夫亲自检查的疾病,象把脉、量血压、量体温等,全由机械手取而代之了,而且收费、拿药也是由机械手完成的。这样不就节省很多时间了吗 ? 所以他们一点也不忙。”这些事我全是头一次听说,不由听入了迷。

住院部病房里的设施更是应有尽有,而且采用了先进的程控设备。在中心观测台就可以观察到每一个病人的情况,无论出现什么事情大夫护士们都能赶到,这可替护士小姐帮了大忙。正看着,主任手腕上的对讲机响了,原来有个急诊病人需要马上动腹腔手术。我听后,马上自告奋勇地请求让我来做这个手术,主任点头同意了。我兴奋不已,急忙着手准备。主任拦住我说道:“先别忙,现在不用亲自主刀做手术了,只要在中心操作台上操纵机械手就可以了。”说完,就领我来到操纵台上。

只见操纵台前有一个大屏幕,将患者需要动手术的部位显示得非常清楚。屏前有几排红红绿绿的按钮。一切就绪后,我操纵机械手动起了手术。正当我紧张地做手术时,忽然病人呼吸急促,腹部左侧大出血。不好,按错了电钮,顿时周围的护士一片惊叫,我早已惊呆了。就在这一刹那间,主任一个箭步登上操纵台,夺过制动器。好险啊 ! “输血 ! ”主任命令道。大家早已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了。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输备 ! 输血 ! 血 —— 我惊叫着。

“快醒醒,快醒醒,要上学了。”我一惊,啊,身边竟是妈妈。刚才原来是一场梦呀 ! 我不由得舒了一口气,忙起了床,洗漱、吃饭。

妈妈问我:“你做了个什么梦,大叫大嚷的 ? ”“没什么。”我做了个鬼脸,提着书包跑出家门,又回头冲妈妈说:“不过,我相信我的梦一定会成为现实的,到那时,你就知道我做了个什么样的梦了 ! ”

评析:

这是一篇梦幻理想的记叙文。作者以看电视谈理想 —— 长大了当医生,交代了梦由,以“模糊间,我已在全市最有名的医院工作”入梦;梦中写了美丽、幽静、有着现代化设施的医院,重点而详尽地记述了“我”按错电钮引起一场惊慌,主任救急才又化险为夷的过程,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现在扎扎实实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我相信我的梦一定能成为现实的”。多么自信啊 !

【 思维体操 】

宰相的眉毛

有一次,一位宰相请一个技艺高超的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想修面到一半时,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刮掉了。哎呀 ! 他暗暗叫苦。如果宰相知道后怪罪下来,那可吃不消呀 ! 但他情急生智,心中暗喜:有啦 ! ……

他告诉了宰相 。结果,宰相没有惩罚理发师,让理发师给他画了两道眉毛。

请你想想理发师是如何躲过惩罚的 ?

参考答案:

原来理发师是这样做的:他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宰相的肚子,仿佛要把五脏六腑看个透。

宰相莫名其妙,迷不解地问:“你不修面,却光看着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 ? ”

理发师忙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子并不大,怎能撑船呢 ? ”

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形容宰相的气量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

理发师随即:“扑通”一声跑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 ! 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能见人呢 ? 正要发怒,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让理发师给他把眉毛画上。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1 . 识记下列字的音、形

缀zhuì 窘jiǒng 屠tú 苫shàn 倚yǐ 驰chí 眈dān

瞑míng 暇xiá 毙bì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诱yòu 黠xiá

2 . 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字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通“只” ) 一狼得骨止 ( 停止,动词 )

意: 意暇甚 ( 精神,名词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想要,动词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动词 ) 盖以诱敌 ( 敌方,名词 )

前: 前狼又至 ( 前面,名词 ) 狼不敢前 ( 上前,动词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于是,就,副词 ) 乃悟前狼假寐 ( 才,副词 )

●古今异义

去 古义:离开。如:一狼径去。 今义:往。如:出去。

少 古义:一会儿。如:少时, 今义:数量小。如:少量。

几何 古义:多少。如:几何哉。 今义:数学的一种,几何学。如:几何知识。

3 . 理解文中表现狼的阴险狡诈的语句

4 . 掌握“其”作代词时,在句中指代什么

5 . 背诵全文

6 . 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情况

【 动脑动手】

1 . 结合课文语言特点,分析一下狼的本性和屠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狼》语言十分精练生动。对屠户和狼的刻画,形象鲜明,神态逼真,而用语却极其简省,可谓达到“句不可削,字不可减”的地步。如写狼,用“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语,刻画出狼的贪婪、凶残、得寸进尺的吃人本性;用“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将隧入”等语,描绘出狼的狡猾、阴险。写屠户,用“惧”、“大窘”、“投以骨”、“复投之”等语,表现出他的恐惧、退让、存在幻想;用“顾”、“奔”、“倚”、“驰”、“持”、“暴起”、“劈”、“毙”等语,活画出他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 从《狼》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

参考答案: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像狼一样贪婪凶残、狡诈阴险的恶势力。

3 . 选出对“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正确的一句。 ( )

A . 骨头已经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你追赶我,我追赶你。

B . 骨头被狼吃完了,但两只狼仍旧照样追赶。

C . 骨头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互相追赶。

D .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追赶。 答案 ( D )

4 . 选出对“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翻译正确的一项。 ( )

A . 狼不敢上前,瞪眼盯着屠户,屠户也瞪眼盯着狼。

B .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朝着屠户。

C . 狼不敢上前,注视着屠户走来的方向。

D . 狼不敢走在前面,瞪着眼朝着屠户。 答案 ( A )

5 . 按《狼》课文填词并解释所填的词。

①___行其远: ②___驱如故: ③___担持刀:

④___以诱敌: ⑤___野有麦场: ⑥转视积____中:

⑦目似___: ⑧意___甚: ⑨一狼得骨____ : ⑩___增笑耳:

答案:①缀,连结,这里紧跟的意思。②并,一起。③驰,放下。④盖,原来。⑤顾,看。⑥薪,柴草。⑦瞑,闭眼。⑧暇,悠闲。⑨止,停下。⑩止,通“只”,仅仅。

知识拓展: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 ( 1640 — 1715 ) ,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 今淄博市 ) 人。蒲松龄十九岁庆童子试,中县、府、道三个第一名。以后却屡试不第,始终没有考上举人。《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书房的名称,“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这部书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共有四百九十一篇。它主要借鬼狐神妖、奇闻异谈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制度的黑暗、科举制度的不合理、青年男女向往真挚自由爱情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创新园地 】

1 . 冰上的难题

假如你独自一人趴在一个结了冰的池塘的冰面上,冰非常滑,既不能爬动,也无法翻身。想想看,你能用什么办法离开这个结冰的池塘 ?

2 . 十九吨鱼

从前有个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向当地渔民购买了五千吨鱼。船经过了几十天的航程,来到了非洲赤道附近的马加的沙港停泊,准备将鱼在那儿转手卖出去。谁知一过秤,却发现鱼少了将近十九吨。短缺的鱼到哪里去了呢 ? 被偷是不可能的,因为轮船沿途没靠过岸。当时大家都无法揭开这秘密,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

答案及分析:

1 . 脱掉鞋子,向相反方向扔去,反作用力可以使你滑出冰面。

2 . 同一物体离地心越近重量越大。两极地区物体重量,要比赤道附近大0 . 53%。物体重量还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很大关系,在南北极基本不受地球旋转的影响,所以那里的引力最大,在赤道附近正好相反。阿姆斯特丹位于北极附近,而马加的沙港位于赤道附近。这正是缺少19吨鱼的原因。

⑥ 语文周报七年级下册第三十六期

ⅠADCBCBDACCBACDCⅡ.1.ruler2.key3.map4.jacket5.orange6.pen7.English8.spell9.what10.pleaseⅢ.1.CI和O都是元音字母。2.B字母I的笔划是三划。3.C题意:“这是一把钥匙吗?”“是的,它是。”问句是一般疑问句,应用yes或no来回答,B项中主语不能用that,D项前后矛盾,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4.A题意:“你的夹克真好看。”“谢谢。”对于别的赞扬,应该表示感谢,故选A。5.Beye发音为[ai],与字母Ii同音。6.B题意:这用英语怎么说?介词in表示“用某种语言说”,故选B。7.C询问英文名称应该用“What‟sthisinEnglish?”,是固定句型。8.B“Fine,Thankyou.Andyou?”意为“很好,谢谢。你呢?”,回答一般是“I‟mfine,too.”,意为“我也很好。”9.D英语中元音字母一共有五个,分别是a,e,i,o,u,A项中的k,B项中的n和C项中的j均是辅音字母。10.B题意:我的名字是汤姆。myname是第三人称单数,故be动词用is。11.A题意:“这是什么?”“这是字母Q。”由答语可知问句是询问是什么东西,故选A。D项语序不对。12.C题意:“早上好。”“早上好。”当对方打招呼用Goodmorning.时,回应也用相同的语句。13.A题意:“你身体怎么样,海伦?”“我很好,谢谢。”询问某人近况用Howareyou,尤其指身体状况。14.C题意:“晚上好,辛迪。”“晚上好。”跟某人打招呼,直接在招呼语之后说出名字即可,之前不加任何介词。名字首字母要大写,故选C。15.C题意:“这用英语怎么说?”“这是bike。”It‟s是Itis的缩写,It指代问句中的this,以避免重复,is是谓语动词。Ⅳ.1.A2.B3.C4.C5.CⅤ.11.in12.an13.a14.it15.Q-U-I-L-TⅥ.1.B2.C3.E4.A5.DⅦ.1.Goodmorning.2.Goodafternoon.3.Goodnight.4.I‟msorry.5.That‟sallright.6.Thankyou.7.Excuseme.8.Thankyou.9.What‟sthisinEnglish?10.Howdoyoudo?

⑦ 七年纪语文下册30课狼求大神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教案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一定让他们熟读成诵,再借助注释,课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因此,指导他们反复诵读是本课的主要教法。 本文的故事性强,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讲故事,再启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 2.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结合班级情况,采用赛背、赛问、赛讲、赛练的比赛方式,依据学生的程度分层次促进指导。 【 指点迷津 】 重点:理解本文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的特点。 解决办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中的内容体会,教师作一些讲解。 提示: 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叙故事,第二部分是议论。第一部分记叙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先写屠户遇狼。交待了时间是“晚”,地点是“途中”,事件是屠户归途中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后写屠户惧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户扔几块骨头,狼就停下来,不再追他的,表现他对狼抱有幻想。可是“骨已尽”两狼之并驱如故”。这时的屠户心里非常害怕,也表现出狼的贪婪和狡猾。再写屠户御狼,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的屠户已明白了,狼不会改变吃人的本性。只有和狼斗争,才能得以生存。于是就奔倚柴垛下面,弛担持刀,狼不敢前,最后一层是写屠户劈狼。“一狼径去,其一伏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户并没有被狼的假相迷感,而是乘隙进攻。“以刀劈狼首,又数毙之。”杀死一只狼,刚要走,转到柴垛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打洞,身子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后断其股,亦毙之”。这是情节的高潮,也是结局。整个故事只用了一百八十余字,把曲折的情节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曲折。让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难点:文言文中一字多义,词的活用,虚词的含义 突破方法: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的意思推断,然后教师给予明确。 提示:一字多义 1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盖以诱敌 ( 敌人 ) 2 . 止 一狼得骨止 ) 停止 ) 止增笑耳 ( 只 ) 3 .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想 ) 意暇甚 ( 神情态度 ) 4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于是,就 ) 乃悟前狼假寐 ( 才 ) 词的活用 1 . 一狼洞其中 (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 2 . 狼不敢前 (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活用为“像狗一样” ) 4 . 意将隧入…… ( 隧”活用为“钻洞” ) 5 . 一屠晚归 ( “屠”,动词,活用为名词 ) 文言虚词 1 . 其 恐前后受其敌 ( 指狼 ) 场主积薪其中 ( 指麦场 ) 一狼洞其中 ( 指柴草堆 ) ……以攻其后 ( 指屠户 ) 2 . 以 投以骨 ( 把 ) 盖以诱敌 ( 用来 ) 以刀劈狼首 ( 用 ) 二、学海导航 【 学海指要 】 《狼》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精品。情节虽比较简单,但波澜起伏,含义深刻,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令人玩味不尽。 1 . 学习这篇课文,要熟读背诵,仔细思考本文下列问题: ( 1 ) 本文的叙事部分与议论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 具体的叙事含有议论的主旨:狼虽然狡诈凶残,但在机智勇敢的屠户面前,终究还是自取灭亡;而精短的议论之笔又是从具体的叙事之中生发出来的。可见,本文的议论和叙事联系十分紧密。 ( 2 ) 本文的叙事部分,如从记叙的要素来看,六要素各是什么 ? 本文六要素是: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和两狼;事情的起因:狼;事情的经过:惧狼、御狼;事情的结果:杀狼。 ( 3 ) 屠户晚归,肯定随身带着刀,为什么他先迟迟不用刀去劈狼 ? 而到了“一狼犬坐于前”之时,他却“暴起,以刀劈狼首” ? 屠户先前对狼的凶残狡诈而贪婪的本性缺乏认识,以为“投骨”就可息事宁人。后来狼的步步紧逼,使他“大窘”,才猛然省悟过来,认清了狼的本性,看准机会,当机立断,立即用刀去杀死两狼。 2 . 品味语言 ( 1 ) 本文开头两句写“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作用 ? 还有两点作用:①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伏笔 —— 因为“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才有下文惧狼的“投以骨”的情节。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 试想一下:天色已晚,行在半路上,屠夫孤身一人,却碰见了两只恶狼,而且这两只恶狼已一步一步紧跟着屠夫走了老远。这该是多么令人恐惧,毛骨悚然的情景 ! ( 2 ) “顾野有麦场”的“顾”即“看见”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屠夫当时是有心去看才看见了麦场积薪,还是无意中看到的呢 ? 何以见得 ? 有心去看才看见的。从上文“投以骨”可见,屠夫起先对狼的贪婪凶残本性缺乏认识,对狼抱有幻想,一再退让。但两狼还是“并驱如故”,于是“屠夫窘,恐前后受其敌。”这时,他才对狼的幻想破灭,对狼的本性有了足够的认识,知道要想保全自己,非将狼杀死不可。于是人就果断抉择,采取了行动:首先要寻找一个有利地势,然后再与狼勇敢搏斗。下文所写也证实了这一点。可见,“大窘”是屠夫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转折点。这以后的“顾”。等一系列行动就是主动的了。 ( 3 ) 本文中的两个“乃”,它们的意思都一样吗 ? 不完全一样。前一“乃”是“于是,就”的思想,而后一“乃”字,联系上下文应译为“这才”的意思才更恰切。因为屠夫是在当机立断连杀二狼之后才明白前狼“假寐”“诱敌”的诡计的。 ( 4 ) “乃悟前狼假寐”,此句中一“悟”字,可否换成“知”、“晓”等字 ? 为什么 ? 不可。因为“悟”不仅仅是一般的“明白、知道”的意思,而是“恍然大悟”的意思,所以不能换词。 ( 5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这是个反问句。为什么要用反问语气来发表评论而不用陈述语气 ? 因为反问语气表达的意思更肯定,观点更鲜明,其表达效果也更强烈些。 ( 6 ) “止增笑耳”,句中的“耳”这个词,没什么实在意义,能否将它们删去 ? 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个“耳”是专用来表示“不过如此”、“不置一谈”类似语气的,具有讽刺意味;另外,“耳”与前文的“止”常常配合使用,删去了“耳”,这句子就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完整。 3 . 能力综合训练 ( 1 ) 熟读、背诵这篇课文,仔细揣摩屠夫及狼一连串心理活动。口头复述这个故事,要有详略,要加重心理描写的成分。 ( 2 ) 细心体味本文的佳词妙句,心领神会,口头说说,然后将这些词句一一抄录下来。 ( 3 ) 屠夫终于战胜了凶残狡诈的狼,保全了性命。屠夫的收获仅止于此吗 ? 说说看。 ( 4 ) 结合课文中写狼的语句,分析一下狼的本性。 从描写狼的狡猾的语句中认识狼的本性: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骨已尽矣,而两

采纳哦

⑧ 七年级下册语文30课翻译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⑨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之友答案第三十页的呜呜呜2016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57918.html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三十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